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根治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21/4453161.html

李家,李菊藕的母亲赵夫人知道了李鸿章要把她21岁女儿嫁给40岁的张佩纶,还是填房,简直要气炸了,直接大骂李鸿章老糊涂。

(一)

晚清名臣李鸿章家大业大,却总共只有五个孩子,五个孩子放今天是兄弟姐妹非常多的家庭了。

但是那个年代李鸿章妻妾成群,五个孩子算是少的了。而且李鸿章的孩子都是老来子,39岁时李鸿章过继了自己的侄子李经方,直到41岁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李经述。

张佩纶当时刚结束流放归京,是没有半分官职的白丁。

把21岁的女儿嫁给40岁的三婚男做填房,夫家没有半分权势,还是刚刑满的犯人,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个女儿不受宠,在家里地位不高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吧!

事实上李菊藕是被李鸿章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为何这么说?

李鸿章五个孩子,只有一个是女儿,还是排行老五最小的孩子,李菊藕的母亲赵夫人是继室,李家的当家夫人,李鸿章自小就对李菊藕特别疼爱,别的女孩子都是待在闺阁学女工,而李菊藕却自小就上学堂读书识字。

等到16岁时,李菊藕的才华和美貌是整个京城都知晓的,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又是世家出身,当时来李家提亲的媒婆都快把李家的门槛踩破了。

李鸿章愣是一个都没看上,当时满京城的人都在猜测李鸿章在憋着大招,是想给女儿找个绝佳的乘龙快婿呢!究竟怎样的人才能入得了李鸿章的眼呢?

可能是冥冥中注定,李菊藕21岁这一年,张佩纶回京。

(二)

有一次,张佩纶到李鸿章书房议事,看到了书桌上李菊藕做的一首诗,李鸿章顺嘴说了一句让张佩纶帮他小女择婿。

张佩纶问李鸿章有没有才学地位的要求,李鸿章答到:如你便可。

张佩纶灵机一动,立刻跪下跟李鸿章求娶李菊藕,李鸿章当面许下了这桩婚事。

消息传出之后,京城之人无不震惊,要是在今天,这则消息绝对是妥妥的热搜榜首。

这张佩纶娶过两门妻子,且都是早逝,有传言张佩纶“克妻命”。

当时民间出了很多言论暗讽嫁幼女的李鸿章和老牛吃嫩草的张佩纶:

“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未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等等难听的言论。

李鸿章听了却一笑了之,看这个“高龄”女婿越来越顺眼,还扬言“老年得此,深惬素怀。”

(三)

这门婚事虽然不被大家看好,但李鸿章心意已决,操办地异常风光,李菊藕的嫁妆更是数不胜数。

具体有多少不知,但我们可以根据后人透露出的只言片语寻找蛛丝马迹。

李菊藕和张佩纶婚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后来结婚生下了民国非常有名的小说家——张爱玲。

张家在迎娶张佩纶后在南京买下靖逆侯张勇的府邸,这座府邸豪华到什么程度,不算厅堂,光是绣花楼就有三栋,还有一个独立的花园。

当时李菊藕的陪嫁除了各种细软、古玩还有父亲李鸿章给的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处的房产。

张爱玲父亲平庸无能,但到了第三代张爱玲这里仍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即使吃祖产吃到建国后,张家还有几栋房子没有卖完,张爱玲奶奶李菊藕的陪嫁箱子仍然有不少宝贝可以换钱。

由此可见,李鸿章对女儿李菊藕是爱护有加,对张佩纶这个女婿也是相当满意。

(四)

李鸿章能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朝廷担任重职,且屹立多年不倒,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七窍玲珑的心思和超人的情商。

张佩纶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得到李鸿章如此的青睐,又是嫁女又是给家产?

张佩纶娶李菊藕的时候确实并无一关半职,但是张佩纶的家世说起来还和慈禧有点关系。

张佩纶的父亲叫张印塘,慈禧太后的父亲叫惠征,张印塘和惠征不光是上下级的关系,还是围剿太平天国时的老战友。

朝堂上因为利益的拉帮结派怎么比得上这种出生入死的交情,张佩纶在慈禧眼里,等同于自己的亲弟弟。

张佩纶的前两任妻子也非等闲之辈,第一任发妻是大理寺卿朱学勤之女,第二任妻子则是闽浙总督边宝泉之女。张佩纶的侄子张人骏是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和袁世凯还是亲家。

(五)

除了家族中人在朝堂身居要职,张佩纶本人的才学也不可小觑。

年,张佩纶出生在河北丰润七家坨村,在同治年间考取进士,那一年张佩纶才23岁。

文章写的极好,年纪轻轻便高中翰林,更是十年内连升了四级,这些不是仅有家世背景就可以取得的成就。

不过张佩纶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才情,刚正不阿,在朝堂上敢于谏言,属于“清流派”,得罪了不少人。

中法战争时,张佩纶和一干洋务派、守旧派意见向左,主张战而非议和。

守旧派和洋务派早就看这些清流派不顺眼了,便主张把清流派的人送去前线指挥,张佩纶就是其中一个被送上前线的清流派。

当时清朝和法国的差距,不要说派一个张佩纶这样的文官,就是派战神上场也难以转圜,张佩纶的为官生涯到这便告一段落。

(六)

李鸿章除了对张佩纶的才情非常看好,还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原因,陈寅恪曾在《寒柳堂记梦》中分析写到:“是丰润无负于合肥,而合肥有负于丰润”。

张佩纶虽然主战,到了前线却遵循了李鸿章的主张议和,中法战争中,中方不战自败,张佩纶担下全责,被流放,这一点李鸿章一直耿耿于怀。

李鸿章和张佩纶的父亲相识且共事过,按照辈分,张佩纶该叫李鸿章一声世伯。

张佩纶在朝堂上弹劾过不少官员,却唯独没有弹劾过李鸿章。

张佩纶刚返京时是人生中最凄惨的岁月,李鸿章的嫁女对张佩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要是张佩纶东山再起,李鸿章便押对了宝。

当然让李鸿章下定决心嫁女的最大原因,在于李菊藕对于张佩纶的倾慕。

李菊藕自小识字,最爱写诗。张佩纶在李鸿章书房看到的那首诗内容是这样的:

“鸡笼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一战岂宜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焚车我自宽房管,乘璋谁教使狄山;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痛哭陈词动圣明,长儒长揖傲公卿;论才宰相笼中物,杀敌书生纸上兵。宣室不妨虚贾席,玉阶何事终请终缨;豸冠寂寞丹衢静,功罪千秋付史评。”

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张佩纶被流放的理解和遭遇的同情,读完这首诗的张佩纶甚是感动。

李菊藕的母亲赵夫人极力反对这门婚事时,也是李菊藕劝说母亲,最终让赵夫人答应这门亲事。

(七)

事实证明,李鸿章没有看错人。

张佩纶经历诸多世事,对眼前人也更加珍惜。

李菊藕嫁给张佩纶后,琴瑟和谐,夫妻两人谈古论今,聊诗词歌赋倒是惬意。李菊藕和张佩纶甚至还和写了一本武侠小说《续侠义传》,还被公认为是《三侠五义》续编中写的最好的一部。

不看年龄,不在意官职,只在乎人品,兴趣相投能举案齐眉,冷暖自知,不在意他人看法,李菊藕倒是位有意思的女子。

雨霁陶娃娃和你一起分享名人故事,做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写作人。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