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旧志所载的邑内八大景观,其中“孤峰独秀”,即城南的车轴山。这个“秀”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车轴山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景观。如果你到这里,肯定会“秀”色满眼,进而理出“秀美”、“秀雅”、“秀士”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 01车轴山之“秀美” 车轴山坐落于丰润城南10公里,北至燕山南麓余脉约15公里,南到渤海之滨多公里,是一处平地而起的孤峰。山峰海拔58.9米,山体石质为奥陶系灰岩。山上松、柏、柘、槐诸树峥嵘丛茂,像平展展的大地上喷薄升腾起一朵翡翠般的云朵。南面山脚下,六棵千年古槐苍碧翁郁,像六个滚动着的绿绒球。山北坡的石洞内,泉水潺流,在山脚下汇成塘池,像一条银链坠挂着一大块银光闪闪的明镜。山顶上巍峨高耸的无梁阁、药师灵塔和文昌阁,与山南麓省级重点中学的校园,给这数百里的大平原平添了一处绮丽的风景。 车轴山形体秀丽、小巧玲珑,它的形成有着美丽的传说。 《丰润县志?山川》称其“若卧毂然。”。“毂”为“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据当地老人尹福合、徐庆雨(原车轴山小学校长)讲,相传很早以前,车轴山这地方有一个海眼,下面经过地河连通着大海。海眼长年向外翻水,附近村庄常受水患之害,百姓纷纷外逃。太上老君得知,朝海眼扔下一粒金丹将海眼堵住,虽然止住了水患却又造成了连年的干旱。太上老君便将堵海眼的金丹换上了一个金车毂,水从金车毂中间的孔洞里往外流出,既防止了水患,涌动的水又可灌溉农田,百姓从此丰衣足食。一日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经过此处,见下面一个金车毂被大水冲得上下翻动,担心被冲走,酿成水灾,于是按住了云头,从空中扔下一块石头,石头瞬间变成了一座小山,将金车毂牢牢压住。此后,地下水从金车毂冒出,经山缝隙向外流,灌溉附近的农田。这就是后山崖下山洞里流出的清泉水。这一股清泉水,冬温夏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人畜饮之十分有益,被当地人称为“圣水”。 后人误将压在山里的金车毂传为金车轴,再加上此山确有车轴的形体,因此人们就将此山称为“车轴山”。 车轴山里压着一个金车轴的传说,惊动了许多有非份之念的人,他们纷纷前来“憋宝”。据说有一个南方人看出了这个秘密,算出在大年除夕之夜念动咒语,如果没人冲破,便可把压在里边的金车毂憋出。这一年除夕天黑之后,他潜在山旁念起咒来,念到午夜之时,金毂已经拱开了山顶西部两块巨石,露出了金灿灿的边缘。恰在这时山西车轴山村一个老太太煮熟了饺子,来到街上呼喊儿孙吃饭,喊声破了憋宝人的“好事”,金车毂又缩回山里,两块大石呱哒一声落归原位。这件事被老太太看见了,但却以为被憋出的是个金车轴,于是后来传得家喻户晓。至今人们仍然能在林木掩映下的山顶西侧,找到被金车毂拱破后又重新归拢的那两块巨石,并赋予带有传奇色彩的名字──“镇轴石”。那两块巨石有六七十平方米的面积,表面乳白平滑,北面一块向北倾斜,南面一块向南倾斜。岁月流转,两块巨石还在向参观者讲述这神奇的故事。 由于车轴山脚下土地湿润肥沃,古时有许多人养植了牡丹等花卉,为车轴山又增加了许多神采风韵,引得文人雅士前来观赏,清乾隆年间丰润知县吴慎就曾作《车轴山看牡丹》一诗。诗中写道: 尘海茫茫欲问津,十年此日偶闲身。酒浇愁绪分花面,碑洗苔衣见古人。色到梵宫原属幻,香流净域乃全真。西楼宴后谁烧烛?车轴山前别有春。 车轴山资源丰富,山石洁白如玉,质地绵柔,是加工上等建筑料石和烧制石灰的好材料。它的地下有丰富的煤矿蕴藏。但是为保护车轴山这一处秀美的自然景观,一直封禁采伐,至今山体面貌保存完好。 02车轴山之“秀雅” “雅”乃“正,高尚,美好”。车轴山巅,中建无梁高阁,两侧起建浮屠,增山水之灵秀,赋地域以清雅。 无梁阁,又名无量阁、五大观音阁、万佛无梁阁,是车轴山山顶上的主体建筑。据《大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万佛无梁阁碑记》记载,“阁重修于宋(应为辽──笔者注)重熙六年(公元年),其初不知谁氏,旋巧技,无梁木,以起之”。通体皆用砖石构筑,无檩木,故以得名。无梁阁造型纯朴浑坚,玲珑秀拔,具有辽代建筑特点,传说与韩城镇之韩昌(即韩德让)点将台,都是在韩德让屯兵这一带时建的。无梁阁初建时只有一层大殿,后又增至三层,全高达29米,占地.5平方米。明万历年间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 无梁阁分上中下三层,四周是红色墙壁,阁顶为单檐歇山顶,顶上为黄绿琉璃瓦覆盖,阁檐四周翼角向上卷翘,具有一种凌空欲飞之势。各檐角椽头龙首木雕上悬挂铁铸风铃,阵阵叮隆作响的铃声,使车轴山上的环境气氛显得更加秀雅、清幽。 无梁阁一层大殿,塑足踏莲花、身披璎珞的五座观音菩萨像,前面塑哼哈二将佛像,两侧塑四大金刚踩八怪佛像。二层大殿正中塑如来佛像,两侧塑二郎神杨戬和托塔天王李靖神像。二层殿外建有汉白玉雕刻的环绕围廊,围廊上还刻有龙、凤、流云图案。三层大殿塑有十八罗汉佛像。无梁阁各层除塑制了数十座佛像外,还绘有举不胜举的佛像,故此无梁阁又称为万佛无梁阁。 登临无梁阁,于二层大殿外的围栏或三层大殿之内放眼四顾,燕山连绵,跌荡起舞;田畴错绣,美如画图;浭水泥河,银链蜿蜒;唐山重镇,新姿尽展;渤海浩淼,烟波接天……令人心旷神怡。正如丰润清代诗人魏元枢《登无梁阁》所述: 一峰何处生,插地如邱阜。千仞根焉托,直从鳌背有。崚嶒高未极,中涵造化久。伊是何年人,建阁摩星斗。塔势并倚天,俯瞰云霞首。登临四望开,惟与绛霄友。南极潇湘目,万里可引手。北眺百二城,雄关悬臂肘。左右指虚无,日月穿户牖。长啸动天地,沆瀣入吾口。何须问蓬莱,大观能不朽。 在无梁阁两侧还各建一座宝塔,据说东面那座塔很久以前毁于雷电之中,西面那座保留到现在,人称药师灵塔。药师灵塔为八面形圆锥体,密檐实心,十三级,高28米,底座周长36米。药师灵塔各层建有许多佛龛,里面各置放一个砖雕佛像。据说懂得佛学知识的人可以逐个说出砖雕佛像的名字,假如您说不出它们的名字,依据它们不同的形貌体态,也会产生许多遐想和沉思。 民国初年的车轴山中学建校当中,在无梁阁东侧原塔基址上又建了一座灰石结构、高20多米的文昌阁。在无梁阁的右前方,矗立着“大辽契丹国”刻立的石经幢,左前方矗立着明万历重修万佛无梁阁的碑刻。 车轴山南坡(今校史陈列馆向上),还有一座石窟。洞口高阔1米有余,里面东西宽约4米,南北长约3.60米,中以石门石窗相隔。石洞外间置放一青石雕刻成的释伽牟尼佛像。释伽牟尼坐于石雕莲花盆上,闭目合唇,情态安详。据传山腰曾有明嘉靖年间碑刻,上有这座石佛的记载,可见为早于明嘉靖年代之物。 车轴山山南麓,于清雍正年间建造了一座规模宏敞的寺院,名为寿峰寺,并在寺南山脚下凿掘出石井一眼。每年四月二十八日药王盛会,远近来者不止数万,人皆取给于此井之水。人们说此井下通地河,永无枯竭。据清光绪版《丰润县志》所记: (清)雍正年有僧自远至,曰此名胜也。乃于山下掘井数十丈,无水。水工弃去,僧自下审之,闻波涛澎湃,声出耳畔。持锹旁开尺余,泉水怒发,色清而味甘,环山居民取给焉。由是刊山架屋,增修寺观,遍祀群神,局宽而势敞,数十年来居然胜地矣……今则仙宇佛刹遍列岩岫,环山杂木数千株,郁郁葱葱,更饶佳气。嗟乎,山川之灵岂真有待而发耶! 03车轴山之“秀士” “秀”者,“秀禾吐华也。”“士”乃品德好、有学识或技艺之人。车轴山就是一处培育造就社会优秀人才的美好处所。 丰润旧志称:“县南二十里车轴山奇峰特起,四面皆平田也,对县城为前案,卓笔峰术者,谓文明之征也。”相传丰润历史上称为文化大县,获“南无锡,北丰润”之誉,全赖于此。20世纪之初,县属中学建于其上,人们在车轴山南麓去寿峰寺旧舍,建一座座欧式堂室于其址,从上至下,典雅的小楼、乳白色的瓦脊、尖拱式的小窗、流畅的拱门、砖砌透格的围墙,还有庄严的石碑坊大门,在浓密的绿树荫中忽隐忽现,称为车轴山中学。 车轴山中学的创建成为丰润步入文化新时代的始端。尤其是年,北师大毕业的共产党员董志良(郑庄子村人)任校长,共产国际代表、中国共产党创立筹备者之一的杨和贤以及王硕如、袁效之、刘蒙山、韦秉刚、邹锦城等一大批进步教师到校任教。他们在车轴山中学建立共产党组织,施行了一套与社会革命实践相结合,与先进科学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他们有计划地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治、自动,参加了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打倒土豪恶霸的革命斗争,开展了驱逐校内反动迂腐旧教师的斗争,在学生中建立各种进步组织,创办多种革命刊物,思想、学习出现大飞跃。培养出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原名李春华);原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中南局宣传部长、著名作家李尔重(原名李育三);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铁道部副部长李颉伯(原名李铭纪);司法部副部长刘尚之;交通部副部长张鹏德;全国文联委员、全国剧协常委宋之的;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向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友》报社社长杨克等一大批革命先进分子和科技文化战线的杰出人才。 全国解放后,车轴山中学的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兴建了典雅秀丽的教学楼,美观大方的办公楼,集科学馆、图书馆、报告厅为一体的综合楼。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走向社会。其中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原成都市市长王荣轩等。 百年沧桑,百年辉煌。走过百年历史的车轴山中学,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优势的旅游资源,正在成为丰润文化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作者简介: 张平,原丰润县文教局副局长,从事文化研究撰写多篇文章。 郑文石,董宝莹笔名。 编辑:云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