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英雄村庄潘家峪抗日堡垒稳如山 百年将至,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下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蕴藏出弥足珍贵的革命经验和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党史,能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我的家乡-河北唐山,去发掘蕴含在唐山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这里历史悠久,传统地标显著,拥有着见证六百年风雨变革的建村老槐树、彰显冀东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并且在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曾是冀东最早、最坚实的堡垒村——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村。 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八路军挺进敌后,奔赴华北战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人民战争,潘家峪成为抗日堡垒村,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潘家峪人民强而坚韧革命觉悟,令日本侵略者气急败坏、恼羞成怒,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攻不进的革命堡垒,日本侵略者惶惶不可终日,欲除之而后快,丧心病狂地妄想把潘家峪人民赶尽杀绝。 年1月,日本驻唐山部队指挥官,召集丰润日本顾问佐佐木二郎以及遵化、玉田、滦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日本军官和伪丰润县公署、警备大队、警察所等日伪人员,勾结地方反动地主,计划血洗潘家峪的恶毒阴谋。1月25日(旧历腊月二十八),日本侵略者集中了十几个县的多日军和多伪军,乘着黎明前的黑暗,把潘家峪紧紧包围。晨曦刚刚穿透云层,日、伪军的铁蹄便踏碎了潘家峪的宁静。惨案的策划者惟恐出一丝差错,命令伪军在四周山上站岗,日军则全部扑进村中,这些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用枪托、刺刀把人们全部驱赶到位于村中心的西大坑。他们逼问八路军的去向,可是得到的却是群众愤怒的沉默。机关枪密集地扫射起来,村民们整排整排地倒下。全村被敌寇惨杀者人(其中儿童妇女有名),负重伤者84人,活着和下落不明者人,烧毁房屋间。整片大地上燃烧着潘家峪人民的革命热血,誓要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灵魂灼烧殆尽。 我曾有幸去过潘家峪纪念馆缅怀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坚韧不屈的顽强精神。馆长周学军向我们介绍,今天仍然健在的惨案幸存者中,绝大部分都是耳顺,知天命的老人,他们当时都是年仅10岁左右的孩童。在幸存者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潘守三。忆及当年,老人一声重重长叹,还未开言,便已哽咽泪流,“想起那些就难受,特别难受……”当时的他年仅13岁,就和8岁的弟弟同父母一起进了潘家大院。日军屠杀的那一天,他一家10口人死了7口,除了外出务工的大哥和二哥,就剩他自己了,在听到不幸之兆后,大哥二哥匆匆赶回潘家峪,看到残损的村庄和不见踪影的亲人,悲痛欲绝,随即参加了潘家峪革命团,英勇作战,最终牺牲在了战斗中。 这个头发花白、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少年时期,便亲眼目睹: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奔逃中被两个日本人抓回,他们提着腿活生生把孩子撕开。还有日本兵从抱着娃儿的妇女手中把孩子抢走,摔在石头堆砌的院墙上,鲜血将城墙染的殷红……当他的心灵还像一张白纸般纯净的时候,就遭遇了这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即使他在那场灾难中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那火海硝烟,那弹雨和血泊,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内心深处。 面对惨绝人寰的杀戮,幸存下来的青壮年没有被敌人吓倒,一边展开生产自救,一边组建革命团投身抗日战争。战争的硝烟散尽,这个英雄的村庄迎来了新的蜕变。为了铭记历史,不忘英雄,当年的潘家大院依然保持着当年被焚烧的场景,而在紧邻潘家大院南侧,修建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近年来,潘家峪因地制宜,推广葡萄种植,发展相关产业。与此同时,政府投资,修通了潘家峪连通外界、被称为红色旅游专线的高等级公路,启动了北方特色民居修缮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挖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仅年,来潘家峪的游客就多达30万人,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潘家峪遗址早已成为全国爱国教育示范基地,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不断开展,潘家峪土地上那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点燃了更多人的激情,并转化为前行的内生动力。潘家峪后代不断挖掘思想内涵,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成立了党史宣讲团,讲述潘家峪的历史,讲红色血脉;培训小的讲解员,让更多孩子在学习、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让更多的人聆听潘家峪人民用鲜血保卫家乡的故事,追寻“潘家峪”的红色记忆,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的自觉性,凝聚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