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22080.html 他是喜峰口抗日战役的重要指挥者之一,也是打响“七·七”卢沟桥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他就是张维藩,河北唐山丰润毛家坨人。 张维藩幼时在私塾读过书,并在本县上了一年高小,因家境生活困难,考入保定陆军学校,继而升入青河陆军中学,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分配在12师辎重营任排长。为继续深造,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年毕业后,分配在冯玉祥部队任参谋。宋哲元在西北军中任师长时,将张维藩调至该师任参谋长,即陆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张维藩任参谋长。年8月,宋哲元兼任察哈尔省主席时,张维藩兼察哈尔省建设厅长。年3月,二十九军奉命调至长城喜峰口前线抗日,张随军行动,协助宋哲元指挥、制定作战计划。 喜峰口和罗文峪胜利之后,二十九军在当年编辑出版了《长城血战记》一书;年二十九军参谋长张维藩编纂了《二十九军华北抗日战斗经过》(下称《经过》)一书,其中编入了大量的作战电文、作战地图和作战经过;二十九军副军长和四位师长都给该书作了序。故对于喜峰口和罗文峪战斗,二十九军留下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年,宋哲元将军家人在编纂《宋哲元将军遗集》时,将《经过》和若干篇序言编入该书,命名为《华北(长城)抗日纪实》。张维藩参谋长在序言中表示,“长城之役,海内著作家颇多记述,所以扬励表彰者甚厚。顾因战地实况,得自传闻,自非推奖过情,容即有所挂漏。维藩忝参戎计,亲在行间,对于是役一切情形,自较局外为明晰。爰就经过事实,辑为是编,用备作者之参考。” 驻守北平的二十九军战士肩上背着机枪子弹袋,挂着传统的中国大刀张维藩作为第二十九路军中最坚决的抗日主战派,不仅是喜峰口抗日战役的重要指挥者之一,也是打响“七·七”卢沟桥抗日战争第一枪的人。“七·七”事变前,华北形势紧张,宋哲元由于政治原因回山东,离北平之前,委托张维藩主持二十九军军务及部署抵御日寇。张维藩受命亲手退回并严词拒绝了日寇的“最后通牒”,又亲自起草《自卫守土通电》。战争爆发后,被委北平城防司令,后又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率部抗日。 年二十九军高级将领合影,宋哲元(前排左三)、张维藩(前排左一)根据《陆海空勋章条例》,年7月17日,国民政府颁布青天白日勋章,授予抵御外侮保护国家时立有特殊战功者,其中有: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参谋长张维藩、37师师长冯治安、39师师长张自忠、暂二师师长刘汝明、37师旅旅长王治邦、38师旅旅长黄维刚、38师旅团团长董升堂、暂二师1团团长李曾志等人。 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张维藩辞去二十九军参谋长职务,宋哲元委任张维藩为二十九军总参议,兼任平绥铁路局局长。年1月30日,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授予张维藩陆军中将军衔。抗战开始后,张维藩随二十九军抗战。二十九军改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时,张维藩任司令部参谋长。 抗战胜利后,张维藩退役,没有参与解放战争,一直在北京闲居,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城区政协委员。年7月,张维藩逝世于北京,归葬于故乡毛家坨。 张维藩不仅是一位勇于抗日的爱国将军,而且是一位儒雅的学者。张维藩平生喜欢读屈原歌赋,仰慕其爱国、高洁之风,又深味屈子之伤、之痛。张维藩将军书房取名为“坚忍书斋”,家宅堂号取名为“厚德堂”。张维藩将军晚年写有许多述怀、感时、伤逝、思亲的诗作,多收入《轻足轩诗稿》,此遗集于文革中被付之一炬。同时,还著有《陕西民生渠工程报告书》《针灸传真》《治黄刍议》《华北(长城)抗日纪实》等多种书籍。《河北抗日战争简志》也编入了他的事迹。 来源:丰润真好 如果你喜欢历史,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档案知识,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