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谨向一切追求真理、理想、信仰和国家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不惜牺牲的张新锦烈士等表示崇高敬意!年3月的一天,浙江浦江礼张和祥山村。此时虽还是春寒料峭,但山野草木已在风中萌发,这里很快就会吐露一片新绿,绽放出各色花朵。如今的和祥山村口景观老太太朱氏,今天特地换了件干净的大襟土布靛蓝罩衫,与年过七旬的丈夫张永起一起,怀抱襁褓中刚出生的婴儿,目光沉着,一双小脚坚定有力地走在通往山腰的路上。到了一处向阳墓地,张永起拨开两边繁茂的茅草,在坟前摆放好祭品,朱氏捂紧怀中的婴儿,迫不及待地上前,颤颤地说道:“有金,有金——这是你的儿子,从此你有后了……”话没说完,声音已经哽咽,两行清泪早已沿腮边流下,气氛凝重而悲戚。这是年迈的父母在践行当年对已逝儿子作出的庄重承诺:不管是儿是女,一定把你弟弟生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你!这个心愿在她心里如同一项使命,因而火苗一样时时窜动着,又或许已经等待得太久太久,现在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扛着的两只肩膀松落了不少。远处的一只乌鸦立在一株掉光了叶子的乌桕树上,正目不转睛地望着这里。突然,那乌鸦一耸身,“呀”的一声振翅飞走了。襁褓中的婴儿像是冥冥之中受到感召,在奶奶怀里用劲挣扎了一下,发出响亮的啼哭声,既像是宣示自己新生命的到来,又像是在告慰九泉之下过继的父亲……这位长眠地下快六年的墓主人不是别人,而是在党的创立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浦江第一个党员,一个为了追求真理、理想和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的张新锦烈士。有金是他的乳名,是母亲从小叫惯了的。张新锦 壹 浦江礼张和祥山村,也叫和尚山村、何尚山村,后经雅化成为今天的名字,现在与附近的赵宅、沈宅、闾间和马后山一起属岩头镇群丰行政村。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它东临湾来村,西依仙华山,北靠八角尖,正南是当地人称之为猪头岩和屏风岩的两座山峰,山上一条里把岭经佛堂岭可直通浦江县城。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曾一度隐逸于仙华山,无形中为它增添了一缕文化的馨香,相去不远的礼张村里出了张书旂、张振铎等多个画家。小小的山村宁静安祥,至今流传着一个美好传说——有一年大旱,骄阳似火,几个月下来,方圆几十里滴雨未下,溪水断流,土地龟裂,庄稼枯萎。乡亲们面露菜色,只好手捧香火、肩抬神龛祈求龙王降下甘霖,但东海龙王整天沉迷于饮酒作乐,哪会顾及民间疾苦。海里的千年神龟为村民们的苦苦哀求所感动,转请龙王行善。龙王非但不答应,还把神龟臭骂了一顿,嫌它多管闲事。哼!神龟愤愤不平,决定冒死降雨,拯救穷苦百姓,它施展法术,天空中瞬间乌云密布,下起瓢泼大雨。乡亲们以为是龙王开恩,一个个仰头欢呼,倒地跪拜,干枯的庄稼变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哪知这事被龙王知道后大发雷霆,痛骂神龟越权行事,要把它赶出东海。消息传到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不但没有怪罪神龟的意思,还让神龟卸去壳甲,使其变成一条大青龙横卧于此,保护这一方百姓。从此,这条大青龙上吸雨露,下饮流泉,龙首昂立,龙脊蜿蜒,龙尾绵延于十几里长的山岗之上,气势实在不凡。这里的山水也因之有了灵性,万物生长,五谷茁壮,还能用这里生产的粮食烧制好酒。而发源于马后山的一条小溪泉水叮咚,向东南流去,在礼张汇入双溪。在今天的双溪桥头,仍然保留有一座石拱桥,下面是清澈的流水,周边缠满结实的络石藤。清《光绪浦江县志稿》对此桥有专门记载:“县东北二十里何尚山,长二丈一尺,广六尺,光绪辛卯永起造。”光绪辛卯即年,永起就是张新锦的父亲,一个农忙时节务农,闲暇时候制酒的淳朴农民,一生虽不宽裕,却克勤克俭,修桥补路,积德行善。张永起义务造桥的时候正是晚清,社会腐败黑暗。三年后,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战败,随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再过三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发起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和祥山这个远离帝都的山村交通不便,消息相对封闭,但也已经慢慢觉得地气在动了,先是听说浦江会龙桥那边来了黄头发绿眼睛的基督教传教士,后外面又传来刀枪不入的庚子拳乱,乡间民变接连不断。接下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在各地风起云涌。看样子,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压垮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贰 年,一个新生命降临到和祥山村家境贫寒的张家,这也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个男孩,父母亲把他取名叫金钱、有金,又叫新锦。也许是深受不识字的苦,张新锦六岁时,父母亲便节衣缩食,把他送进私塾读书,先生中有沈学庚、赵允川和张模等人,都是乡村中有学问的人。年幼的张新锦每天发奋苦读,从蒙学课本到四书五经,深得先生嘉许。放学回家,懂事的他就帮年迈的祖母打稻草、做草鞋,所以自小知道稼穑的艰难和生活的不易。张新锦十四岁那年,正是满清王朝被推翻的第三年,辛亥革命的余波未尽,袁世凯粉墨登场,上演了丑态百出的洪宪帝制闹剧,社会发生急剧变化,新学日渐兴起。张新锦考入城里浦阳高等小学,翻过大山到外面接受正规教育,获得大量新的知识,大大开阔了视野。张新锦如同一粒苦菜花的种子,随风飘落在贫瘠的土地上,终将生根发芽开出苦难的花朵。浙江省立第七中学旧址 年,张新锦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金华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他遗传父亲张永起的体魄,身体变得更加健硕壮实,内心仿佛总有一种东西在涌动着,两道浓黑的剑眉更显英雄气概。当时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欺侮我中华民族,每一位有血性的爱国青年无不为之愤慨,进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张新锦在学校里如饥似渴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文化思想,积级参与社会活动,其组织能力开始崭露头角,并很快被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从小山村走出去的张新锦,一方面自小耳濡目染,继承了祖祖辈辈勤劳质朴的可贵品德,另一方面逐步接受新思想,并在大潮的推动下,再也不愿困囿乡间,重复与祖辈一样的生活,最终大浪淘沙,成为一名兼济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想凭一腔热血,改变我们这个饱受苦难蹂躏的祖国,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社会,改变穷苦百姓的境遇。五四运动年,就在张新锦即将从金华师范毕业之际,“五四”运动爆发,并迅速自北京波及全国,爱国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5月中旬,省立七师和七中的学生自治会收到省立一师和一中学生自治会《关于开展反对军阀卖国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宣言》后,两校同学热血沸腾,迅速行动,初步觉悟起来的张新锦自觉走到前台。为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他带领七师学生走出课堂,联合七中等校学生,在金华武胜营召开各界人士大会,振臂高呼,鲜明提出“北京军阀政府立即释放被捕学生”“废除亡国的二十一条”“誓雪国耻”“抵制日货”等爱国口号,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和罢课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正义斗争。同时成立“金华抗日救国会”,下设宣传、总务、检查三个组,编印《学生自治会刊》《童灯》等刊物,组织宣传队分赴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七个县和金华农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唤醒基层民众;检查组走上街头商店和码头,查扣抵制日货。他自己则带领宣传队到家乡浦江宣传反帝救国,在城里举行演讲会,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下乡进行巡回宣讲。在南乡通化蒋畈村,田野里桑枝郁郁,农户家中蚕桑满架,张新锦的宣讲得到育才学校师生的热烈响应,校长曹梦歧先生连连竖起大拇指:“浦江出张新锦这样的学生,是家乡人的光荣,是爱国学生的榜样。”以后曹梦岐先生的第三个儿子曹聚义(曹艺)即直接受张新锦影响,由省一中考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官团,走上北伐革命的新路。五卅运动随着张新锦发起的学生运动的不断深入,金华地区的学生爱国运动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七师校长胡候锡、七中校长金兆梓眉头紧皱寝食难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想分化瓦解学生团体。金华学生领袖张新锦、胡碧芗等人遂召集两校学生向学校请愿,并举行罢课游行,迫使校方接受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抵制日货等要求。第二年5月,学校当局蓄谋提前放假,趁学生回乡度假之际,将张新锦等人开除,企图阻挠“五四”爱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张新锦不畏强暴,继续领导学生会开展反压迫斗争。张新锦回到家里,见父母为自己被开除一事长吁短叹,就说:“现在列强欺凌,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国家哪里还有国家的样子!读书如不能救民于水火,又有什么用?!”张新锦没有气馁,相反通过这件事,更加憎恶这个黑暗的社会。他常在星空相伴的屏风岩下苦苦思索:“中国为什么会屡屡被列强欺压?老百姓为什么不得温饱?”他下定决心要寻求到救国的真理,担当起解救苦难同胞的重任。叁 年8月,张新锦借同乡张书旂省立七中的毕业文凭,考入杭州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寻求新的出路。清代末期,由于推行新政需要,国家法治意识抬头,对法政学堂的需求日增。年1月,辛亥革命刚刚取得胜利,诸暨籍革命党人蒋尊簋在浦江人、浙江陆军讲武堂堂长虞廷等的大力推举下继任浙江都督,公布了《浙江都督府官制议决案》《浙江各司官制议决案》《浙江军政府军事组织大纲》等法规。3月,由清光绪三十二年()秋开办的浙江官立法政学堂改名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杭州马坡巷创立,校舍为原旧军装局房舍,以湖南邓仲期为监督、龙游余绍宋为教务主任,沈钧儒、陈叔通等一度在此教授物权法,有在校学生人。接着,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并入,六年后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并入。年,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改名浙江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年停止招生,直至原有学生毕业。在张新锦进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之前,共产党员于树德受北方党的指派,由天津南下杭州担任该校教职。年9月,中共杭州小组成立,于树德任组长。同年,张新锦在杭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即CY),随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即CP),在镰刀斧头组成的红色旗帜下,无怨无悔,执着地求索在漫漫长路上,追寻真理,追寻党引领的目标与方向,用生命和鲜血书写如火如荼的人生画卷。中共杭州小组成立旧址——杭州市皮市巷3号年夏,北京白色恐怖进一步加剧,共产党员安体诚在北方无法立脚,遂通过于树德的关系,前来杭州任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系教授,并先后担任中共杭州小组组长、杭州支部书记、《向导》杭州发行部主任,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促进浙江省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于树德和安体诚都住在学校西边的平房里,一旁是一排高耸入云的钻天杨,风中常会传来“沙啦啦”的响声。两位老师的房间里堆满书籍,且大多是经济学专著,有英文的,也有日文的,在经济科学习的张新锦经常去他们那里借阅。于树德和安体诚对张新锦的成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经济上极度艰苦的张新锦还得到安体诚经常性的接济帮助,两人过从甚密,但完全是建立在阶级友爱之上的深厚情谊,属于同志式的。在安体诚的引导下,张新锦进一步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坚信我们党的事业必胜,人类必将得到最后解放。与此同时,积极投身各种活动,在工人、学生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在实际的斗争中迅速锻炼成长。当时,来自临海的张崇文在该校附设商科学习,兼管藏书楼,是个半工半读的学生。张新锦十分关心这个比他小的同伴,经常把《中国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介绍给张崇文看。一次,张新锦因疲劳微闭着眼睛,与张崇文边走边谈,但说到激昂处,立即睁大眼睛,斩钉截铁地说:“要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打倒他们,中国就没有前途!”后来通过张新锦的介绍,张崇文和浦江同乡黄文容(黄玠然)也都跟着去于树德、安体诚那里学习知识、讨论问题。以后他们才知道,这两位教授实际上是著名共产党员、杭州地区党的负责人。张崇文写过一篇文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在报纸上发表,揭露军阀混战、社会黑暗的状况,同时又发出“人生莫测,前路茫茫”的哀叹。安体诚针对青年人在大革命到来之际普遍处于彷徨状态这一问题,在报纸上用公开信的形式作了观点鲜明的回答,发表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籍以对广大青年进行启蒙教育。安体诚的这封公开信在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大家的思想豁然开朗,精神也为之一振。小小的平房里,几位年轻人经常在昏黄的灯光照耀下,眸子明亮,静静地听着充满睿智的安体诚教授的教诲:“人类社会不管前面有多大阻力,总是要发展进步的,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认识这一规律,自觉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斗争。”张新锦接着安体诚教授的话题说道:“这是我们今天的青年人应有的人生观,我们要反对迷信,反对剥削,反对压迫,努力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幸福的社会。”在那段风雨如磐的日子里,最先觉醒起来的一部分共产党人,始终站在风口引导进步青年逆风而行,成为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前驱者。于树德(左)与安体诚(右)合影 于树德,字永滋,河北静海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入天津北洋政法学堂读书,是李大钊的同学。年毕业后,参与组织天津新中学会。第二年公费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受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年回国,在天津参与举办工余补习学校,开展工人运动。同年冬经李大钊介绍以新中学会代表身份赴苏联,于年初在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支部,被推为主任。后转任杭州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以此为掩护,在杭州从事党的领导工作,任中共杭州小组组长。同年冬返回天津,任中共天津小组组长,领导筹建青年团天津地委。年春仍回杭州任教,6月转赴广州列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年1月,于树德在广州出席国民党一大,任大会宣言审查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返回北方工作。安体诚,字存斋,笔名存真,河北丰润人。早年就读于天津法政专门学校附属中学,后升入该校本科。年由学校资助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与于树德一样,受河上肇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年夏回国,到天津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参与创办天津工余补习学校。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领导成员兼天津特派员,中共北京区委委员,一度担任中共北京区委秘书。他利用北京政府交通部密查员身份,参与领导发动了山海关、唐山两地的铁路工人罢工。年夏在北方无法立脚,遂通过于树德的关系,南下杭州任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政治经济系教员,继续秘密从事地方党的领导工作。年3月被选为国民党浙江省临时党部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年夏离开杭州前往西安,以中共北京区委兼地委特派员身份做兵运工作。9月,任国民军三军军长孙岳的秘书,参与组织成立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不久主持成立中共西安特别支部,任书记。同年底被调到北京大学任教,参与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市党部组织部的领导工作。年夏被派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工作,先后担任军校政治教官、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党团干事,并兼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委员,主编《黄埔日刊》,同时兼任第六届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及广州劳动学院教员。他积极宣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团结,反对国民党右派的破坏言行,支持北伐战争,曾撰写了许多宣传革命的文章。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率部分中共党、团员从黄埔军校转移至上海,临时住在法租界的一家旅舍,准备前往武汉,结果被国民党右派特务头子陈群、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等串通法租界巡捕逮捕,关在龙华监狱。在狱中,安体诚严守党的机密,威武不屈。5月,这位共产党早期优秀干部、工人运动领袖、张新锦的领路人在狱中英勇就义,比张新锦早三个月牺牲。这期间,浦江知事张兰十分残暴,治下怨声载道。张新锦与同乡吴醒耶等发起成立“浦江旅杭学会”,“以联络同乡感情促进桑梓文化以及一切公益事业为宗旨”,开展“驱张”斗争,最终依靠强大的舆论迫使省行政公署下令解除张兰职务,浦江民众无不拍手称快。此后张新锦登载于旅杭学会会刊《浦江》上的评论《目前一个大问题——生活》,说明他对当时以浦江为例的社会现状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文章开篇写道:“浦江地处山僻,人民之强悍,殆莫与伦比。近年来人口增加,已发生生活困难问题。更因帝国主义经济压迫的结果,吾浦也自然不能不受此种影响,所以手工业、农业的破产的缘故,更加上大批无业游民,所以城市乡镇中赌博之盛,遂为从来所未有。根据上面的事实,若有招募兵卒等等,成绩也格外可观。而一般有军阀欲的军人,遂将目光注视到浦江地方了。”年夏,礼张同乡张纪恩前来杭州投考浙江省立一中,寄住于张新锦法政学校的宿舍,他看见张新锦的书桌、床头都是当时出版的革命进步书刊。张新锦整天忙于工作,稍有空余时间,就勤奋读书阅报,帮助张纪恩补习功课,向他讲解爱国、阶级、革命的道理,为张纪恩日后参加革命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张纪恩之后长期在周恩来、邓小平的领导下,担任白色恐怖时期上海中共中央秘书处机要工作,是白区那段艰苦卓绝斗争的重要见证者之一。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