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年1月26日,正是农历腊月29,一个年轻的八路军干部背着相机,急匆匆地来到了燕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走进村子,这个年轻的八路军干部面色凝重,只见他努力调整着呼吸,尽量克制着手的颤抖,疯了一样一次次地按下相机的快门。 拍照片的这个人叫雷烨,是八路军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他来到的这个小村叫潘家峪,他拍摄的是一组年1月25日日寇在潘家峪村烧杀抢掠的照片。 对于当时的情景,雷烨曾经做过这样的描述: 在我们眼前的尽是坍塌的房屋、破墙、瓦砾、草灰、焦炭、看不见烟囱,更看不见袅袅的炊烟,只有几堵白墙耀眼,已经看不见昔日的黑瓦与草屋了…… 最使我愤痛的是老人、妇女、儿童的惨死。这些弱者的尸首,也触目皆是,单就大院里来说,孩子们小小的尸肢就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百十个,死尸场中就很难以将孩子的尸首数清楚,使人所惊吓的那弯曲污黑的小手,焦黑模糊的小头,焦炭似的小腿,小棉鞋,在大院里几乎随处可见…… 潘家峪村处于燕山深处丰润、迁西、滦县交界地带,地势比较险峻。这里的群众基础也比较好,村里成立了报国队,是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年7月,冀东党组织发动的有十万人参加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潘家峪村就有30多名青年踊跃参加。 良好的地理、政治条件,让潘家峪很快成为了冀东抗战的指挥中心。年3月,冀热边特委书记、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冀东分会主任李运昌,冀东东部办事处主任焦若愚,冀东东部地委书记周文彬等人在潘家峪召开会议,做出在潘家峪建立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决定,潘家峪村化名“秘密村”。随后,冀东办事处、冀东军分区司令部、丰滦迁抗日联合县政府、尖兵报社印刷厂、医院、被服厂、地下监狱、兵工厂等单位陆续迁到潘家峪村。 成为冀东抗战的指挥中心后,潘家峪人民以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保卫着冀东党政军领导机构和干部战士的安全。他们在前山顶东西两端各设一棵消息树,派专人看守。在村内和村边设下连环岗,在村南石门口、村西马庄户岭、村北牵马岭、村东松山峪设置前哨,以保万无一失。 潘家峪人民坚决抗战的态度从年秋后发生的一件事上可见一斑:当时,日军大力推行“保甲制”和“连坐法”,在各村建立户口制度,强令家家填户口册,户户挂门牌,人人领取良民证,以割断人民与抗日政府、军队的联系。同时向各村征粮、派款、抓丁、抽夫,达到“以战养战”和经济掠夺的目的。潘家峪人民在潘树庭、张宝瑞的带领下,把敌人发来的“良民证”“户口册”“门牌”统统烧掉,不给敌人一粒粮、一分钱、一根草、一个民夫。 年,日军在滦县北部上五岭村建立据点,这个据点常袭扰潘家峪。潘家峪报国队与节振国工人特务大队一起到上五岭村附近架起自制的柳木炮轰击,一举攻下敌据点。 年夏天,多名日本兵翻过西山梁突袭潘家峪村的冀东党政军机关。正在村内整训的军分区12团立即抢占前山西山腿和西小山进行阻击。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村中妇女冒着呼啸的子弹,一次次往阵地上送水送饭,八路军越战越勇。敌人口干腹饥,丢下30多具尸体,落荒而去。 潘家峪人民的坚贞不屈,潘家峪作为冀东抗战指挥中心的安全高效运转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极大恐慌,他们把潘家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拔之而后快。此时,一个凶残的计划开始酝酿。 年1月,日本侵略军驻唐山部队指挥官召集伪丰润公署顾问佐佐木二郎以及遵化、玉田、滦县、迁安、卢龙、抚宁等县日本顾问、守备队长开会,确定了血洗潘家峪的行动方案。 1月24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七上午,日军驻伪丰润公署顾问佐佐木二郎根据驻唐山日军指挥官的命令,在丰润县伪县长凌以忠办公室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对潘家峪人民施以屠杀报复的军事行动。这一天,抗日政府得到日军即将围剿潘家峪的情报,连发三封鸡毛信,通知潘家峪干部火速组织群众转移。由于疏忽大意,当时值班人员并未立即查看信件内容及时组织群众转移。 年1月25日拂晓,驻唐山、丰润、迁安、滦县、遵化、玉田等县十六个据点的多日本兵和多伪军包围了潘家峪,天大亮后开始进村,边搜人边点火烧房屋。 日伪军先是把群众赶往村西的大坑。在驱赶过程中,村民稍有不从即遭杀害。78岁的潘凤柱的母亲,因为走得慢被日本兵一下子用刺刀扎死;潘绪的妻子苏氏想回家取件衣服,结果被小鬼子抓住扔进火堆里活活烧死。村民潘保和家更是凄惨,当时六、七个日本兵闯进家里,先把潘保和和他的两个儿子赶出门外,用刺刀刺死在河沟里,然后把潘保和的妻子和他年仅13岁的小女儿轮奸后,用刺刀刺死。 日伪军把村民驱赶到西大坑后,觉得在四周没有隔断物的大坑里烧杀不好控制,于是,他们就骗大家说:“大家到一个大院子里去开个会,然后让你们过个痛快年”。这样,就把大家又赶到了事先铺满柴草、倒上煤油的潘家大院。 潘家大院是地主潘惠林家的宅院,这所大院一进三宅,墙高院深,已多年无人居住。此时的大院,已被日军布置成一个铺满柴草、倒上煤油的杀人场,成为一座人间地狱!人们被驱赶进院后,残暴的日军用火烧、用枪打、用刀刺,用双手摔,对潘家峪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惨案幸存者潘瑞兰这样回忆:一进入大院,房上、墙上的日本鬼子开始放枪,然后把院里的柴草、煤油点着。那时我是个6岁的孩子,穿着连脚裤。就是鞋和裤子连在一起,裤腿被烧着了,踝关节处被烧坏,留下了一个大伤疤。 惨案幸存者霍翠这样回忆:大院的火着起来之后,我从中院跳到东院猪圈旁藤萝架下的墙根处,大腿被子弹打个透眼,打伤后,就一直趴在那了。烧杀完后,鬼子又挨个翻,发现活着的就开枪打死或用刺刀刺死。拽到我的衣服时,我没敢动,这才幸存下来。 整个潘家峪惨案,日寇烧杀无辜群众人,烧毁房屋多间,整个村庄几乎被毁灭。 年1月25日下午日伪军出村后,民兵潘瑞来、王哲文迅速进村,附近村庄的群众也随即赶来。他们从遗体堆中救出尚存一息的乡亲43人,从东粮仓救出被呛昏的村民29人。 1月31日,参加完百团大战刚刚回到山区休整的冀东党政军领导丁振军、陈群、曾克林等率党政干部和12团官兵赶到潘家峪,运来大批药品、粮食、衣物,慰问、救助、医治受伤群众。附近村子里的乡亲和唐山的煤矿、铁路工人都相继赶来,帮助潘家峪人民料理遇难者后事。2月5日夜里,丰滦迁联合县政府在潘家峪村南举行公葬仪式,乡亲们把包好的尸体按性别、年龄分别安葬在南山西麓的四座坟墓中。 公葬仪式后,潘家峪村27名青壮年先后组成3个青年复仇小分队,发誓要报仇雪恨。这三个复仇小分队后来又发展成为潘家峪复仇团,人数达到了多人,配属冀东军分区12团活动。 复仇团成立后,消灭制造潘家峪惨案的直接指挥者佐佐木二郎是复仇团成员埋藏在心底的誓言。 年6月,复仇团配合12团在郭官屯打伏击战,消灭鬼子名,策划指挥潘家峪惨案的佐佐木二郎受到重创,藏在死尸底下漏网逃生。年7月18日,复仇团配合12团,参加了著名的滦县“干河草伏击战”,全歼日寇多名,击毙了制造潘家峪惨案的罪魁祸首——佐佐木二郎。 年8月,潘家峪复仇团正式编入主力部队——八路军冀东军分区12团,与节振国工人抗日特务大队一起编入该团1营,参加了20多次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又进军东北,南下华南,立下卓越战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