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丰子恺先生所描绘得那样: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又是一年春来到,虽然今人难以重见古时的春天,但我们至少可以从历代名家的笔墨中领略一番! 《游春图》: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然而,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以及战争、天灾等诸多因素的左右,迄今为止中国存世最古老的画卷,只能追溯到隋代。 隋代绘画大师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展子虔是隋代著名的画家,他尤其擅长画山水人物。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的情景,四处点缀着春天点染出的绿色,那些尚未长叶的树枝,也似乎感受到阳光的暖意。 整幅画浸透着一股阳光般的暖意:水的这边两个闲人在走马,水的那边两个人在看水,湖中三位可能标致的女子,乘船闲话中,正在渡河。画面中,有一座溪上的小挢,山中还有古刹。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水波粼粼,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虢国夫人游春图》:雍容华贵的盛唐风貌这幅画描绘的是公元年(天宝十一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场景。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第一个为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在全画的中心点,她双手握缰,右手指间挂着的马鞭直线下垂。她那丰润的脸庞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来面目。她的鬓发浓黑如漆,高髻低垂,体态自若。 这幅传世名作,之所以如此著名,主要还在它的立意上。虽然名为游春图,但全画都没有出现春的环境,这也正是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作者张萱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试看画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这种表现手法,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使得整幅画卷都洋溢着雍容华贵的盛唐风貌。 《山径春行图》:沉浸在初春的生气里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愉悦的鸣唱着。他站在溪旁望着它们,捻须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气里。 这幅《山径春行图》是南宋著名的画院名家马远的传世名作。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薰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浸淫於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春和景明,正是四季里最适合外出赏花、踏青、访友的季节。在这幅马远的《山径春行图》里,画中高士外出春游,享受的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 《杏花春雨江南》:“四王山水”中的撩人春色我们中学时代都学过戴望舒先生的那首《雨巷》,都曾经向往过在江南的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我们依旧可以从清初“四王山水”中感受一番。 《杏花春雨江南》是清初画家王晕的作品,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在清初的画坛上举足轻重。这幅《杏花春雨江南》正是王晕的代表作品,图中山峦层叠,树木青翠,烟雾环绕,村舍屋宇错落,湖面上渔船水鸭泛波。春日江南,杏花盛开,烟雨蒙蒙,如诗如画,令人心醉而神往。 《春耕草堂图》:桃红柳绿,春水潺潺桃红柳绿,春水潺潺。 这幅画的作者禹之鼎,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著名画家。画中的人头戴草帽,右手拈须,左手向背,站在河沿正视前方,人物形态极为传神。旁有两童侍立,一童持杖,一童背书卷。画中草庐茅舍,城廓依稀,花木正茂。远处是一片桃花林,一农夫在田中赶牛耕作。背景是一派春意盎然、农事正忙的景象,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系“李兴鹏”精心整理, 转载请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