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本文试图通过对易学与美学这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观,分别对美学研究和易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加以理解,认为从根本上看易学和美学是有机统一的,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为用,融会贯通。

易学;美学;《周易》;审美

近十年来,笔者开始进入文艺学(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领域,也连续多年给本科生讲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周易与中华审美文化》,因此在易学与美学的关系上有所思考和体会。令人困惑的是,如何把易学和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原本属于不同的学科在比较和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设想,如果我们既能用美学的思维来阐释易学,又能用易学的思想来阐释美学,或许能对两个学科都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当然,要正确理解易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问题,重要的不是论述彼此历史上的联系,也不是对两种学科思想作机械的比较和联系,而是应该更客观地从大哲学、大理论的高度把握两者之间共通不悖的事实。在此,笔者只是希望能够通过对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观,来发现一些被人忽视和遗忘的东西,也借此阐述一下研究易学与美学关系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美”字的易学解释

(一)“美”字源于八经卦中的兑卦。在中国研究美学,首先难免要问及的便是“美”字的意义,也就是涉及到对所“审”之“美”字的理解。时至今日,人们对“美”字基本上已形成普遍的看法,正如百度百科对“美”词条的解释:“美měi,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另外羊是象形字,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古人认为这样很美。”这种说法的雏形至少可以远溯到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直到清代《康熙字典》也仍沿用《说文》的理解。古人的说法,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羊大则美,另一是美与善同意。值得注意的是,“美”与“善”在古代中国,不仅都是对审美境界极致状态的形容,而且都与“羊”字相关。可见,要理解“美”和“善”,离不开对“羊”字的全面和深入理解。这也是现当代以来,我国许多美学家都从“羊”的角度来理解“美”的原因。于是,从羊这种动物的基本现象,如“肥大”、“味甘”、“温顺”、“可爱”等,来加以解释的思路比比皆是。毋庸置疑,从文字学的角度,根据汉字的形体及其造字的法则,把“美”的意义跟“羊”有机联系在一起,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的。但是,认真追问起来,还是感觉如此解释不够透彻。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从符号学的角度加以解释,这也是符合文字发展历史和规律的。

我们知道,在汉字基本定型之前,《易经》的八卦符号已经出现。由于史阙有间,我们已经很难证明汉字的出现是奠定在《易经》卦爻符号系统之上的,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来推证汉字与《易经》文化可能存在着密切联系。沿循这样的思路,笔者发现“美”和“善”的取象意义,可能都是源于《易经》八经卦中的兑卦。查考《易传》,《序卦传》有“兑者说也”、《说卦传》中依次有“兑以说之”、“说言乎兑……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说万物者莫说乎泽”、“兑,说也”、“兑为羊”、“兑为口”、“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别卦《兑》的卦辞是“兑:亨,利贞”,其《彖传》的解释是“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其《象传》的解释是“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不难发现,在《易传》中,“兑”的取义为“说”(通“悦”),即“欣悦”、“喜悦”之义。此义与《兑》卦辞“亨,利贞”的意思基本上也是相通的,这说明《易传》的说法仍然没有离开《易经》。

《易经》滥觞于“观物取象”,其象征思维离不开对自然万物的观察,然后再用虚拟的符号加以形象概括,并从中归纳出具有根本性质的意义。简言之,先取象,后取义,然后又可以“触类”取象,也可以“合意”再取象。正如东晋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指出:“触类可为其象,合意可为其征”,《易经》的象征思维和类比思维,可以使同一个符号跟无数个相类相合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无限发展的意象群。在这个意象群里,彼此之间要么有相类之象,要么有相合之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真正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妨以兑卦为例加以分析。八经卦中的兑卦,卦象是,在《易传》中其主要象征为泽——沼泽、湖泊(上面一个阴爻象征平静的浅水,下面两个阳爻象征坚硬的土层),根据对自然的观察,凡是沼泽和湖泊之地,都是风光独特之所,让人容易引起美感而“欣悦”(从另一个角度看,泽被万物,滋润营养,万物因而得“悦”);还可象征为少女——年轻的女孩,丰润貌美,惹人“喜悦”(从卦象看,跟梳着两个辫子的小姑娘相类);还可象征为羊——温顺的动物,形声和美,也是惹人“喜悦”(从卦象上看,跟羊的形象相似,上面一个阴爻如同两个羊角,整个卦象与“羊”字也大体相同)。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美”和“善”两字中的“羊”,不止是指代“羊”这种动物,而更可能是与兑卦整个象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羊”只不过是对兑卦象更进一步的具象化和形象化而已,或者说“羊”就是兑卦象的典型代表之一。

(二)一阴一阳之谓美。看到这个小标题,熟悉《周易》的人自然会联想到《系辞上传》第五章中首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对这句的理解,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只想从比较的角度尽可能简单地理解这句话。“阴”“阳”“道”三字,实际上是三个符号,“阴”和“阳”各自象征两类不同的东西,看似截然不同,事实上又都同属于一个整体——“道”;而“道”是一个可以指代万事万物的符号名称,大到整个宇宙,小到最小粒子,远到宇宙本源,近到当下世界,无论是物质性还是精神性的“东西”,都可以“道”代称。既然如此,那么能够给人审美愉悦(“欣悦”)的“美”,尽管无法准确定义,但完全可以肯定“美”无论是本质还是形式,都是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一定也是“道”;或者更直接地说,“东西”与“道”是异名同实的,都是一个符号名称而已。因此,理解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含义,也就可以理解“一阴一阳之谓美”了。

(三)美在易道之中。在西方美学史上,很早就有“柏拉图之问”,也就是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千差万别的现象,之所以是美的,就缘于共同拥有了“美”。那么,美是什么呢?美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促使西方哲学家、美学家不断地探讨和回答,始终也找不到一个真正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也许正如柏拉图的感叹一样,“美是难的!”因为美并不是只存在于某种事物之中,而是存在各种事物之中。从共时的角度看,各种事物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从历时的角度看,各种事物又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此而言,各种事物中的美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用一个定义或概念加以完整概括。换言之,美的事物是道,美的事物的总和也是道,美与道一样,都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所以,我们只能感悟到美的存在,而无法给美下定义;而对美的感悟,其实也就是对道的感悟,具体言之就是对本体之道和变化之道的感悟。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易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美,发现美是在易道之中,无须准确定义,只要懂得“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懂得了“美”的含义。

(未完待续)

作者

谢金良: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位同济复旦等学术界

名师发起

恪守“海纳百川,

百家争鸣”的治学态度

秉承“正本清源,

惟正以治学”的使命

和同中华原籍名典

还原真正的中国原创文化

同守国学院易学高级研修班项目组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65号同济大学科技园室

咨询电话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同济同守高级易学研修班↓↓↓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