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资深医生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我和马文海有很多共同点:

  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河东人,他老家盐湖区,我老家万荣县;都是在北京军区当兵,他退休时是北空大校(副军级待遇),我早年是北装中校(职级副团);在部队时都是政工干部,且都当过新闻干事;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写报》《求是》杂志等国家级报刊曾写过多篇重点文章,发表后引起轰动,由此改变了人生之路,我曾在《红旗》杂志发表过署名评论,给军长代笔写过一篇文章,总政以红头文件转发,国防大学出版了单行本......都是当年部队的所谓笔杆子,至今仍一直在文海中遨游——只是他的成就比我高,出版专著5部,发表文章多篇,获全国、全军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四次。

  日前,他回运城,虽第一次谋面,但非常亲切投缘。他专门送给我一本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诗游河东》。看过之后有点小激动,禁不住击节赞叹,夜不能寐,遂凑成这篇短文。

  一是感叹他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人生无处不青山,史书万卷皆家国。过去说家国情怀,多是讲国,要我说,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乡、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乡同国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一个连家乡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国的。

  马文海多年从军在外,却对家乡运城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点了如指掌,念念不忘。经多年积累,特别是退休以后,他几乎又一次跑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各个文物景点,写下多首诗歌。这就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也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他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成了马文海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二是感叹他的创新意识

  运城被称为古河东,古就古在”踏进河东三五天”,即可”观览华夏五千年”;古就古在这里的三百里河山文物遍地,彪炳史册的名人大家如数家珍,历史故事及传说汗牛充栋,堪称中国地市级的No.1。加上运城古今文人荟萃,有关运城旅游的书出版了很多。但迄今为止,“诗游”这是第一本。诗、图、景点介绍,相映成趣,浑然一体。既文风朴实,承接地气,又不失文雅句美,磅礴大气,仅此创意,就非同寻常。

  这是一本堪称运城旅游全方位立体宣传手册。她让文物、古人活了起来,让典故、成语中的中国故事活了起来,让传统文化根祖文化黄河文化活了起来,让名产名吃有了文化内涵香飘域内外,是黄河生态文明及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化。既能激发当地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满腔热忱,又能吸引外地游客通过此书继而向往之。

  先说其诗。虽是断断续续而写,但功力可见。既切题达意,又朗朗上口。一首诗一个景,一篇文一个中国故事,既接地气,又雅而不俗。且大多篇章,不仅可吟,且易流传,甚至配曲演唱。如这首《登鹳雀楼》:

  临夏喜登鹊雀楼,河东如画一望收。

  鹰翔万里蓝天远,白鸽细步享清悠。

  神州千年强国梦,黄河风浪惠五洲。

  感念天下多少事,点滴真意暖心头。

  还有《莺莺塔奇缘》《茅津渡口》《运城池神庙》《威豹城》《夏县温泉》《平陆天鹅湾》等等,都朗朗上口,一咏三叹!

  再说其图。书中所图,皆为赵澎碧所摄。摄者为《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社总监、旅游文化资深专家,在北京有自己的“华夏大成”文化公司。百余幅图片视角独特,光影皆佳,因为彩色印刷,不近实景,也能给人以视觉享受。会吸引更多的游人,慕名而至。

  还有其景点、名人、美食特产的简要介绍。这部分文字繁简适当,再配以诗词注释,一册在手,不游也罢。不过,我相信,看过此书,不去实地堪游,是由不得您的。

  据说,这本书的封面及装帧设计,也是马文海所为,确实增色不少,在书店的货架上,会有不少人因其而取下捧在手上的。

  三是感叹他的著文求精

  此书可谓马文海为家乡所奉献的第一份大礼,据说是下了极大的功夫。

  文海说,运城市委宣传部领导对他出版此书非常支持,国防大学原校长裴怀亮上将,作为运城藉老乡,欣然为此书作序。原装备部副政委李栋恒中将等首长和朋友,也都寄予厚望,要求他一定写好。因此,他是字字推敲,句句斟酌,改了又改的。我看到,书中的诗眼及意象意境,篇篇可见,没有一点“瓜菜带”。文海告诉我,即使是一首七绝,短短四句28个字,有的也是熬了一个通宵的结晶。他说,水平有限但已使出吃奶的力气,心确实尽到了,苦确实下到了。

  总之,这本书有着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含义,有着雅俗共赏惹人兴趣的宣传推介作用。

  对于这本书如果要再挑剔,我都有点不忍心。但还是想再说出来。一是不论风物、人物,还是美食特产,都还有遗漏,有的还是很重要的缺失,希望再版时能予以补充。二是有些篇章还稍稍有些凌乱,图多了,能否予以精简。三是少个后记。按说,为家乡的人文景观和美食特点写这么本大书,写作的初衷,成书的过程,领导的支持,朋友的帮助,尽可在此一说的。不见“后记”,总觉缺点什么。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