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dbfzl/

凰村乡

概况

凰村乡位于县域北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流泗镇、南与张青乡、西与马影镇接壤,北临长江与安徽省宿松县襟江为邻,东北接黄茅潭水产场。以境内小凤凰山而得名。辖区面积约4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王庄村。彭湖公路、铜九铁路和九景衢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明属三都,清属智路。民国时,分属流泗、乡贤、杨垅等乡。解放初属一区,分属凰山、西山、花园等乡。公社化时组成凰村人民公社。年合杨垅、樟树为向阳大队,合新化、兰岭为西山大队。年拆花园为花园、东风2个大队。年6月改为凰村乡。

茭石镇

湖口县境内,长江沿岸有一古集镇遗址名茭石镇。这个集镇有多大,当地人曾流传说有十八个屠铺。可想而知,有十八个卖肉的铺子将是一个多大的规模。

古集镇遗址在凰村乡西山山脉东段北麓,沿山脚分布在姚家涧和邹家涧之间长约1至2公里的地方,南靠西山至黄茅潭口(即龙潭口),北临长江沿岸平原,宽阔面积随洲地盈缩而增减。据当地人相传,村民在此开垦时,发现土中散落大量的砖瓦碎片及农田土层。说明此地曾有人聚居。又说,在姚家涧有地名,称为“花园里”。能称为花园里,只能说明地处曾有大户人家居住,建座花园,供家中女眷游玩,从而留下这里是聚居地的有力佐证。

古集镇遗址西北面有个地方叫龙潭口、又名上夹口。长江有股支流自上夹口流入一条小河,自西北向东南,遇山势所阻,改道直向东至今彭泽红光地段向东北汇入长江,此处称下夹口(在流泗沙洲有一处入长江口,称为中夹口)。古代,长江主道水流湍急,而支流水流较缓,一般船只上行大多从下夹口入支流到上夹口再汇入长江。如遇天气恶劣,下行船只也会走此处的支流,避风靠岸的船只多集在此,或补给、食宿、娱乐,这样集镇自然而然形成了。明以前,流泗古镇尚未形成,商贸活动均在茭石镇进行。

按古府志记载:“南宋淳熙三年(年),选江州水军管界茭石。明嘉靖年间在茭石镇设巡检司,派兵驻守。后因为偏僻不便,奉部符改建黄茅潭,距离茭石镇五里许。清顺治初被毁。清康熙五年(年)裁。”从这里可以看去,茭石镇不仅发挥长江水运的重要作用,还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黄茅潭

黄茅潭滨临长江,地处流泗镇江山与凰村乡西山之间,原是一片荒滩,港汊众多。盛水期,黄茅潭湖区内一片汪洋,“水时黄茅潭,湖口要缺半年粮”,就是当时的写照;枯水期,湖区内一片洼地,好似一潭,周边盛长芦苇、黄茅,远望影映潭中,故叫黄茅潭。

解放前,长江连年发生洪涝灾害,长江河道多次南迁,黄茅潭从此变成了江上往来船只的一处避风港。在年至年连续7年时间,长江洪水致使黄茅潭湖区泛滥成灾,百姓对修建堤防愿望迫切。年,黄茅潭周围村民自发筹资修黄茅堤,是湖口历史上最早的堤防。至上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围田防洪,向湖田洲地要粮”的口号,组织了黄茅潭圩堤修建工程,建立国营黄茅堤水产场,年隶属水产局。黄茅堤水域宽阔,以水产养殖为主,水面积达多亩,生产鱼虾,特产有银鱼、螃蟹等。黄茅潭还有三嘴之说,分别是喻家嘴、荆墩嘴和王家嘴,三嘴之地的渔民捕鱼的方式,约定俗成,互相配合。解放后,成立黄茅堤水产场,它虽然经历了六十多年春秋,但为我县的渔产业发展,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长乐桥(四官桥)

据《湖口县志》(康熙版)记载:“长乐桥在县东三十里,通往彭泽县。元代泰定中,邑民周崇普建。明成化年间,居民曹纯等募修。”又一说:“明代万历年重建长乐桥,得四位朝廷命官资助,改长乐桥称四官桥。明代天启二年(年)邹民、吴魁进等修缮。明末时被毁。清代康熙年间,秦凝奎、方士彦等纠众重修。”这足以说明长乐桥或四官桥的悠久历史,距今已经有多年。长乐桥旧时是湖口县通往彭泽县的交通要道,商旅往来,络绎不绝,可以想象当时的繁忙。

长乐桥位于黄茅潭南端,该处地势较低,是连接湖口县至彭泽县的大道。早期的黄茅潭与长江是相通的,所以在盛水期时,河水浸入黄茅潭,水位漫过桥梁,此处汪洋一片,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不便,但洪水水退后,人们湖汊岸边的农田上恢复农业生产,收获庄稼。后来由于黄茅潭的泥沙淤塞,河道堵塞,至明代万历年间,当地人重建长乐桥,并迁至今四官吴村西侧,将桥改成石板桥。

据四官桥吴村祖谱记载:“四官桥者长之旧居也,自大本公如迁以来至宏字派历世有六子孙繁庶……宏五公仍居旧地。宏五公生五子,其中五子名昂,为解元佳公子,闾里因罹伤称昂为四官人,昂确守父志,世居长乐干(岸)居下首造一桥,时人遂称为四官人桥。”说得就是,因吴氏祖先名为四官人,造一桥,而命名为四官桥。又一说:“当时修造桥梁的时候,得到四位朝廷命官的资助,后人遂改长乐桥为四官桥,以示对四位朝廷命官的敬意和感谢。”无论是何种说法,都不能抹去四官桥的悠久历史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抗战胜利后,又将石板桥改为两孔石墩,石条桥面的石桥。年,洪水使桥梁冲垮,当年重修。后由于年久失修,桥身垮塌,逐渐失去了交通作用。年,我县在原址上经过专业勘测设计,修筑一座混凝土浇灌的石拱桥。

杨垅

杨垅位于金砂湾大道与牛湖公路的交汇处。清康熙年间,葛智朗由张青黄荆山葛家迁居杨垅街。据杨垅葛家祖谱记载:“杨垅是一条长形垅田,它西起梅岭口,东至西山郭家口,土地平坦,良田美池。”听当地老人讲,在梅岭口形成了一个小街市,叫杨垅街。在清末时,它兴盛一时,街道内有武馆、茶馆等商铺,街道两边房屋林立,商店的门板多为木质响板。但是在日寇侵华时期,却被战火焚毁。60年代,他在梅岭口放牧的时候,发现过烧制城墙的断砖块、窑址等。过去,人们称此地为煤炭口。年地质部门对此地进行勘探,发现此地的煤质土壤为嫩煤,因而得名。今人取谐音,称为梅兰口。随着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近年来,凰村乡为做美秀美乡村,重点做好梅兰小镇建设,营造整洁、畅通、有序、优美的集镇环境,将来一个集商贸、娱乐、金融等为一体的秀美小镇呼之欲出。

花园李家

花园李家位于今花园村西北部,该村为何称为花园李家,相传与唐朝李渤的后裔李衍有关。据李氏祖谱载,唐末黄巢兵乱时,李渤之孙李彦不得返里故里,遂居南安(今九江白水湖附近)。李彦曾孙李重,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任大理寺丞,并卒于任所。李重的儿子李衍扶柩归葬南安,遇江风大作舟阻,上牛脚芜避风雨。说来奇怪,夜里梦见一老人对李衍说:“可葬西山,后代必昌。”翌日,他们果然在路上遇到一老人,并指示葬地。印证了夜晚的奇梦,李衍于是把先人遂葬在此处,在牛脚芜东南而结庐墓,开垦种地,繁衍生息。所以说,李衍是湖口李姓始迁祖。

李衍在西山定居下来后,生了两个儿子:锦和绣。他们从小都非常聪颖,李衍就细心教育,后来,绣24岁就考上了进士,当年还被招为当朝的驸马。留在西山的锦,家里也很富裕。从他投巨资起,历时五代人的努力,在西山修建了大规模的宅院:东边建造学院,兴教育;西边列宾馆,接待佳宾;南建南安祠,遥祭先祖;北筑花园,内设赏花亭、玩月台、秋千院、晒菜墩、养鹅池等,男女老少都游憩其中。从此以后,“花园李家”的称呼开始传遍。但是在南宋开禧年间(—年),遭遇金兵南侵,花园庄舍被火焚,李氏族人也星星散散。至宋末元初,隆二长子善五的第四子祥四由城山返迁祖居地,居于花园之东。至明末,为管理祖业,守祖地,李林村琳族三房派存心、存权、存祥兄弟至此定居,复称“花园李家”。

至此,搬迁至此的诸姓也冠以“花园”二字。如明朝万历以后,花园刘家、花园余家的先祖分别建居于李氏花园旁,故村庄冠之“花园”两字。可见当时“花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份量。

西山郭家口

西山因座落黄茅潭西而得名。据湖口县志记载:“西山距县城二十里,在龙潭山北,黄茅潭西,绵亘六里。”西山是长江郭家口就位于这里,山口东西走向。相传,元末明初,朱元璋在西山北面、长江沿岸,建有营房套,驻扎军队并操练。战乱后,此地衰落。大批居民迁居西山南面、内陆地带。

明代洪武二年(年),郭德庵由文桥郭家畈迁此西山,建居于西山脚下,故名西山郭村。郭氏先祖德庵公,原是一介秀才,四处教书,当行至西山时,眼见此地水陆交通便利,江岸摆渡,对面安徽宿松的商客来往频繁,人员流动性大,于是就在此办学教书,定居下来。

到了明朝晚期,此村人丁兴旺,沿长江岸而居住,渐渐形成一个商贸小街市。经济商贸的繁荣,也造就了此地的人文兴旺,出了郭在磐、郭世阊的“父子双进士”,村子里还有8只旗鼓石,见证着村子的兴盛。据说,村子里出过武举人,在清代晚期,尚武之风兴旺,现在,打狮子、舞龙等传统文化只留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久久难忘。

牛脚芜

牛脚芜位于凰村乡西北部,早期此处平坦宽阔,土质肥沃,是长江南岸冲积沙洲,因水草丰润,历来是放牧的地方,故名牛脚芜。在战国时期楚国在此设立彭蠡水卡,对上下长江的商船军民验照征放。历史上此处属于为古彭泽县管辖,是旧时湖口的经济中心之一。

据《湖口县志》(同治版)记载:“明洪武年间,县内的屏峰、文昌府、牛脚芜等地都设有‘杨林河泊所’,专门负责管理渔民和向渔民征收‘渔课’(渔税)和‘湖课’(管理费),被管理的渔民称之为‘额户’。”可见,当时牛脚芜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后来,长江水道改道,江水淹没大片肥沃的土地,原有的小集镇、村庄大都内迁陆地。解放后,沿江修筑围堤,堤内可开垦耕地多亩。上世纪60-70年代,原凰村公社的棉种场就在此地,棉花产量高,成为九江地区重点产棉乡之一。年以后,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牛脚芜堤内一个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工业企业纷纷落户,并建成投产,形成了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沿江工业经济带。近年来,湖口作为全市“一心两翼三板块”工业发展格局中沿江东部板块的主体之一,将持续放大沿江工业优势,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实施“新工业十年行动”的战略部署,积极争创长江经济带新型工业强县,打造全市“新工业十年行动”的湖口样板,将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湖口热线爆料

请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