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关于全国楼市,赞歌声已经零星的开始响起。关于呼和浩特楼市,唱红的闭嘴,唱衰的在噤声。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国家统计局公布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和价格变动情况和相关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6个和57个,呼和浩特都在其列。

对比分析,在各种解难纾困楼市政策的一路搀扶下,呼和浩特房地产还是未见起色。

5月份,呼和浩特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和同期比较下跌1.7%。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延续了7个月。和4月份相比,涨涨跌跌,5月回血了0.1%。

二手房价格更加惨淡。同比去年7月开始,连跌11个月,5月跌幅为3.4%。环比数据也没好看多少,从去年9月开始连跌9个月,5月跌幅为0.5%。

更具体的内容也有:

6月10日,呼和浩特住建局也发布了年5月房地产运行情况。

5月,呼和浩特商品住房上市面积同比下降80.81%,环比上涨了65.98%。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1.53%,环比上涨47.68%;成交套数套,同比下降41.27%,环比上涨50.76%;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5.1%,环比上涨22.55%;成交套数套,同比下降16.2%,环比上涨23.97%。

春秋笔法一般都会说,呼和浩特楼市触底反弹,但是仍需防范次生危害。之后,该救市的可以出手救市,该松绑的立刻马上松绑。

然而,在住建局发布房地产运行情况的第3天,呼和浩特只是出了个《住房公积金中心实施阶段性支持政策》,允许无房职工租房可提取每人每年元公积金。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商品房销售和价格变动情况和相关数据的第2天,推出了个“人才政策10条”配套政策。

和以往大刀阔斧的雷厉风行,呼和浩特拿出的“救市”举措至少相差了好几个“deng次”。

降息、降准的全国级大招挥舞,公积金、人才住房优惠的小手段不断,但是各方感受到的不是利好,而是“我好难”。

购房者“好难”。

一线城市的购房者削尖脑袋,二线城市的购房者不招自来,剩下的三四线城市的购房者,眼看它高楼起,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要烂尾。万元的房价,在一二线城市是“白菜价”,在三四线城市就是“天价”。更何况,交了三、四、五、六、十多年房贷,依旧搬不进新居的购房者,还大有人在。

房企“好难”。

当年养尊处优的房企眼看得三四线的房地产风生水起,于是纡尊降贵地“下乡”,为市民构建“美好人居”,顺带收割韭菜。而此刻,眼巴巴地看着一二线城市楼市依旧屹立不倒,三四线城市掘金的房企却泥足深陷。红线还是那道红线,房地产天花板压顶,他们情何以堪?

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好难”。

一座奔向老龄化的城市,却要迈出少年人的步伐。去年下半年的楼市调控立竿见影,到了今年对房地产的“秋波”,却遭遇各种“横眉冷对”。河南商丘可以出现小麦抵首付、大蒜换房,呼和浩特总不能出现牛奶抵首付、牛羊换房这等拾人牙慧的事情吧?

更何况三年疫情,呼和浩特一场没落下。消耗了城市的底蕴,耗尽了市民的耐心,以及掏空了许多打工人的钱包。更主要的是,人们已经认识到,当房地产的啤酒倒满,究竟是谁喝到了泡沫,是谁喝到了酒。

楼市的刺激政策没有让房地产春风荡漾,呼和浩特不是唯一一个。一同排排坐,吃果果的城市还有四五十个。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根基不牢,人口不多,想法不少,有过辉煌,却总沉湎于辉煌的城市。

现在,土地财政的红利期已经至尾,呼和浩特明白,昂头走路虽好,但是只有低头塌腰才是爬坡的姿态。对曾经讨喜的房地产呼和浩特并不讨好。只是让房地产这方市场重新走入市场。

看看呼和浩特最近都在干什么?

修马路、促消费、搞文旅、建厂房、扶产业忙得一刻不得闲,却偏偏对房地产并没有这个“亲戚”有多大好脸色,此次的房地产举措,除了老生常谈,就剩下口头的“寒暄”。

所以说,与其说呼和浩特对房地产的态度敷衍,不如说呼和浩特看开了,或者说看明白了“人间大事,吃喝二字”的真谛。

曾经登高图一快的呼和浩特,在大环境的连番考验后,开始审视支撑自己发展的基层了。

只有让基层吃饱喝好,呼和浩特才能让大召广场、塞上老街多了讨价还价的人间烟火;只有让基层吃饱喝好,才能让孤零零起了框架就停工的板楼丰润起来……

没有数量庞大的基层托举,房地产复苏无望。没有认清数量庞大的基层的房地产逻辑,房价抬头无门。

对呼和浩特房地产来说,只有行业走下神坛,企业回归正途,服务真实居住,才是真正的产业回暖真正的产业复苏。依靠钢筋混凝土的纸面财富,注定突破不了吃与喝的真实需求。

房地产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呼和浩特房地产“三难”,看懂的是真懂了,看不懂的,继续看吧。#房产#

以上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