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道德模范陈若星带领志愿者宣誓服务十四运。(资料图片)记者王旭东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群山逶迤,巍巍大秦岭;玉带蜿蜒,悠悠渭河水。

西安,从不匮乏红色资源,是一片浸润着崇高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大华纱厂旧址……闪耀着革命的光辉印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

红色,是革命者鲜血铺就的城市底色;红色,是一座千年古都的城市精神。

用好红色资源,培育德善之风。

革命战争年代,红色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争取革命事业的最终胜利。跨入新时代,西安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引领主流价值、强化示范引领和培育时代新风上下功夫,大力开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汇聚有力的道德支撑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黄河中学春季开学第一课上,汪勇讲授思政教育示范课。(记者王旭东摄)

用红色历史筑牢思想根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忠于祖国忠于党,遇见困难就要上。只要有信仰就没有打不赢的仗,就没有守不住的阵地!”11月4日,西安市莲湖区莲湖路小学邀请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老战士白安周,对师生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争做新时代接班人”主题宣讲。

今年开学第一天,全市所中小学校以“学史增信崇德赓续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通过邀请党史专家、德育基地讲解员宣讲红色精神,以及聆听英模报告、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启迪广大学生共学党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一场场精彩的讲座,在广大师生中反响热烈,也将诚实守信融入学习生活中,让家国之情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灵。

红色历史筑牢思想根基。这场精神洗礼不仅走进校园,也荡涤着每个西安人的灵魂。全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凝心铸魂,用党史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前行。

今年以来,市委组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动员大会,组织各级党组织围绕科学理论和“四史”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活动13场,策划“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等8类30项群众性活动,组织专题宣讲活动余场(次),开展读书学史、致敬革命先烈、学习先进模范、红色家风传承等2万余场(次),形成了处处学党史、人人感党恩的浓厚氛围。

用红色阵地厚植革命基因

初冬时节,西安事变纪念馆的院子里,高大的梧桐树在微风的吹拂中沙沙作响。一排平房建成了西安事变史实陈列馆,三栋曾经见证了历史的西式小楼安静矗立,向前来参观的游客默默诉说着那段历史。

不管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走进纪念馆,触摸到那段革命历史,无不深深感受到在这里闪耀的红色精神。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权中小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葛牌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汪锋故居纪念馆、大华纱厂旧址、西安市育才中学……

在这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迹,是千年古城的光荣与骄傲,是百年党史最鲜明的历史见证,更是新时代红色革命教育的主阵地。

西安用红色阵地厚植革命基因,通过持续不断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让无数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革命教育与洗礼,让所有人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精神,西安坚持把全市28所红色革命旧址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阵地,组织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打造精品展馆、丰富活动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市文物局在高陵区打造陕西省首家以干部培养教育为主题的“红色熔炉”干部培养展馆,指导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推出了《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等专题课程,编纂《提升党性修养,让红色文化永放光芒》等党性教育教材,开办《信仰之光家国情怀》——抗战英雄家书“云展览”,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瞻仰参观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听老党员、老革命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形式,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增强爱党爱国情感。

据统计,今年以来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开展“五进”活动余场次,各类革命类博物馆开展党史教育64.25万人次,研学活动万人次。

高陵区在“红色熔炉”干部培养展馆举办“红色经典”诵读会。(资料图片)记者王旭东摄

用榜样力量夯实德善之本

陈若星、白秀兰、石志光、南国望……一位好人就是一座丰碑,一个榜样就是一股无穷的力量!

近年来,西安持续推进“厚德陕西”“尚德西安”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弘扬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的崇高精神,运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让“精神富矿”点亮群众道德之光。

9月9日,由西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中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较强的理论基础、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名成员组成的西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宣讲团成立。一个个“最美”的个体将通过各种宣讲活动感染带动西安市民群众,成为照亮人们前行的灯塔和旗帜。

他们带着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感人故事,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站所”“六进”宣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到古城西安的每一个角落,用榜样的力量夯实德善之本。

西安始终注重典型选树,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百姓英雄榜”等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已有全国道德模范6名、提名奖19名,省级54名、提名奖17名,市级52名、提名奖名;中国好人名、陕西好人名、西安好人名。

榜样发挥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自今年初,全市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陕西省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影像展,设计刊播30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专题宣传海报,发布16期《道德讲堂》微课堂视频;广泛开展“传家训树家风”活动,编辑出版了《家风家训润古城》等书籍,录制家风类节目50余期。

西安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十四运奉献我的城”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新时代新征程主题宣讲“六进”活动千余场,引领干部群众争做讲政德、遵公德、守私德的时代新人。

全市还以纪念日、重大活动节点为契机,举办“西迁记忆守护者”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参观践学40多万人次。设立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主题广场公园,让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无处不在。

蓝田新婚礼志愿者向现场群众讲述《吕氏乡约》文化,引导邻里乡亲爱国爱乡、与人为善。(记者王旭东摄)

用文明新风涵育时代新人

暖阳照耀古城大地,走进蓝田县孟村镇郗家街村,红色文化道路上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整洁的道路两侧,各种绿植和鲜花将村庄打扮得格外美丽。

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

近年来,西安突出抓好农村道德建设,开展道德教育实践进农村,以“美丽人家”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好“一约四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文明新风涵育时代新人,文明理念吹进乡村田野。

蓝田“新婚礼”充分利用农村婚嫁最能聚集“人气”的有利时机,设定诵乡约、颂党恩、立家训、送文化、伴手礼5个环节,开启农村婚庆新风尚;

高陵区张卜街道庙西村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新型青年村民等骨干力量深入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等形式,宣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文明新风新事;

灞桥区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村级事务中的“大脑”作用,以农村“大喇叭”为载体,宣讲党的政策,传递乡村振兴正能量;

鄠邑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将新思想新政策新理论融入村规民约中,推动村民自治与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文明新风根植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也根植在青少年稚嫩的心田里。

全市强化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树人,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筑梦全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网上思政课、观看红色影片、听抗战故事、唱革命歌曲、讲音乐党史等形式,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4名小小讲解员视频被中央电视台和“学习强国”西安平台转载。

用好红色资源,使之传承于历史、发扬于时代;培育德善之风,让真善美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融入西安人的日常生活。红色的信念、文明的理念成为古都西安蓬勃生长的一股向上向善的强大凝聚力,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端)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