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资料来源于网络

七树庄

七树庄位于丰润城西偏北9.4公里,还乡河自定向西流经村南。村东南有公路桥一座,过桥经大令公庄可达丰白丰公里。村东地势低洼,多栽水稻,村西北地势平坦,盛产小麦。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旧历四、九为集日。据查,原村中白马寺中有碑文记载:唐初修庙建村,白马寺为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监修。因村人忠诚国家,唐太宗曾下旨免除该村捐税,故得村名:“齐恕庄”,后至清道光年间(公元-年)白马寺中有七棵柏树,长的十分壮观,遂借此改村名七树庄。又因房屋坐落分散,村西称之小七树庄,该村称之大七树庄。大令公庄

大令公庄位于七树庄南偏东3公里处,村北有京秦铁路大令公庄站,地势南高北洼,村北、村西为黑粘土质,村东、村南为黑粘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传说北宋将领杨继业曾于此屯兵,遂得村名令公庄。又因村大人多,为区别于附近小令公庄,遂称大令公庄。丰润太平庄太平庄位于七树庄东南偏北1.7公里处,还乡河南来绕村东经村北西流,村居河湾,地势平坦,黄沙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丰润县志》载:传宋徽宗曾征战扎营于附近,晨晓,无鸡鸣犬吠,甚为寂静,遂赋诗:东安乐(指安乐庄),西太平,南沧桑,北还乡。该村由此改原村名小谷庄为太平庄。前七树庄前七树庄位于七树庄镇南偏东0.5公里处,地势低洼,黑粘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查明建文年间(公元-年)燕王朱棣军中有名陈成者在此占产立庄,因村北靠还乡河,初称村名河南。年,因河北有村七树庄,又借此改称前七树庄。谷家套谷家套位于七树庄南偏西2.1公里处,还乡河西岸,地势低洼,黑粘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村中有碑文可考,明天启年间(公元-年),杨姓建村,因村处还乡河湾,故冠以姓氏称村名杨家套。清雍正年间(公元-年)县中有谷氏富户迁此占产,遂仗势改村名为谷家套。王毫庄王毫庄位于七树庄西南1.1公里处,东傍还乡河,河上筑有京秦铁路还乡河大桥。地势较低洼,黑粘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查,该村始建于明末,有随清兵入关的百姓落居于此,建村后,村名为期盼多出豪门王公,遂起村名王毫庄。菜子庄菜子庄位于七树庄西南偏北2.5公里,北靠京秦铁路,村北地势平坦,村南地势低洼,盛产水稻。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查,宋朝崇宁年间(公元-年),当时有村中蔡某在朝为官,故命名村名蔡家村。约在年前后,因蔡氏无后,又改村名为菜子庄。鸦儿林鸦儿林位于七树庄西偏北2.5公里处,地势低洼,水源充足,耕地亩,村人处经营农业外,多长于蔬菜种植。居民均为汉族。据查,明代建村,因初时,村北有一片树林,多栖息乌鸦,故借此得村名鸦儿林。柏庄子柏庄子位于七树庄镇西偏北2.8公里处,地势平坦,黄沙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原村北曾有柏氏墓碑文记载:该村原称柏家庄。年因村中百姓无存,改称柏庄子。

沙河铺沙河铺位于七树庄镇北偏东1.9公里处,村址位于京沈南线公路南北两侧,村东干沙河上建有京沈公路沙河铺桥。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查,明代该地因设铺而建村,且村东又有一条沙河,故得村名沙河铺。阎家铺阎家铺位于七树庄镇北偏西2.5公里处,京沈南线公路东西走向穿越村中。村北多沙丘、干沟,村南地势平坦,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丰润县志》有杂文说:望马台在县西阎家铺,相传唐太宗东征时,为尉迟敬德所建。《顺天府志》也记有阎家铺古为一座驿铺。

丰润小李庄小李庄位于七树庄镇西北2.5公里处,地势平坦,黄沙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村中李氏墓碑记载,清乾隆年间(公元-年)李进忠由附近沙流河村迁此定居建村,因村小,人少,称小李庄。谷辛庄谷辛庄位于七树庄镇西北3.2公里处,地势平坦,黄土质,耕地亩,居民均为汉族。据查,清光绪年间(公元-年)有谷氏一家逃荒于此落户,后人丁兴旺,繁衍成庄,称谷家新庄,后演变成谷辛庄。小七树庄小七树庄位于七树庄镇西北0.5公里处,地势平坦,黄沙土质。据查,该村系清道光年间(公元-年)由大七树庄村分出的一部分。

赞赏

长按







































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