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昨晚的一场小雨,给初夏的早晨带来丝丝凉意。今天是“母亲节”,心中充满阵阵暖意。

“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阎维文的《母亲》在耳旁回响,望着远处草木葱茏的山岚,思绪在心中荡起层层涟漪。

母亲是最崇高的称谓,母爱是最无私的激情。人们赞美母亲的伟大,讴歌母爱的丰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古往今来,天下母亲们用自己的生命演绎着一个个催泪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时,救援队员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看到一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确认她已经死亡,在她的身下发现一个还活着的孩子,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孩子毫发未伤。医生准备给孩子做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少年爱上了一位姑娘,姑娘要用他母亲的心为她父亲治病。少年几经犹豫后还是剖开母亲的胸膛,掏出母亲的心去找姑娘。不料急忙中摔了一跤,把那颗心抛到很远。当少年捡起那颗心的时候,那颗仍在跳动的心发出微弱的声音:“孩子,摔疼了吗?”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活埋母亲案,陕西省靖边县58岁的马某某,将瘫痪的79岁母亲王某拉到万亩森林中,活埋在一座废弃坟墓中。接到报警后,民警把王某成功救出,经救治后已无生命危险。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王某担心儿子会受重刑,为儿子解脱说是自己爬进坟墓的。

以上三个故事告诉我们,母亲是世上最美好的词汇,母爱是人间最温柔的情怀。我们在赞美母爱高尚的同时,也谴责那位少年和马某某的忤逆行为。为了不再发生类似的“马某某事件”,天下母亲们不仅要付出母爱,还且要行使好母道。

古人非常重视母教,认为母教“乃是贤才蔚然起,天下太平之根本”,有“孝廉出于寒门,圣贤在于母教”“观一母而知子之德行”等说法,涌现“孟母三迁”、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欧母“画荻教子”、“岳母刺字”等四大贤母的故事。国外也有居里夫人对不满周岁的女儿,就开始进行智力和体操训练,不仅自己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其长女伊蕾娜也成为继母亲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出伟大的子女,成为永久传颂的历史佳话。

儒家思想的全部精髓是“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当代教育的核心要素是“身心健康、正直善良、学有所长”,当今社会的人才标准是“有德、有才、有为”。因此,所有的教育都要围绕这些要求展开,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和根本。教育是需要付出爱的,也是需要责任心的。

以前在“师道尊严”的时代,把孩子送进学校交给老师,家长就可以万事大吉。但在当前利益调整、物质至上的时期,教育已经产业化,没有家长敢完全信任学校和课堂,不得不被动带着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同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互联网时代,迫切需要一批有文化、会创新、有专长的新知识阶层充当社会的中流砥柱,否则只能依附别人的指使才能生存。这就逼迫家长不得不拼孩子,竞争从呱呱落地就开始了,谁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母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很多女性都在追求个人价值,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也会产生自我发展与养育孩子的矛盾。母亲们既要拥有自己的生存工作,又要把家庭放在重中之重,把养育当成第一事业。尤其是孩子的0至3岁阶段,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是教育事半功倍的时期,孩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身。有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在精神上给予家长的满足将是长久的,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孩子,乃是最好的遗产。否则,母亲们在工作上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家庭和教育失败所带来的损失。

“母,牧也,言育养子也。”在古人看来,“育”重于“养”。母亲是孩子的人生导师,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担当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孩子今后的老师重要得多。让母亲们用母爱去温暖孩子,用母道去熏陶孩子,最终成就孩子灿烂美好的人生。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