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贫困户当上了河道保洁员

张红松

“自从我当上河道保洁员,既缓解了生活压力,又能为家乡河道奉献力量,我感到很高兴。”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街道黎明社区贫困户吴寿兴说。近日,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实行“河道保洁员+贫困户”模式,将河道清洁长效机制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助力打好脱贫攻坚和蓝天保卫战役。

自吴寿兴当上社区河道保洁员后,每天清晨,他都会去双桥河凤凰之家小区段巡查,一旦发现有漂浮垃圾便立即打捞,如有污染源便向“河长”汇报。

“过去,居民无序养殖,乱堆弃垃圾,导致蚊虫滋生。这几年,居民们的素质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不再往溪里乱扔垃圾,水也清了岸也绿了。市里还建设了亲水步道,打造了景观公园,环境也变美了。”吴寿兴说,“保障双桥河凤凰之家小区段景观良好,时刻为村民和游客营造一个水清河畅、景美岸绿的水环境,当上河道保洁员,为河道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很荣幸。”

今年52岁的吴寿兴,家里一共4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年,妻子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截肢,他本人也患有尿毒症,每月需要透析,而收入却难以维持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维持生计并照顾妻子和年迈的父母,他只能选择到附近打些零工。

去年11月,吴寿兴被聘为河道保洁员,这份工作每个月有元固定收入。“河道保洁员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也不用离开家乡,每个月的固定收入可以贴补家用。”吴寿兴说。

据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分管河长办的负责人程之逊介绍说,凤凰山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目前,街道基本形成了“党政齐抓、上下共管、全民参与”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街道河长办和社区一起转变治水理念,深化河长制工作,创新治水思路,积极探索“河长制+生态脱贫、河长制+生态富民”举措,通过“河长制+精准扶贫”促治水转型,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助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在开展建立河长制区级保洁员队伍工作时,创新提出‘河道区级保洁员+精准扶贫户’模式,规定各社区的河道保洁员优先选择本区域的精准扶贫户。”巢湖市凤凰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徐浩说,这样既解决了河道和水面无人管理的问题,又拓宽了精准扶贫户就业渠道。

目前,巢湖市凤凰山街道11个社区已经聘请了6名精准扶贫户担任保洁员,由街道河长办与扶贫户签订协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发放河道巡查费、代缴人身意外保险等,每位扶贫户每月增加几百至近千元收入。

帮扶帮到心坎上

王金

江西省铜鼓县永宁镇丰润社区的帅学秋,长年疾病缠身,丈夫打零工赚点钱,不仅要负担帅学秋的医疗费用,还要赡养两位老人和抚养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全家生活极其困难。铜鼓县民政局了解情况后,立刻依照程序为帅学秋办理了低保、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多项救助保障,在多方协调下,还为她申请到了一套廉租房,解决了全家的居住问题,并介绍她在家政服务公司工作。如今,读书的女儿也得到教育帮扶,帅学秋逢人便说:“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现在我们一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房屋要维修了,老人也有地方住了,我看病也可以报销了,女儿读书的事也解决了,我每个月还能赚多元补贴家用。”

今年以来,铜鼓县民政局针对困难群众致困致贫的实际困难,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脱贫解困工作的根本落脚点,积极整合各项民生政策、资金、项目等,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捆绑在身上的包袱,使他们轻装踏上脱贫致富小康之路。目前,铜鼓县城镇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明显改善,截至目前,铜鼓县民政局已完成城镇贫困群众认定工作,认定户人。城镇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对象均享受水电费用减免,残疾帮扶、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在兜底保障方面,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元,城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元。按照每人每月元、元、70元标准分别落实特困失能、半失能、自理人员照料护理补贴。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按照每人每月元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按照每人每月60元、70元标准分别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在创业就业方面,铜鼓县民政局联合人社局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等为城镇贫困群众开展就业援助。目前,已安置公益性岗位25人,通过技能培训后被民营企业聘用人,从事养殖、种植行业人。为了帮助家中有失能老人、患精神分裂症时刻需要照料的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县民政局安排他们在乡镇敬老院、县医养结合福利院集中供养,从各方面给予帮助,解除了务工人员的赡养护理负担。

农家小院来了“城里亲戚”

肖立国

近日,河北省东光县找王镇冢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在现的农家小院里来了一位城里亲戚,她就是县民政局福彩办的主任于玲。

“阿姨好,阿姨好!”张在现的两个孙女见到于玲,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格外亲切。“阿姨,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已经收到了,再等几天就要……”姐姐张金枝向于玲阿姨报告喜讯。还没等姐姐说完,10多岁的妹妹张金艳抢着说:“阿姨,我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听着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汇报,于玲开心地笑了。

张金枝的妈妈早年因病去世,爸爸常年外出打工挣钱,姐妹俩从小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张金枝上高中住校后,妹妹成了村里的留守儿童。今年76岁的张在现老两口在村边盖了两间小屋,日子过得十分拮据。于玲下乡入户走访时得知了这一情况,便主动认了这门“穷亲戚”。她总是不定期地带着衣服、书包、课外读物等学习用品来看望张金艳,鼓励她好好学习。得知张金枝今年高考被河北工程大学录取,全家人正因学费而一筹莫展时,于玲又及时为她申请了福彩助学金。

张金枝告诉于玲,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假期我本想出去打工挣钱,可是看到妹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就主动当起了家教。我还把村里其他的留守儿童召集在一起,免费为他们办起了暑期补习班,辅导他们写作业,村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夸我帮他们办了一件大事呢,今年夏天他们没再为孩子的暑假作业犯愁了。”

听着张金枝的汇报,于玲高兴地点头称赞。“到学校后有什么事情,就给我打电话。”于玲嘱咐张金枝。“阿姨,你真好,就像妈妈!”这个普通而贫寒的农家小院里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

近日,陕西省富平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渭南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及18家社会组织,前往齐村镇桥西村葡萄种植园开展“消费扶贫爱心助农”活动。活动现场,社会组织通过消费采购、以买带帮、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