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源自于或曾经生活、工作(埋葬)在枣庄历史文化名人的成语,或与枣庄人、事物有关的成语;收集、整理有关枣庄的成语,以人物为主线,以成语丰润人物,展现历史事件,再现昔日风云。 以成语(含典故),引领我们吟咏有关枣庄历史人物、名胜景观的诗文。 仲虺 生于夏末(约公元前十世纪),奚仲的第二十世孙。辅助成汤灭夏建商。商朝开国元勋,官居左相。有《仲虺之诰》传世。晚年被成汤封于薛。墓在薛城东北奚仲墓旁。典谟训诰 诰,教告众民,昭告诸候,禁戒、受命之辞。《尚书》中《尧典》、《大禹谟》、《仲虺之诰》、《伊训》等篇的并称。 东征西怨 《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以此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兼弱攻昧 兼并弱国,攻取政治昏乱之国。《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周书》:“且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三国演义》:“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 毛遂 (?—公元前年),薛(今滕州市官桥镇)人。周武王外祖父毛公之后,毛..泽.东先祖。墓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基底。今存有清末“毛遂墓”残碑。 毛遂自荐 自告奋勇、自我推荐的意思。颖脱而出:亦作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者的才能终能显露出来。 脱颖锥囊 喻才能出众者。锥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立刻就显露出来。比喻有才智的人很快会显露头角。 因人成事 凭借他人办成事情。 囊里盛锥 让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表现自己。《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毛遂,战国赵平原君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年),秦兵攻赵,王命平原君赵胜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同前往。平原君诘问:“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处囊中,其末立见。”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自日出迄日中不决。毛遂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决定楚赵联合抗秦。遂指着其余的十九人,曰:“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一言九鼎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滕文公 (?—公元前年),周文王后裔,名弘,“以元公行文德,故谓之文公(《古纪事本录》)。”是战国中期推行仁政的复兴国君。问政于孟子,以“区区五十里”的滕小国,“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七十二诸侯之上。” 不忘沟壑 《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指显贵后不忘微贱患难时候。来者不拒凡是来的都不拒绝。《孟子·尽心下》:“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周游到滕国说的一句话。 事齐事楚 《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后以“事齐事楚”喻国家无自主权而依附大国。 饱食暖衣 吃得饱穿得暖。《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救民水火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孟子·滕文公下》:“救民於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取长补短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吸取长处来弥补短处。 枉尺直寻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比喻小有所损,而大有所获。 威武不屈 谓权势不能使之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为富不仁 《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赵岐注:“富者好聚,仁者好施,施不得聚,道相反也。”后谓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 下乔入幽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於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用来比喻人舍弃黑暗而接近光明,或者从劣境而进入良好的处境。相反则叫“下乔入幽”。 一傅众咻 谓一人施教,众人喧扰。比喻事不专一,绝无效果。《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逾墙钻穴 亦作钻穴逾墙、逾墙钻蠙、逾墙窥蠙。《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蠙相窥,逾墙相从……”后以“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 墨子 (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翟,鲁国附属小邾国(今滕州市木石镇)人。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公子目夷之后。“昼日讽诵习业(《吕氏春秋·博志篇》)。”曾经止楚攻宋、阻齐伐鲁。现存《墨子》五十三篇,提出“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他的学说在当时与儒学并称“显学”。在力学、数学、光学等方面的创见与近代科学原理几乎完全相同,,“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一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杨向奎)。”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毛.泽东盛赞说他不做官,却心系天下,是“比孔子高明”的人。 墨守成规 亦作“墨守成法”。墨翟善于守城,世人因称善守为之“墨翟之守”“墨守”。《战国策·齐策》:“……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后以此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摩顶放踵 亦作摩顶至足、摩顶至踵。摩秃头顶、脚跟。形容不辞劳苦。《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赵岐注:“摩突其顶,下至于踵,以利天下,己乐为之。” 磨踵灭顶 犹摩顶放踵。《南齐书·高逸传论》:“墨家之教,尊上俭薄,且犹非吝。” 席不暇暖 亦作“席不暖”。语出《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谓席子未及坐暖即离去。《墨子·鲁问》:“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夫徒步之士。”形容忙于奔走,无时间久留。 手足重茧 手足生厚茧。极言劳瘁。《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手足胼胝 手足生茧。极言劳瘁。见手足重茧。百舍重茧 远道而行的艰苦。《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染丝之变 《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任重致远 《易·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指负载沉重而能行达远方。《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后用以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 驷之过隙 《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 行若狗彘 行为象猪狗。谓不齿人类。《墨子·耕柱》:“……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於汤文,行则譬於狗豨,伤矣哉!’”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鉴戒。《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於水而镜於人。镜於水,见面之容;镜於人,则知吉与凶。’” 素材来源网络微游枣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