时间:2021/7/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送粥米”这个词语中,唐山人多把“米”念成“糜”且儿化,读作“sònɡzhōumeir”“糜”是不粘的米,因此,把“送粥米”说成“送粥糜儿”,其实是不错的。“送粥米”是一种旧时的礼俗,孩子生下来九天或者十二天,亲戚朋友要到家里送礼看望,谓之“送粥米”,名义上是“粥米”,实则以鸡蛋、猪膀蹄、挂面等为主。《红楼梦》中就用到了“送粥米”这个词儿。例如:“忽见迎春房里小丫头莲花儿走来说:‘司棋姐姐说了,要碗鸡蛋,炖的嫩嫩的。’柳家的道:‘就是这样尊贵。不知怎的,今年这鸡蛋短的很,十个钱一个还找不出来。昨儿上头给亲戚家送粥米去,四五个买办出去,好容易才凑了二千个来。我那里找去?你说给他,改日吃罢。’”(第六十一回)

“送粥米”作为一种礼俗,各地指定“送”的日期有所不同。《丰润县志?风俗》中这样记载:

出生第七天,为婴儿过“七日”,举家庆贺。旧时生育多请老娘婆接生,不讲卫生,有高粱秸劈开割断脐带,婴儿被感染后,多在第四至六天内患“抽风”(即四六脐风)而夭亡,各地均有专埋死婴旧称“孩子茔”之类的地块、岗壑。婴儿存活至第七天,即闯过了第一道生死关,特请老娘婆一起吃贺面。出生第九或第十二天,“送粥米”的亲友齐来庆贺,产家设宴招待。

王宝林、周学军著《浭阳风土》(“浭阳”即丰润)记述得更详尽一些:

下奶生后,派人去娘家就亲友家报喜,娘家一般在第五天送小被褥,“五”与“捂”同音,捂住的意思是消灾灭病。第九天(“九”与“久”同音,取长久之义)或十二天娘家与亲友送营养品叫“下奶”,俗称“送粥米”(旧时产妇“坐月子”前期只能喝小米稀粥),送的多是小米、鸡蛋。解放后,送大米、挂面、红糖、油、鲫鱼、猪前腿等,以帮助产妇下奶。还要给小孩送些衣物、首饰等东西。禁忌第四、六、七、八日送面,俗话说“四六送风,七八送扔”。同时这天要宴请亲友。

据此可知,“送粥米”就是送下奶物。这个风俗不但存于丰润,而且流行于唐山各地。

过去“送粥米”多是送“下奶”的物品,如今大多是来干的——直接送钱。你想,如果亲朋好友都送鸡鱼肉蛋等物,东家哪有那么多冰箱存储,还是送钱来得痛快。从送物到送钱,“送粥米”的意义虽显得淡了,但于东家而言却是既实惠又方便。

方言承载着乡愁。留住乡愁,需要留住方言。唐山方言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研究诠释呔儿语是一件既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事儿。

记录方言

透视文化

传承历史

敬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