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西安凤栖原唐郭仲文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年9月至年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办事处东兆余村北、高望堆村东发掘汉代、十六国时期及唐代墓葬共30座,其中唐郭仲文墓(编号为M1)南距东兆余村约米,西距高望堆村约米(图一),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壁画。现将M1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墓葬形制 M1为竖穴墓道砖券单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等组成,方向°,总长12.5、深7.5米(图二、三)。 墓道开口于扰土层下。土圹竖穴,斜坡底,平面呈北宽南窄的梯形。四壁竖直光滑,有三角形脚窝。东壁和西壁底部涂抹一层草拌泥地仗,地仗上涂抹白灰面,以绘制壁画。墓道内填较硬的黄褐色五花土。长3.4、南端宽1、北端宽1.64米,底部坡度为24°,南端深6.1、北端深7.3米。 封门位于墓道北端,甬道入口处。封门砖为条形手印纹青砖,共32层,底部3层砖顺置对缝侧立,其上砖横置错缝平铺。通高2.65、宽1.6米,砖长31、宽15、厚5厘米。 甬道南接墓道,北连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拱顶,南半部为土洞,北半部为砖砌。甬道地面略低于墓室地面。土洞甬道进深2.2、宽1.55、高1.8米。砖砌甬道的两直壁用条砖顺向错缝平砌,东壁砌一小龛,直壁墙顶两层砖叠涩出砖枋,枋上为券顶,进深2.15、宽1.5、高1.65米。 土洞洞额及东壁、西壁先用草拌泥涂抹地仗,地仗上用白灰抹光,绘有壁画,但壁画脱落严重。 墓室先挖土圹,再用条形手印纹青砖砌穹隆顶墓室。土圹平面为委角方形,口大底小,四角内弧,四壁平整光滑,内填较硬的黄褐色五花土。土圹开口边长约6、底部边长约5.4、深约6.6米。墓室平面为圆角方形,四壁微外弧。直壁用条砖一平一立垒砌,平砖为两排横置对缝平砌,立砖为一排顺置侧立,共砌22层砖,下部砌长方形壁龛11个。直壁顶端两层平砖叠涩出砖枋,枋上券穹隆顶,顶砖为一平一立砌筑,残存25层。墓室地面用方砖平铺,南部方砖已被扰乱。西半部设一棺床,紧贴西壁、南壁、北壁,用条砖侧砌东部棺床沿,用方砖错缝平铺棺床面。墓室边长4、通高4.35米,龛高0.35、宽0.15、进深0.1米,棺床长4.25、宽2.25、高0.28米,方砖边长35、厚7厘米,条砖尺寸与封门砖相同。墓室四壁先用草拌泥涂抹地仗,地仗上用白灰抹光,绘有壁画。 在棺床上清理出大量的铁棺钉、铁泡钉及黑色漆皮残迹和木棺棺灰痕迹。人骨已朽,散乱分布于墓室淤土中。 二 壁 画 在墓道、甬道、墓室绘有壁画,分述如下。 (一)墓道 在东壁和西壁的下部用红彩绘长方形栏额,长约2.5、宽约1.4米,其内用黑色白描勾勒出青龙与白虎,东壁为青龙,西壁为白虎。青龙、白虎的形体与姿势基本相同,唯头部不同,已残缺不全。青龙颈部鬃毛外飘,细长尾上卷,四腿作奔跑状,周围饰如意云纹(图四)。白虎口大张,双目圆睁,额上双角已残,四腿作奔跑状,四蹄如卷云,尾部已残,通体有斑纹,脊背上有飘云状鳍,周围饰如意云纹(图五)。 (二)甬道 在东壁和西壁上原绘有壁画,北部砖券壁面上的壁画已全部脱落,仅存南部土圹上的壁画。土圹东壁和西壁各绘两个人物,采用黑彩白描勾勒的技法,头发、衣褶、袖口、鞋等用黑彩晕染或采用没骨法绘制。由南向北依次编号。 1.东壁 1号人物为文吏,头梳高髻,面部方圆丰润,上身穿交领阔袖襦衫,衣襟、袖口加宽,下裳为曳地条纹长袍,袍下摆外张,足穿齿首高屐。两臂屈肘,双手隐于袖内,手持笏板,作奏事状。高0.8米(图六)。2号人物为仕女,胸部以上已残,上衣为阔袖襦衫,下裳为曳地长裙,覆双足,双腿为行进状,两臂屈肘,双手隐于袖内,合揖于胸前。残高0.65米(图七)。在两个人物头顶中间的拱顶上,用黑彩采用没骨法绘一图案,图案上部已脱落,下部似为一行进中的人物。 2.西壁 1号人物为文吏,胸部以上已残,人物作直立状,两腿叉开,上衣为阔袖齐胯长衫,下裳为筒裤,足穿尖首薄平底履,两臂屈肘,双手揖于胸前。残高0.65米(图八)。2号人物为仕女,仅存裙下摆,裙下摆向后拖于地。残高0.38米。 (三)墓室 墓室四壁绘仙鹤图(图九),共10幅,其中南壁西部一幅(图一〇),西壁、北壁、东壁各3幅(图一一~一三)。四壁用红彩绘栏额,呈屏风状,共有10屏,每屏高约2、宽约1米。每屏内绘一只仙鹤,仙鹤高0.9~1米。仙鹤是用黑色白描勾勒而成,双爪下水草采用红彩没骨法涂抹。按照南壁、西壁、北壁、东壁,且每壁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编号。 1.南壁 1号仙鹤的体态微丰,站立于水草中,引颈望天长鸣,长喙,细眼,细颈,腿修长,羽毛洁白,尾部略呈椭圆形,腿中部用朱砂绘两道水线(图一四)。 2.西壁 2号仙鹤的体态稍丰,呈站立状,目视前方,朱红色顶,长喙,圆眼,细颈略后仰,腿修长,双腿站立于水中,腿中部用朱砂绘两道水线(图一五)。 3号仙鹤的体态略丰,朱红色顶,长喙,圆眼,目光凝视前下方,细颈略曲,腿修长,双腿略弯站立于水中,腿中部用朱砂绘一道水线(图一六)。 4号仙鹤的体态稍瘦,身体略上扬,朱红色顶,长喙,圆眼,目光直视前方,细颈,腿修长,弧尾下垂,双腿略弯站立于水草中,腿中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一七)。 3.北壁 5号仙鹤的体态稍丰,朱红色顶,长喙,细眼,目光凝视前下方,细颈微曲,羽毛洁白,双腿站立于水草中,腿下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一八)。 6号仙鹤的体态较瘦,身体上扬,目视前方,朱红色顶,圆眼,长喙衔一“丫”字形仙草,细颈向上弯曲,弧尾下垂,双腿站立于水草中,腿下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一九)。 7号仙鹤的体态较丰,朱红色顶,长喙,圆眼,细颈,回首眺望,腿修长,尾略下垂,双腿略弯站立于水中,腿下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二〇)。 4.东壁 8号仙鹤的体态较丰,朱红色顶,圆眼,凝视前方,长喙衔一“丫”字形仙草,细颈微曲,弧尾下垂,双腿略弯,双爪没于水中,腿下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二一)。 9号仙鹤与其他仙鹤的站立方向相反,体态较丰,朱红色顶,长喙,圆眼,目视前方,细颈微曲,弧尾下垂,双腿站立于水草中,双爪没于水中,腿下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二二)。10号仙鹤的体态稍瘦,身体前倾,朱红色顶,圆眼,目视前方,长喙衔一“丫”字形仙草,细颈微曲,弧尾下垂,双腿站立于水草中,腿下部用朱砂绘三道水线(图二三)。 三 出土器物 M1已被盗掘,出土的随葬器物有4件(组),散置于墓室地面与棺床上。 陶塔式罐1件(M1∶2)。泥质红陶。由盖、罐、底座组成。盖为方圆唇,盖顶为七级相轮塔刹。罐为矮直口,双唇沿,丰肩,上腹圆鼓,下腹斜收,小平底,腹部饰弦纹。底座呈喇叭形,底沿上卷,细高柄,饰弦纹。通体原施白彩。盖径12.5、高12.2厘米,罐口径10.5、底径11、高29.4厘米,底座径24.4、顶径11.3、高18.2厘米(图二四∶1)。 玉剑格1件(M1∶4)。青白玉,器表锈蚀。椭圆环状,面凸背平,中间镂长方形孔。长2.5、厚1.2厘米。 石器盖1件(M1∶3)。青石质。圆饼形。盖面中间饰一周凹弦纹,中心饰一周凸弦纹。直径7.5厘米(图二四∶2)。 墓志1合(M1∶1)。由盖、志组成,均为青石质。盖为方形,盝顶,顶面阴刻3行篆书,每行3字,为“唐故太原郭公墓志铭”,四边各阴刻一朵阔叶牡丹花,四角阴刻几何纹,刹面阴刻四神图案,周围饰卷云纹。盝顶边长49、刹面宽16、盖边长77、厚11厘米(图二五)。志为方形,立面抛光,每面阴刻三个壸门,其内阴刻兽面人身十二生肖,跽坐状,身穿交领宽袖长袍,手持笏板。志边长77、厚10厘米。志文楷书,35行,满行35字,共字(图二六)。录文如下: 唐故金吾将军、知街事郭公墓志铭并序」 朝议大夫、行尚书考功员外郎、赐绯鱼袋裴璟撰」 皇唐启休明之运,多命代之才。□生宝□,戡翦国难。尚父以雄杰之望,扶危定倾,」大勋书于王府,阴德及于黎献,子孙昌炽,派绪绵长,逮及司空,克振休烈。司空禀」河山之秀气,得将帅之英风, 金相,瓌姿玉暎。公即尚父子仪之曾孙,驸马都尉、」检校左散骑常侍、赠太师 ,兼太常卿、赠太尉钊之长子,讳仲文,字翊周。生」而岐嶷,弱不好弄,卓萧□□□□,□□□□之姿;虽在绮纨之间,有同布素之士。初以门荫授」京兆府参军,历太子舍人、□□□□□□詹事府丞,迁太子右赞善大夫。朝谒之外,不以奔」竟为意,而地高戚里,门□□□□□;居守道□,丝竹讌游之乐。识者以公局量深远,咸 将灭性,泣血毁眦,夜不解缞;于昆」弟之以重」位处之。俄迁殿中少监,□剧,间,极让食推衣之义,虽灰燧已变,而忧众务兼□,公削其浮费,尽有条贯,虽锋颖不耀,而能」名闇彰;勤心每见于殿省,□职不解□□剑。」文宗皇帝器公廉洁,哀在怀;群居无谄笑,莅职有庄色,古所谓宽而」能慄,威而不猛,于公见之。始其丹地彯缨,紫霄曳绶,负玺辉光于帷幄,擢拜□金吾将军,范处严更之署,鸣珩出入于钩」陈,而家无嬖御,心绝满司纪纲之仆,昼巡夜警,出入」交戟之间。 假。惜乎!终不分麾玄塞,弥节白檀,展破为时爪牙, 。」太皇太后睦亲亲竹之功,膺折桂之典;阁题良」将之名氏,之庆,笃联姻之恩,□□□元辰,延见内殿,未尝不示以冲约之道,诫以」盈满之词。公亦鉴□□之□□,□□□之薰灼,持礼舆以自处,惧丰屋之成灾;得张临门列嗣侯之棨戟,朱旗黄钺以震耀,丛髯突鬓以引翼,而徂落早世,时人叹之!」公娶扶风马氏,故检校尚书、驾部员外郎推之次女,故郓州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摠之谦」俭之心,慕阴识降挹之□,□□□□于华侈,舆马不尚于鲜明;惕励之诚,有同冰谷;刘苍专」慎,见于待漏之晨,石建恪恭,每闻数马之对。朝廷以公操履端重,方以旌幢授之,而旧」痾有加,短景俄迫,会昌二年九月一日终于长兴里之私第,享年卌七。呜呼哀哉!」皇上以外戚之息,赗赠加等。始,公丁先司空之忧,殆犹子。」秉女师之行,躬妇职之勤,允有令德,克备容范。子二人:长曰行章,前右领军仓曹参军;次子」才三岁;二女初笄,一女在髫龁间。夫人教同任姒,训导有则,男著孝行,女皆柔明。粤以其年」十一月十二日葬于先茔万年县义善乡之礼也。公令弟右金吾将军仲武,悲结同」气,痛深天伦,以为图芳在于纪迹,铭德垂于不朽。爰录懿行,託于菲词,俾茂实焕于丘封,休」烈传于篆素,式刊圆石,无媿直书,铭曰:」公侯之绪,奇士间出。既富大爵,亦贞师律。万钟四牡,彤弓赤绂。门拥朱轩,床盈象笏。」尚父洸洸,勋高庙堂。销氛荡寇,种德流芳。继生司空,山立堂堂。武略横厉,雄姿抑扬。公为」执金,职在岩廊。率已检下,临之以庄。诫深桑霍,慎过金张。地高位显,迹退名扬。九朝」宠锡,四叶恩光。方观水击,遽叹舟藏。堇原苍苍,宰树成行。北瞻双阙,南对连岗。冷日」无景,寒郊有霜。丹旒摇曳,白骥腾骧。珮留仓玉,棺掩黄肠。唯馀令问,长载缣缃。」 处士□玄之书及篆额 四 结 语 (一)墓主及夫人马氏身份 墓主为郭仲文,字翊周,尚父子仪之曾孙,驸马都尉、检校左散骑常侍、赠太师暧之孙,检校尚书兼太常卿、赠太尉钊之长子,授金吾将军、知街事。金吾将军,唐十六卫官名,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知街事无品秩,是一种差遣职的名称,由左右金吾大将军担任,金吾将军为其副,负责宫中及京城左右六街的巡警工作。关于郭仲文,史书有传,因庶出未能袭爵,不合配尚贵主。《旧唐书·郭子仪传》郭仲文附传载:“仲文,大和末为殿中少监。开成初,诏仲文袭父太原郡公,制下,给事中封敕奏曰:‘伏准制书,赠司徒郭钊嫡男仲文袭封太原郡公者,臣近访知郭钊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孙,有男仲辞,已选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称嫡子。若仲文承嫡,即沈氏须黜居别室,仲辞不合配尚贵主。伏以郭仲文,尚父子仪之孙,太皇太后之侄,戚里勋门,无与俦比,婚姻嫡庶,朝野具知,夺宗之配,实玷风教。且仲文、仲辞既非同出,袭封尚主,不可并行。伏请付台勘当。’诏曰:‘以万年县尉仲辞袭封。’仲文落下,以太皇太后侄,不之罪。” 志文中记载:“娶扶风马氏,故检校尚书、驾部员外郎推之次女,故郓州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摠之犹子。”扶风马姓在唐代颇为兴盛,肃宗、代宗时期大将马璘和德宗时期中兴名将马燧的祖籍均为扶风。马氏的叔父马摠在两《唐书》中均有记载,曾以制置副使身份随裴度宣慰淮西。《旧唐书·马摠传》:“吴元济诛,度留摠蔡州,知彰义军留后。寻检校工部尚书、蔡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淮西节度使。摠以申、光、蔡等州久陷贼寇,人不知法,威刑劝导,咸令率化。奏改彰义军曰淮西,贼之伪迹,一皆削荡……摠理道素优,军政多暇,公务之余,手不释卷。所著《奏议集》、《年历》、《通历》、《子钞》等书百余卷,行于世。” (二)撰文者裴璟 撰文者为朝议大夫、行尚书考功员外郎、赐绯鱼袋裴璟。朝议大夫,文散官,正五品下。行尚书考功员外郎为其职事官,从六品上,即在尚书省吏部考功司任员外郎职位,《新唐书·百官志》:“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为河东裴氏洗马房。 (三)墓主生前居住地 墓主郭仲文于会昌二年(年)终于长兴里之私第,享年47岁。长兴坊,朱雀门街东第二街,街东从北第三坊。玄宗时期中书令张嘉贞,肃宗、代宗时期宰相杜鸿渐,敬宗、文宗时期宰相路随等,曾居住于此。 (四)墓主葬地 据志文记载,郭仲文葬于先茔万年县义善乡。义善乡位于万年县南十余里,贞观十九年(年)在此乡修建了一座义善寺,此乡得名与此有关。据宋代张礼《游城南记》载,此地原有二大碑,其一寿州刺史郭敬之神道碑,其二郭氏所尚升平公主墓碑。从志文可知,郭仲文为郭敬之玄孙,郭暧与升平公主之孙。在郭仲文墓东约米处发现了金堂长公主与郭仲恭合葬墓,郭仲恭墓志记载:“仲恭……葬于万年县之南封义善乡凤栖原,归祔先茔。”郭仲恭与郭仲文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由此可知此地位于凤栖原,应为郭氏家族墓地。据两《唐书》记载,郭子仪陪葬建陵,现位于建陵西南约2公里处的坡阳村[1]。 (五)壁画内容 此墓墓室壁画中所绘的十只仙鹤或喙衔仙草,或回首翘望,或昂首站立,姿态自然,虽然是用单笔勾画但粗犷豪放。墓室四壁的仙鹤图具有晚唐墓葬壁画的风格。 唐代晚期墓葬壁画趋于简化,壁画集中于墓室,多绘屏风,内容以云鹤、翎毛为主[2],云鹤、翎毛取代了人物,尤其盛行云鹤题材。云鹤入画,盛行于七八世纪的武则天晚期和中宗、睿宗时期,当时薛稷画鹤,时号一绝。9世纪,达官文士赏鹤成风,此时在品官墓中流行云鹤屏风壁画。唐代晚期云鹤屏风画的流行还可能与道教有关[3]。 云鹤图开始出现在墓葬中,一般装饰在墓道、甬道的顶部,如乾陵永泰公主墓[4]在第四、五过洞顶部和甬道顶部绘有云鹤图,景龙二年(年)韦泂墓的后室甬道顶部亦绘有云鹤图[5]。在墓道、甬道的顶部绘飞翔的云鹤,渲染了升仙的氛围,这是汉代以来墓葬壁画中升仙主题的延续,也可能是唐墓花鸟壁画中云鹤题材出现的原因。从开元末年起,不仅用云鹤装饰甬道,而且也开始装饰墓室。用白鹤装饰墓室最早见于开元二十八年(年)唐睿宗贵妃豆卢氏墓[6],在前甬道顶部西侧绘有一只白鹤飞翔在云气之间,前后有花草衬托,在墓室南壁中间绘有一只仙鹤展翅欲飞。盛唐时期,鹤开始以屏风画的形式出现,它们不是在空中飞翔,而是翩翩降落。如富平朱家道村盛唐墓的墓道北壁东侧绘有屏风双鹤图[7],仙鹤相向而立,中间有灌木和岩石,其中一只向前行走,另一只振翅作欲飞状。中唐和晚唐时期的鹤作为屏风画的表现题材,除了仍带有升仙的意味外,更主要的是用于模仿死者生前的居室,以表现墓主对清高、雅意的追求回。尤其到了晚唐时期,由于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鹤开始从祥云、仙人、瑞鸟的组合中脱离出来,而成为屏风画的表现主题,所绘的仙鹤不再是被赋予了神性的瑞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禽鸟,侧重表现鹤的姿态,具有一定的装饰意味。 此墓出土的壁画为研究唐代晚期墓葬壁画提供了新资料,此墓的发掘为研究唐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郭氏家族墓地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郭氏家族的变迁史提供了新线索。 附记∶在发掘和壁画保护、揭取过程中,得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张建林、王小蒙、刘呆运等到现场指导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发掘∶郭永淇杨军凯辛龙王志宏罗旋张振鹏 壁画保护:王啸啸宋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