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一,讽刺时事: 年6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校门口有一副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莫人斯门 年“四一二”政变后,黄埔军校蜕化成为谋取名利的终南捷径,有人将对联改为: 升官发财莫往他处 贪生怕死请人斯门 年4月1日,南京各大专院校举行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争自由、争民主、争人权”示威游行,遭到当局血腥镇压,致使学生死伤多人。几天后在中央大学召开的追悼会上,挂起了一副无字联,写满了触目惊心的标点符号: ?,??,???!,!!,!!!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喊得最响的口号是“民国万岁”“天下太平”。很多县党部以此为对联。刘师亮略改两字,便成为: 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 抗战时,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当时的陪都重庆,官僚机构林立,特警横行,民众叫苦不迭。重庆一小土地庙贴出一幅讽刺联: 婆婆莫擦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抓壮丁 一些保守人士所撰讽刺时事的对联,现在读来同样令人忍俊不禁。清廷设同文馆,有保守分子作对联(据翁同和日记同治六年即年2月13日日记):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又载(2月24日): 其一、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其二、孔门弟子,鬼谷先生 清李伯元《南亭四话》记载,清末办新式学堂,一私塾老先生极为不满,作联曰: 大学堂,小学堂,不大不小中学堂,学剪辫,学改装,学来了半人半鬼中教习,西教习,不中不西华教习,教自由,教革命,教出些无父无君 二、讽刺人物: 郭嵩焘作为大清朝的第一个驻外使节,出使英国,朝野一片骂声,甚至被视为汉奸。家乡湖南有讽刺联曰: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民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张佩纶以马尾之败遭谴戌,李鸿章把自己的幼女嫁给张。新婚之日,有人作对联嘲曰: 三品功名丢马尾 一生艳福仗娥眉 另有一联并嘲张佩纶、张之洞和陈宝琛: 八表经营,也不过山西禁烟,广东开赌三洋会办,请先看侯官降级,丰润充军 张之洞爱说“经营八表”之类的大话。侯官指陈宝琛,丰润指张佩纶(二人的籍贯所在)。 近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撰联讥讽康有为: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上联末隐去了“妖孽”,下联末则隐去了“贼”字,两联末尾凸现了“有为”二字,隐含骂康为“国贼”、“妖孽”之意。而王闿运去世,有人为挽联打趣(王与其佣人周妈感情特殊,联中七里铺即为周妈故居): 讲船山学,读圣贤书,名士自风流,只怕周公来问礼登湘绮楼,望七里铺,美人今宛在,不随王子去求仙 近代人物,袁世凯可谓一代枭雄,只因逆时代潮流而行,落得千秋骂名,对他的讽刺对联举不胜举。“洪宪”复辟时,一派浊浪滔天、群魔乱舞的景象,一联概之日: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福州某报曾刊出讨袁征联: 或入園中,拖出老袁还我國 “園”字出“袁”入“或”为“國”字,表达了国人驱逐窃国大盗、恢复中华民国的强烈呼声。不久袁氏复辟失败病殁,有人模仿老袁的口吻对出下联: 余临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大摆宴席,演剧庆贺。有一位名士拍马屁,给他献上一副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八月,是袁世凯出卖光绪和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八月,是袁的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西太后,我公,当然是指袁世凯了。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之后慈禧就一命呜呼,袁也被罢官免职。有一位祝鸣元,便在此基础上改了几个字: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意为你老袁从戊戌八月发迹,到戊申十月下台;老佛爷今年命归西天,你怕也熬不过明年了。 王闿运撰联抨击袁世凯: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又: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情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上下联均是模拟锣鼓的敲击声。“当”拟小锣声,“庆”拟小钹声,“情”拟大钹声,“狂”拟大锣声。从内容上来讲,“普天同庆”当然应是“当庆”,“举国情狂”,“情狂”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情狂”二字是贬义,又指男女苟合,用在窃国大盗袁世凯及其追随者身上很合乎情理。 还有人拟了这样一幅讽骂挽联: 毋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善体斯意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袁世凯帝制美梦化为泡影,在四面楚歌声中一命呜呼。当时有报纸曾刊载两副对联: 其一: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其二: 鹿逐中原,浩劫遍及廿二省 龙飞何处,伤心惟有十三人 六君子,指当时为袁世凯称帝效犬马之劳的“筹安会六君子”,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二陈汤:是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时陈宦为四川督军,陈树藩任陕南镇守使,汤芗铭为湖南都督。“六君子”和“二陈汤”本都是中药名,此处用于联中,既是巧合,又语带双关。“二陈汤”中尤以陈宦当时积极劝袁世凯当皇帝最为积极,深得袁信任,被派往四川坐镇。可是,当蔡锷在云南举起义旗后,“二陈汤”相继发表宣布“独立”的文电。陈宦还特别声明“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世凯接到此电,如五雷轰顶,茶杯掉地粉碎,人从座椅上滑跌到地上,从此卧床,直至一命呜呼。据说其临死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有人说这个“他”是指杨度,有说指陈宦,也有说指袁克定。总之,袁之死,“六君子”鼓吹帝制是起病之因,而“二陈汤”通电“独立”是丧钟。 汪精卫是近代中国头号汉奸。当时有人以其姓名,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白费精力,有碍卫生横批:一片汪洋 旧时讽刺贪官污吏的对联很多,如: 早去三朝天有眼 迟走几日地无皮 这是四川祟庆县百姓为县长叶某所立的劣政碑联。 有条(金条)有理 无法(法币)无天 大胆揭露了富人把持法律,穷人无处申冤的不平世道。 清时,民间流行一幅讽刺县太爷的对联: 县老爷做生,金也要,银也要,票子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小百姓该死,谷未收,麦未收,豆儿未收,青黄两不接,送啥东西。 三、讽刺封建迷信: 民间流行不少讽刺封建迷信的对联,如今读来,仍不失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 经忏可起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何不将手双垂下,抹得人间一样平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奉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四川新都宝光寺有一幅流传极广的对联,劝人要思想开朗,处世豁达: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有这样两副对联:其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其二: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四、讽刺抽大烟(鸦片): 门前债主雁行立 室内烟人鱼贯眠 这是解放前烟馆的真实写照。还有人在某大烟馆门前题写一副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官舍为(舍+官),入能回首便成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从字义看,规劝那些抽大烟者,及时醒悟,还可以重新做人。上联指出,执迷不悟,将永远受苦;下联指出,迷途知返,则一片光明。一正一反,互为紧扣。巧嵌烟馆二字,辛辣讽刺,不可多得。《新编对联大全》中亦收有一联,拆法与上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欲心为欲,各宜捺住早成名 似乎是在玩文字游戏,诚心规劝将烟撇开,将欲按住。上联意思一目了然,若不停止吸鸦片烟,到头来还是自己受苦。用的是假设判断句式。下联意思更为有趣,捺住欲火不放纵才能早日功成名就。全联喻意戒烟、节欲,在当时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奇联妙对》载题某鸦片馆联: 任凭尔能说能行,到此大瘾发时,还有力否须知我不赊不欠,且把长枪放下,快数钱来 近代《巧妙对联三千副》有嘲谑吸鸦片烟瘾嗜好者联: 一榻长眠,哪管他地裂山崩,海枯石烂半生虚度,总有日烟消火灭,灯尽油干 与祖宗呼吸相通,方是香烟一脉叹子孙诗书未读,也知灯火三更 好一个“灯尽油干”“一榻长眠”,哪还有心思读书,君不见到头来“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不久老命呜呼。惨不忍睹,悲哉,哀哉。有一好事者为某烟友挽联,语言诙谐有趣,令人寒噤,摘录如下: 鸦片正相因,问君何故丢枪,遽骑瘦鹤;龙潭原不远,愧我未亲扶柩,怕拉肥猪 旧时“拉肥猪”乃指绑票也,枪者烟枪也,柩者棺材也。联句调侃俏皮,幽默酸楚,淋漓尽致,一针见血,虽达不到催人泪下的最高意境,但不乏催人警醒之功效。给毒品“瘾君子”画像: 孤魂灯,照着宿头乌龟,不慌不忙,安心上当哭丧棒,抵着弓背猴子,吃来吃去,讨口下汤 描写“瘾君子”的结局: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还有一副模拟大观楼长联: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不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热,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冰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数千金家产,忘却心怀,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名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极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怕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春联批发,厂家直销 高品质蜡染手工春联 ¥85元10包50副 年春节,这就是全网性价比最高的春联纸了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