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8/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59岁开始,坚持11年植树造林,别人眼里的苦累,在张兴看来,只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让荒山变绿。

速读7月初,王官营镇北部的龙山,树木葱郁,密密层层的松柏和数十种果树的枝叶,让整座山,满目青翠、生机勃勃。该村村民张兴站在山脚下的小院,指着远处的龙山说:“以前这座山,是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年,张兴弃商植树,到今11年,种植了15万棵树木,让亩荒山充满生机。弃商植树

张兴,土生土长的王官营东胡各庄人,自幼踏实肯干,年开始,他便涉足水泥行业,一干就是20年,至年期间,张兴就拥有5家水泥厂,那时已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兴回家,村里的村干部找到他,希望他能接下荒山绿化的任务,没想到张兴很干脆的就答应下来,更没想到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弃商上山植树并不是一时脑热。张兴告诉笔者,那些年做水泥生意,尽管利润大,但是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尤其是粉尘污染,一刮风,漫天飞尘,不仅对环境污染,更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由于长期和水泥接触,我患了轻微的矽肺,我当时反思,为了挣钱把环境都搞坏了,我们的儿孙们要是天天生活在雾霾里,我的良心会不安的。所以我08年便彻底从水泥行业退出,一心开始植树造林。”

自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张兴便坚定了植树造林的决心。

那是年,当时张兴已经59岁。

十年树木

说干就干!面对没水、没电、道路不通,张兴带着工程队上了山,接电、打机井、平整土地、拓宽山路,一系列基础工程下来,他投入了上百万元。

山高坡陡,从山脚到山顶来回一趟要走2个多小时,栽树工人上山最多背棵树苗,为了让荒山尽快披上绿装,张兴每天雇佣50多位工人栽种树苗,每日仅人工费就要三千多元。就这样,张兴用了整整三年才将亩荒山全部植完。

刚开始,张兴一边植树,一边打理水泥厂,后来干脆将水泥厂关停,全部精力都投入了植树造林。为了看管树苗,张兴在承包的山脚下建起了几座小平房,带着老伴住进了山里。

“为了造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现在还欠下很多外债。”张兴给我们介绍植树遇到的困难——资金问题。好在张兴的3个子女都很支持父亲的工作。张兴的老伴也对他让荒山变绿的计划特别支持,不仅拿出了全部养老的钱,更是陪张兴移居住到了山里一起养护树苗。

留下绿色

植树容易守树难,看着一日日从树苗长成漫山森林的树木,张兴心里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想让绿色长留。

由于前期投入太大,尽管家底丰厚的张兴也为钱泛起了愁,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张兴在比较平坦的山地上栽种果树,果园里散养黑猪,用销售果品和猪肉来解决资金问题。

说干就干,张兴根据土地基础和果木成长的习性种植了多棵果树,在果园里散养了多头生猪,老伴和他给这个果园起了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海君山生态家庭农场。每到丰收的季节,经常有路人被大山的美景所吸引而停下脚步观赏,更有很游人慕名而来采摘果品,并要求留在张兴家里吃农家饭。而海君山生态家庭农场也开始远近闻名。

采访之余,张兴指着树上不断跳跃的山雀,告诉记着,“以前没树的时候生态失衡,连鸟都没有,现在这里有斑鸠、麻雀、百灵啥鸟都有,专家说是因为生态平衡了,所以鸟都不请自来了。”

张兴的11年坚持,换来的不仅是满山的松柏、桃树、枣树、核桃树……更迎来了斑鸠、麻雀、百灵等鸟类。

“我啥也不图,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儿,不管多难、多苦、多累都值。”当笔者问及为什么要植树时,他的回答是如此质朴。张兴还告诉笔者,他已经和儿子达成一致,将来他老了,儿子要接他的班,把这些绿色永远留住。

作者:雷秀丽

编辑:九月

监审:李永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