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对于相同的事物都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拥趸者。可是对于历代书家都有定论的颜真卿《祭侄文稿》,现如今也被一些书法爱好者打上了“丑书”的标签,不得不说这是书法艺术的悲哀,更是现如今对书法艺术欣赏导向的一种错误指引。

造成现如今的这种问题的发生,可以说与现在书坛的主流媒体和中国书协对一些“丑”“怪”之风的吹捧不无关系。多书法家连“美术字”都还写不好,甚至都不会写“平正”字,就开始追求险绝,甚至追求所谓的“笔意”“情感”。这也是造成很多人对于像《祭侄文稿》这种真正的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的书法,也没有办法去真正地探寻它的书法美的原因。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又名《祭侄季明文稿》。是颜真卿行书的最佳代表作。

因为其文不仅仅是祭奠侄子季明,同时也是祭悼其兄颜杲卿乃至颜氏家族所有殉难者的一篇文稿。所以说通篇文字饱蘸血泪,声情并茂,倾心表达了痛悼亲人的哀思和真挚情感。在书写时肯定无暇顾及与追求书写艺术,所以大家看到了这篇《祭》文删删改改,所用笔墨也不够精良,但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对书法的“无心”,使得这奔腾澎湃的感情与他长期陶铸功深的书法雄基相结合,笔法纵情豪放,神采飞扬。

颜真卿《争座位帖》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怎么来欣赏《祭侄文稿》的书法美呢?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他楷书写得好,是唐代公认的大书法家,就说他写的啥都好,而且他的行书《争座位帖》也非常不错,为什么不是第二行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祭侄文稿》他的“丑”里所蕴含的书法的美。

颜真卿《祭侄文稿》

“书贵自然,书文合一”。

历代书家讲究的是“书为心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首先是要和他书写的文字的内容在情感上要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情绪自然难以平静,所以才错误之处甚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又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其是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坦白、真率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是随心所欲、书文合一进行创作的典范。

而个性鲜明,形式独异,是书法创作时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所以这幅作品中所含蕴的情感力度震动着每位观赏者,以至于无暇顾及形式构成的表面效果。这恰是书法自然美的典型结构。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典范。

笔法、笔意、笔力乃至字的造型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自然产物。

从笔法看,中锋行笔,笔法圆转丰润,纵情豪放,极富表现力度,笔道虽少出锋却内藏千钧。从笔力看顽强使转,坚毅而有韧性。从笔意看随情感起伏跌宕,使二三字或三四字之间牵丝顺联,整体书写及其娴熟而天然成趣,是书法家在激越高昂,心潮澎湃的创作心态下书法艺术表现上的卓越的体现。

比如:从”蒲州“至”季明“共计三十三个字一气呵成,墨色由重而轻,连笔多达七处,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起伏跌宕。其中”刺史“、“真卿”、“亡侄”、“赠赞”等连笔笔力有轻有重,缓急有别。字形十分灵动潇洒。

章法上,字距、行距疏密得当,布白均匀,另起抬头,整体结构错落有致。

整篇虽为行书。但字的形态时而楷、时而行楷、时而行草参差其间,从而使整体气势沉雄并挥洒自如。虽然全篇有大小画圈钩涂达十五处之多,但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单字的艺术,它总是与书写时内容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所谓“文以载道”。虽然因墨色狼藉有所失色,但却使其笔端随时流露的感人情怀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倍感章法顺畅通达,淋漓痛快,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与书家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说这篇作品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千百年来叩击着我们学书人的心弦,魅力无穷,甚至可以赞誉为书法史之绝响。然而因其内容情感与笔法、笔意、笔力、章法的若干特点使得书法初学者难以达到那个境界,所以产生似乎有高不可攀,法不易学的感觉。

虽然其看起来难以把握,但整体用笔并不复杂,连笔虽多,许多地方点画间细小的牵丝连线是行书或者行草书最普通、一般的点画连接方式。虽然整幅作品行笔较快,但是我们在临写的过程中是可以放慢速度的。如果你具备了颜体楷书的基础,真正掌握了颜体楷书的用笔方法,临写时就会有一种与一见如故乃至熟人相交的感觉。练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在这里顺便介绍几点临习《祭侄文稿》的临习用笔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恳请方家多多指正:

一,书贵自然,所以在临写落笔时不要有刻意的藏锋动作,垂直落笔后再移动,即可形成其圆浑的线条。因为我们用笔讲究方圆并用,故不必刻意求圆,有很多的圆笔是上一笔的收笔后,顺势连接下一笔的逆锋而形成的藏锋。

二、点画的变化主要是靠手指的控制和手腕的摆动或使转,不仅仅是上下的提按,要因字而异。比如“都尉”二字的连接点画;“酌”字的右侧弧线,“县”字右侧的竖钩等。

三、几个字的连写,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加强点画之间的连贯性,要精心读帖,认真领会行草书的整体感。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