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4/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精品

此次東京中央十週年拍賣之際,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精品荟萃:「趙之謙(-)楷書六朝書」,為年趙之謙應友人徐會灃(不詳-)之請而書,此作墨氣渾厚豐潤,風格端妍遒麗,是趙之謙師法魏碑的精整之作;「史忠(-不詳)畫赤壁圖、文彭(-)書赤壁賦書畫合璧卷」,史忠所作赤壁圖,縱筆揮寫,不拘家數,山水樹石的描寫簡率放逸,人物粗筆寫意卻精妙傳神。赤壁圖先經文彭收藏,想必文彭對其愛不釋手,為此作畫龍點睛添跋“赤壁賦”,成就赤壁賦書畫合璧卷,後經清代大藏家唐作梅遞藏。無論從作品的精妙程度還是從其來源流傳來看,此手卷都稱得上是極具收藏價值的作品;「唐寅(-)春梅圖」,用筆自由灑落,落墨清潤華滋,濃淡得宜。整幅作品只用水墨以沒骨法大筆寫出,構圖簡明,高低呼應,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整幅作品,秀逸疏簡,意趣清麗勁爽。

从宋元至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共甄選一百七十多件拍品,生貨雲集,佳作薈萃。現精选数件呈现给诸藏家,先睹为快。

Lot

鄧石如(-)篆書《弟子職》

甲子()年作

紙本立軸十二屏

注:阮元題邊跋,許質卿、周慶雲遞藏。

說明:題跋者阮元(-),字伯元,號芸臺,江蘇

儀徵人。清朝政治人物,乾嘉學派經學家。收藏者許質卿(19世紀),室名容膝齋,渤海人士,工書畫收藏。

遞藏者周慶雲(-),清代碑傳文通檢作,字景星,號湘齡,別號夢坡,浙江吳興南潯人。

.5×46cm約7.3平尺×12

JPY:6,,-8,,

RMB:,-,

作者簡介:鄧石如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創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龍山樵長等。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Lot

石濤(-)山亭松風圖

設色紙本立軸

×31cm約3平尺JPY:1,,-2,,

RMB:87,-,

作者簡介:石濤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國清代畫家。僧人。作畫構圖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傳達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

Lot

史忠(-不詳)畫赤壁圖、

文彭(-)書赤壁賦書畫合璧卷

水墨紙本手卷

注:文彭(-)、唐作梅(清)舊藏。

①.5×cm約2.9平尺

②.5×cm約9.5平尺

JPY:5,,-8,,

RMB:,-,

藏著簡介:

唐作梅(清)號北枝,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乾隆庚辰(0年)進士唐淮後裔。家有綠溪山莊,以富藏書籍有名於乾嘉時期。作梅曾為武進令,克紹家馨,嘉慶十年(),刻《綠溪山莊帖》,事載清錢泳《履園叢話》。

作者簡介:

史忠本姓徐,名端本,字廷直。十七歲方能言,外呆內慧,人以癡呼之,因號癡翁,又稱癡仙,又號癡癡道人,金陵(今南京)人。善畫,似方人義,長於雲山圖,瀟灑不群。其山水樹石,縱筆揮寫,不拘家數。兼善人物、花木、竹石,亦有奇趣。

文彭明代書畫家、篆刻家。字壽承、號三橋,別號漁陽子、三橋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湖南衡陽,是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

Lot

趙之謙(-)楷書六朝書

同治乙丑()年作紙本冊頁

注:沈毓慶題簽。

題簽者:沈毓慶(-),字肖韻,別字壽經,江

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清代藏書家、金石學家沈樹鏞之子、吳大澄外甥。沈樹鏞和趙之謙結善莫逆,曾合編《續寰宇訪碑記》。沈毓慶11歲辨音韻,習篆文,凡詩、古文之屬無不能,家本富藏書,遂能博覽群籍,17歲即以第一名考入南匯縣學。常與同道者研究金石。書法深得其舅吳大澄的筆意。

出版:《日本珍藏清代金石名家書畫印石篆刻及明磁展》,三圭社發行,年3月版,頁76-77,圖版33。

出展:日本珍藏清代金石名家書畫印石篆刻及明磁展,東京銀座畫廊?美術館,榮豐齋、三圭社、隨風會協力,年3月9日至11日。

29.5×33cm約0.9平尺×12開

JPY:3,,-5,,

RMB:,-,

作者簡介:趙之謙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浙江紹興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擅書法,初學顏真卿,篆隸法鄧石如,後自成一格。善繪畫,花卉學石濤而有所變化,為清末寫意花卉之開山。

此件作品是趙之謙的楷書作品,末頁見趙氏自題:“同治乙丑秋,余將南歸。東甫出佳紙索書,以當話別。因取古語之切日用者數條,耤有觀感,期共勉焉。”可知此作是趙之謙應友人“東甫”之請而書。東甫即徐會灃(不詳-),字東甫,山東諸城人。清末官員。同治七年(年)戊辰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侍讀、侍講學士、禮部、工部、禮部侍郎等職。據此作年款“同治乙丑”可知,作品創作於清同治四年(年),趙氏時年37歲,彼時,其書法風格日趨成熟。

此作筆法勁直舒展,下筆鋒芒畢露,沉著痛快,結字不拙不巧,結體沈雄方正,墨氣渾厚豐潤,風格端妍遒麗,是趙之謙師法魏碑的精整之作。作品整體氣息渾厚華滋,筆畫豐腴,結字飽滿而不失俊逸,從細部來看,此幅楷書用筆方面轉折多取內擫,極少用後期那種外拓筆法;捺畫多向上呈弧形取勢,用筆幹凈,速度較慢;橫、豎收筆處多篆籀氣,古樸而不刻板。獨出自己面目,一改時人習氣,以英朗、鋒芒開一新境界,觀此作如見刻石,真可謂入木三分,刻入骨子中。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Lot

佚名貨郎圖

設色絹本立軸

.5×74.5cm約9.5平尺

JPY:1,,-3,,

RMB:,-,

Lot

慈禧(-)墨菊圖

灑金水墨紙本、水墨紙本立軸

鈐印: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朱)

注:潘祖蔭(-)、吳樹梅(清)題跋。

①30.5×81cm約2.2平尺

②×62.5cm約7.3平尺

JPY:5,,-8,,

RMB:,-,

作者簡介:慈禧葉赫那拉氏,名杏貞,出身於滿洲鑲藍旗(後入滿洲鑲黃旗)一個官宦世家,咸豐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生活中喜愛書畫,尤其愛以書畫賞賜群臣,以示恩寵,籠絡人心。

題跋者簡介:

潘祖蔭清代官員、學者、收藏家。字在鐘,小字鳳笙,號伯寅,亦號少棠、鄭盦。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咸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數掌文衡殿試,在南書房近四十年。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吳樹梅(清),字燮臣,號毓春子。山東歷城人。光緒年間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官至戶部左侍郎。參與編纂《山東通誌》,著錄《浙使紀程詩》。

Lot

唐寅(-)春梅圖

乙亥()年作水墨紙本立軸

注:經高士奇、高岱遞藏。

78×27cm約1.9平尺JPY:3,,-5,,

RMB:,-,

作者簡介: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藏家簡介:

高士奇(-)字淡人,號瓶廬,又號江村。浙江紹興府余姚縣樟樹鄉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鎮高家村)人,後入籍錢塘(今浙江杭州)。清代官員、史學家。

高岱(清康熙间,17-18世纪)字石嵒、石閭,号旷庵,浙江杭州人。高士奇孙,高士奇的许多重要藏品均由高岱继承。

Lot

錢選(傳)蒜

設色絹本立軸

出版:

1《東京美術俱樂部拍賣老圖錄(大澤

家藏品展觀)》,東京美術俱樂部,年3月。2《東京美術俱樂部拍賣老圖錄(觀空庵遺愛品入札)》,東京美術俱樂部,年2月。

注:東山御物。附相阿彌、狩野探幽、常信等另紙題簽題記、以及日本藏家手札等。

37×25cm約0.8平尺

JPY:2,,-3,,

RMB:,-,

錢選(-1),字舜舉,號玉潭,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與趙孟頫同鄉並同享盛名。並與趙孟頫、王子中、牟應龍、肖子中、陳天逸、陳仲信、姚式並稱“吳興八俊”。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

錢選是個全面型的畫家,在山水、花鳥、人物幾個門類中,他畫得最好的是折枝花卉。折枝花卉是花鳥畫中的一個分支,只畫花卉局部仿佛採擷下來的花枝,因而得名。折枝花卉的描繪始於唐代,到了五代已經流行,尤其是宋人小品中有大量描繪折枝花卉的作品。折枝花卉一般都是小幅作品,畫風俊逸優雅,深得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喜好。

元代的花鳥畫整體上還是師法宋人院體,以嚴謹寫實為主流風格。但在設色上分為兩個流派,一派還是重彩渲染,另一派就是僅施以薄薄的水溶性顏色,顯得更加瀟灑天然。錢選的這幅《蒜之繪》就是施以淡彩的作品。此幅作品構圖呈X型,莖葉部分用淡墨細線勾出,葉尖部分用濃墨勾勒,整體施以淡青色,葉片翻轉於枯黃處加以藤黃赭石罩染,陰陽向背與立體感都被表現出來,葉筋、葉脈用白粉寫就,線條雖細,但圓潤厚重,凸顯了作者的功力。

Lot

陳栝(明)花草藥性卷

嘉靖庚戌()年作水墨絹本手卷

44×cm約18.5平尺

JPY:2,,-3,,

RMB:,-,

作者簡介:

陳栝字子正,號沱江,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陳淳之子,明代中期著名的繪畫大師。

陳栝擅畫花鳥,筆似其父陳淳,筆致放浪生趣,繼其有法,而又出己意。能將詩意融入繪畫中,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古代繪畫史寫意畫法的發展。自元代文人畫創立以寫法入畫以來,明代徐渭、陳淳更在花鳥中將筆跡放縱的寫意畫法又向前推進一步,而陳栝則更在其父基礎上,將這種不拘於象的寫法又發揮至極致,其勾點皴擦,隨心所欲,絕出塵象之外。此畫作是陳氏寫生畫,圖中從右至左分別描繪了蘭花、水仙、梅花、竹子等十幾種花卉草木。畫風學陳淳,花卉沒骨、雙鉤兼用。卷末左下自題"陳栝戲筆"。筆跡放浪不羈,行筆急爽,而於造物不拘形似。此圖洋洋灑灑,囊匯四季之美無。讓人仿佛在撲面而來的暖風中,嗅到陣陣馥郁墨香,頓生曠達之感。

電子圖錄

東京中央十週年拍賣|電子圖錄全面上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