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安州陈氏家族,与其说是官宦世家,不如说是教育、学术世家更贴合本质。教育、学术之灵根自植,才是安州陈氏两朝科甲鼎盛的源头活水。 自明永乐三年()由浙江嘉兴府秀水县迁居直隶保定府安州以后,陈氏最先在教育、学术方面留下记录的,是明代万历朝的十世陈学诗。 据陈氏家藏史料记载,陈学诗字子兴,号趋庭,明朝万历壬午()科明经,曾任赵王府长史,后进阶大夫,著有《抱一语》、《五经评》等著作。 《道光安州志》则称陈学诗“选贡,为明赵王府赞善”,“并善篆书、草书,学行兼优,既耄不倦,年九十六,号百岁叟”,“为陈世肇兴之第一人也,凡远近庙宇多有墨迹寿世。” 特别的是,据《丰润县志》记载,陈学诗,安州人,万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任丰润训导。 由此可知,陈学诗是安州陈氏从事教育研究、管理的第一人,此后安州陈氏弦歌不辍至今。 陈氏家藏史料记载,陈学诗之子有二:长子陈所知,字对墀,州庠生;次子陈所闻,字德聪,号献明,明廪贡,曾任河南荥阳县司训,并摄郑州事。 另据《道光安州志》记载显示,陈所闻是万历岁贡,万历三十九年()曾以本州儒学生员身份仝校《安州志》曾任荥阳县训导。 陈所闻亦有二子:长子元春,增监生,明崇祯丙子守城殉难,诏赠锦衣侍值;次子即陈浵,字讷子,号半千,顺治庚子科()举人,也是入清后陈氏第一位登贤书者。他是孙奇逢“夏峰学派”比较重要的弟子,未仕,事迹见于《道光安州志》、《保定府志》、《畿辅通志》、《北学编》、《大清一统志》等。 陈浵之子陈鹤龄,字鸣九,号莲窗,康熙甲子科()举人,历任正定县教谕、顺天府武学教授,乡谥“懿长先生”,崇祀乡贤祠;著有《莲窗语录》、《莲窗诗草》、《钩元抉奥》、《莲窗杂著》等。 陈鹤龄之子,就是安州文史爱好者所熟知的陈悳荣、陈悳华、陈悳正了,他们的事迹与著述,在此不赘述。 闲话少叙,看表↓↓↓ 安州陈氏九进士简表 姓名 科第 陈悳荣 康熙五十一年()三甲五十二名进士 陈悳华 雍正二年()状元 陈悳正 雍正八年()三甲一百零二名进士 陈策 乾隆元年()三甲十五名进士 陈筠 乾隆十六年()二甲二十七名进士 陈筌 乾隆十七年()二甲六十名进士 陈耀昌 嘉庆六年()三甲一百四十四名进士 陈宽 道光十六年()三甲四十二名进士 陈赓虞 光绪三十年()三甲三名进士 安州陈氏十一举人简表 陈浵 顺治十七年()顺天乡试举人 陈鹤龄 康熙二十三年()顺天乡试举人 陈鼎钧 乾隆三十五年()顺天乡试第六十二名举人 陈霨 乾隆五十四年()顺天乡试举人 陈翔 嘉庆五年()顺天乡试一百一十五名举人 陈霆 嘉庆十五年()顺天乡试九十名举人 陈承祜 嘉庆二十一年()顺天乡试举人 陈霄 道光元年()顺天乡试举人 陈承万 道光二年()顺天乡试一百五十九名举人 陈寯 道光十二年()顺天乡试四十一名举人 陈嘉瑞 同治三年()顺天乡试九十四名举人 山左苏横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