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岔河村名称的由来

小编出生在岔河,从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告诉我,我的家在岔河。

那么,岔河这个地名从何而来,我们的祖先在何时建村呢?

带着兴趣,我翻阅了古《丰润县志》、《永平府志》和一些地名考证。

话说唐山一带,自古应为人烟繁盛之地。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带着我们学过一本《唐山地理》,里边形容唐山是“冀东粮仓”,“华北工业的摇篮”,至今印象深刻。

这本书是我上学时的噩梦,必须背,不背不行

但是,咱们这块地方,虽然富饶,但是却极容易被战火波及。就像古《丰润县志》所记载的一样,丰润一带地处“幽冀之门户,辽海之襟喉,神京之肘腋”,什么意思呢,这地是爱打仗的地方。所以说,无论是唐代的安史之乱,还是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丰润境内几乎都没有逃脱战火。

据说,明朝初年,唐山一带人口流散,土地荒芜,旧有的原住民十存二三。打仗打的老百姓几乎死光了,能活下来的十户只剩下两三户。

于是,唐山一带在明朝朱元璋建国初期,朱棣靖难之役后,实行了两次规模宏大、波澜壮阔的大移民活动。咱们丰润境内很多村落基本上建村都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那些移民的后代。

朱元璋死前,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接班当皇帝。四儿子朱棣不服气,发动了“靖难之役”,干翻了朱允炆。战乱造成华北一带人烟稀少,于是朱棣一声令下,开始规模浩大的移民。唐山一带很多地方的村落,都是当时所建。

那我们就开始说岔河。毋庸置疑的,岔河这个地名当然是因为一条河,这条河就是我们熟知的朱龙河。解放后,丰润县出过一本《丰润县志》,里边说岔一村北边那座石桥曾经有过一座古代石碑,这石碑建于清朝道光24年,这个石碑证明那时就有岔河这个村,因为此村横跨朱龙河两岸,所以村名为岔河。

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呢?

我们再往前倒,清乾隆20年吴慎编纂的《丰润县志》又有记载。当时在丰润县城南50里,有两条河。一条为汊河,这条河起源于汊河庄,归于油葫芦泊。另一条河为龙湾河,这条河起源于龙湾子,向左交汇于沙河,最终也流向油葫芦泊。

小编左看右看,总觉得这两条河应该就是现在的朱龙河,因为朱龙河也是发源于龙湾子。可能当时这条河有两处泉眼,一处泉眼在龙湾子,另一处应该在岔河,最终两条河汇成一条河道。龙湾子到岔河以北这段河道,叫龙湾河;从岔河到油葫芦泊这一段,应该叫汊河。所以在汊河两岸的这个村,就叫汊河庄。后来时间长了,汊河庄逐渐被叫成岔河庄,最后成为了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岔河。

乾隆年间《丰润县志》中所绘丰润地图,看看图中的那条龙湾河,应该就是我们现在的朱龙河。

那么,岔河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呢?小编查询发现,几乎没有记载。但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测。

第一,在宋元战争期间,金大安元年(公元年)在改永济县而称丰润县的同时,设立了韩城镇。当时韩城以南,除了中门庄一带,是没有其它村落的。

第二,后来的四神庄乡一带,小稻地周边村、岔河所属的么义庄、杨义口头、刘庄子、蒲庄子、高坨等村都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移民建立。

所以我们推测,岔河人的祖先,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应该是明朝大移民的后代,另外一部分是中门庄、韩城的迁移的原著民后代。比如岔河二村的吴姓,据传是中门庄吴姓的分支。

最后,我们可以做一些假想了:当年,不管是汊河也好,或者龙湾河也罢,河流形成的时候,由北向南冲刷成河道,到了岔河这一带,由于地势低洼,河流向南转向,最终汇入油葫芦泊。通过地理学我们可以得知,一般河流转向的时候,很容易从上游冲击造成一个小小的冲积平原,而冲积平原的土地则比较肥沃,耕种很容易获得一个好收成。所以,岔河的祖先们四处踅摸,美滋滋的找到了这块好地方,造房建屋,繁衍生息,几百年后,给我们留下了这块热土——岔河。

下一期,我们就给大家讲讲当前岔河镇下边的村落的建立传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