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当年冀东暴动的组织指挥者——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曾当面对前去拜访的丰润县委党史办的同志讲:“张树畹同志是冀东抗日联军总队长以上领导干部最早牺牲的一个,应当给他写传记。以教育后人。”

阎瑞赓(~)

张树畹(~),名久兰,字树畹。河北省丰润县南夏庄人,在卢沟桥纪念馆的英烈馆都有陈列。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为乾清秀才。6岁读私塾,8岁在七树庄小学上学。好武功。年读高小。年考入车轴山中学。年考入东北讲武堂,两年后任东北军张学良部排长、连长。年日军入侵,愤怒东北军不抵抗,年带着两个警卫员,骑白马带枪回家。卖了十亩地,买了十条枪,组织抗日武装,截击日军给养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带队打进左家坞警察所,收缴全部枪支弹药。7月参加抗日暴动,任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丰润)总队长。先后攻克七树庄、三女河等据点。年8月上旬攻打丰润县城,他赤膊上阵指挥冲锋,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1岁。

丰润县志,有“马革裹尸还”整篇记录。

附录:

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我记忆中的父亲

年夏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震惊国内外。为了民族解放,多少抗日志士血洒疆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的父亲张树畹(名九兰)就是其中的一员。

当年冀东暴动的组织指挥者——原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曾当面对前去拜访的丰润县委党史办的同志讲:“张树畹同志是冀东抗日联军总队长以上领导干部最早牺牲的一个,应当给他写传记。以教育后人。”

年3月,县党史办负责为父亲撰写传略的梅左翼同志要求我提供有关资料,我当然义不容辞。其实,早在年河北省冀东烈士陵园筹建阶段,陵园就曾写信要求我提供父亲的遗物和史传材料。由于我掌握的情况不多,加之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后来只送去几件遗物,文字材料只字未写。内心一直觉得愧疚。

、,我先后去北京拜访了父亲车中(车轴山中学)学友、暴动战友,我的启蒙老师周建平和当年五总队领导成员王维忻。他们向我讲述了许多父亲暴动前后的情况,使我对父亲的生平事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我这次整理资料有了根底。

在县党史办的具体指导下,经过梅左翼同志的辛勤劳作,父亲的传略于年纪念冀东大暴动50周年前夕定稿付印,丰润县、唐山市文史资料选辑均予刊载。年收入新编辑出版的《丰润县志》。

从周建平等先辈的追忆和史料中可以鲜明地看出,在车轴山中学读书的三年半岁月是父亲短暂的一生中至关重要、最可宝贵的一段经历。当年母校进步师生的帮助,革命书刊的启导,反帝、反封爱国学潮的熏陶。使父亲的眼界洞开,心绪奔放,使他仇恨敌寇、痛恨腐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毅然走上弃学从军、武装报国之路,并奠定他为民族解放甘撒一腔热血的坚定志向。

父亲牺牲时,我刚满7岁,66年漫长岁月,如今我对父亲的音容笑貌已经有些模糊了。可是,父亲对我们姐弟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却记忆犹新。我一记事,父亲就从“人、手、足、刀、尺”开始,教我识字。入学后,父亲用毛笔在屋墙壁上写:“打倒列强!打倒军阀!”、“我爱中华!”、“我爱中国!”,教我姐儿俩念背。姐姐淑珍大我两岁,早我一年入学,父亲就要求姐姐不光会念会背,还要会写。姐姐很聪明,爱刨根问底,她让父亲解释啥叫“列强”,啥叫“军阀”?父亲说:“记住他们都是坏蛋就中了。是坏蛋就要打倒。”后来父亲从一本宣传抗日的小册子中摘录下两首诗歌:“我国地大物产丰,华北更属这冀东,沦陷敌手几许年,今朝定要把它争。”“小日本,心不公,一心要把中国征,该着黎民有灾星,失去了东三省。”教我姐儿俩背唱。还让我姐儿俩教会小同学们。父亲就这样在我们幼小的心田中播撒仇恨敌寇、热爱祖国的种子。我9岁就参加抗日儿童团,站岗放哨,送鸡毛信,用歌曲宣传抗日。姐姐12、3岁就是村里妇女抗日救国会的积极分子。这些都源于父亲的教诲和影响。

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冀东大地,同胞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年初,经周建平介绍丰北县委书记苏林燕批准,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奉丰北县委指示,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潜入已被日军侵占的丰润县城,住在老朋友朱亚杰的“义和”旅馆,以此为依托,凭借与县伪警备队大队长董逸民在东北讲武堂的老同学关系,启发、劝导其率部反正,共同抗日救国。在父亲的感召下,董逸民秘密给暴动队伍运出长短枪20多支,子弹数千发。暴动队伍攻丰润县城时,警备队打开西门,约80人归顺攻城的王维忻部。策反任务部分完成。

父亲从县城回到家中第三天,便和在本村教书的周赐福(周建平)老师一起骑自行车去车轴山中学、河头(胥各庄)职业中学,宣传抗日,动员学生参加暴动。

端午节过后,父亲显得特别繁忙,家中呈现出一种不寻常的气氛。父亲把朋友来信和现代书刊全部烧掉,包括一些照片。让母亲在布鞋上缝了系带,准备了几件替换单衣,还用油把驳壳枪擦洗锃亮。我母亲和祖母从父亲的神情和举止预感到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便疑惑地悄悄问:“你这是要干啥?”父亲口口声声说要出趟远门,年把月的可能回不来。父亲再三叮嘱母亲:“要好好照料老人和孩子。吃穿用都不要太舍不得。”

6月13日,天刚刚蒙蒙亮,父亲辞别年已八旬的祖父、六旬的寡母、面目削瘦眼泪汪汪的妻子和五个孩子,腰掖手枪,背着简便行装,推着自行车跨出家门,义无反顾地奔向暴动出发地——左家坞。父亲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他为民族的解放永远地走了。这时我姐姐最大,也才9周岁,与父亲牺牲同一个月里,4岁的三妹、出生刚9个月的小弟,相继病死。母亲在精神上承受多么大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年,春的一天夜里,因汉奸告密,驻左家坞的日本鬼子突然清剿我家。6个鬼子端着刺刀对准我母亲狂叫。母亲被吓得几近崩溃。那些年母亲历尽艰险。

年元旦那天,我去探访被造反派“软禁”在家里的周建平老前辈时,他老人家深情地对我说:“你父亲,没有再比我了解多的了,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硬汉子。你母亲拉扯几个孩子,够不容易的。就你这么一个男孩子还参加了解放军,称得起是对革命有贡献的母亲啊!”

父亲那种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品德,是留给我的一份最为珍贵的精神遗产。在我进步成长中曾起到巨大的激励、鞭策作用。我将永远珍惜。

时值车轴山中学跨入新的、更加灿烂的百年之际,将以此点滴记忆禀报母校。

学子张士俊敬献

.4.8

(选自《车轴山中学百年校庆诗文集》。该文作者张士俊系唐山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

唐山心灵家园公益组织创办人吴立勇站在太姥爷张树畹的遗像前

著名书法家、唐山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钱振华先生为冀东烈士陵园题“浩气长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