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城南20里,有一座拔地而起、满山镶翠的秀丽奇峰——车轴山。山南坡是省重点中学——车轴山中学,西面山脚下有一片规划整齐、绿树掩映的民房,这就是年已分为大街、小庄子、前营三村的车轴山村。它现有人口人,属任各庄镇管辖。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村以山为名,山因村名亮。 源远流长的传奇村名一据史籍记载,多年以前,契丹国初,车轴山一带林深草密,盛产“轴辕”木材,契丹乙室部依山建寨驻扎此地,此为车轴山村古老的前身。据《辽史》记载:契丹国太祖耶律阿保机分所部为20部,命乙室部驻扎车轴山一带。后梁皇帝曾派人到契丹求取“轴辕”木材,耶律阿保机不愿予之,便与大臣商量。有大臣献计,必须有“白鼻赤马”来祷祠,然后才能砍伐。太祖耶律阿保机依计说给后梁使者,后梁使者“其语自塞”,无法再讨,只好回国。契丹乙室部为应前言,将山命名为“车轴山”,后又在山上建“寿峰寺”,修建“无梁阁”,以应“白鼻赤马祷祠”之说。契丹国灭亡之后,契丹乙室部逐渐同化消亡,不知所终,但是车轴山一名却流传下来,山下居民在此生息繁衍,遂以山名为村名。 关于村名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悠远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车轴山这地方有一个海眼,下面经地河连通着大海。海眼向外长年翻水,水势汹涌,附近村庄常受水患之害。百姓无法生存,纷纷逃往外地,受尽人间疾苦。此事被太上老君得知,从天上朝海眼扔下一粒金丹,堵住海眼,方才制住了水患,但又造成了连年的干旱,土地大面积无收,百姓仍然无法生活。太上老君知情后,将堵海眼的金丹换上了一个金车毂。至此,水从金车毂中间的孔洞里往外流,涌动的地下水有了一定的节制,既防止了水患,又可用来灌溉农田。山周边的庄稼生长茂盛,百姓从此丰衣足食。后来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过此,见下面地里一个金车毂被大水冲得上下翻动,担心被冲走,酿成水灾,于是按住云头,从空中扔下了一块石头,变成一座小山,将金车毂牢牢压住。此后,地下水从金车毂冒出,经山缝隙向外流,灌溉了附近的庄稼。而后人误将压在山里的金车毂传为金车轴,加上此山确有车轴的形体,人们就将此山称为“车轴山”。 “高阁无梁”的车轴山二据《丰润县志》载:“寿峰寺,在县南二十里车轴山,有阁一塔二,宋崇熙间建。”文中阁即无梁阁,又名无量阁、五大观音阁、万佛无梁阁,是车轴山顶上的主体建筑。据《大明万历三十六年重修万佛无梁阁碑记》记载,“阁重修于宋(应为辽——笔者注)重熙六年(年),其初不知谁氏施巧技,无梁木,以起之”。无梁阁通体皆用砖石构筑,无檩木,故此得名。它造型淳朴浑坚,玲珑秀拔,具有辽代建筑特点,故以“高阁无梁”成为丰润独特一景。无梁阁初建时只有一层大殿,后又增至三层,全高达29米,占地.5平方米。明万历年间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在无梁阁两侧还各建一座宝塔,据说东面那座塔很久以前毁于雷电之中,西面那座保留至今,人称药师灵塔。药师灵塔为八面形圆锥体,密檐实心,13级,高28米,底座周长36米。药师灵塔各层建有许多佛龛,里面各置放一个砖雕佛像,它们形貌体态各不相同。民国初年,车轴山中学建校时,在无梁阁东侧原塔基址上又建了一座灰石结构、高20多米的文昌阁。在无梁阁的右前方有“大辽契丹国”刻立的石经幢,左前方有明万历重修万佛无梁阁的碑刻。山上寿峰寺香火不断,直到民国初期车轴山中学建校才被拆毁。寺南山脚下还曾有一泉,据《丰润县志》载:车轴山奇峰特起,四面皆平田也……雍正年,有僧远至,曰:‘此名胜也!’乃于山下掘井数十丈,无水,水工弃去。僧自下审之,闻波涛澎湃,声出耳畔,持锹旁开尺余,泉水怒发,色清而味甘,环山居民取给焉。由是刊山架屋,增修寺观,遍祀群神,局宽而势敞。数十年来居然胜地矣……”此泉井水势旺盛,被称为圣泉。当地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的药王庙会,远近来者不止数万人,皆取此井之水,成为当时车轴山的又一盛景。 山南名校育栋梁之才三车轴山山南的车轴山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其前身为“遵化州官立中学堂”,始建于公元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光荣、治学严谨、人才辈出的名校。 辛亥革命后,丰润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到年已办起了6所高等小学堂。年春,正式开办丰润中学校。年,县议会选定车轴山为新校址,将原来车轴山上寿峰寺的大殿与配房改造为教室和宿舍,当年秋季迁入新址授课。车轴山中学以山巅古迹无梁阁为起点,向南延伸到操场的戏楼,确定一条中轴线,依山顺势,依次建筑了罗马式两层小楼的图书馆,高大宽阔的会议室、校长室、会计室、传达室,最南边是牌坊式铁格扇大门。中轴线两侧,呈雁翅排开,修建了多间房屋,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教学区和食宿区。现在的车轴山中学占地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从山脚下的校门口到山顶上的无梁阁,级石阶把学校分成6层院落。走进校门,甬路两旁的6棵已有余年树龄的古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拾阶而上,古色古香的学校办公区、罗马建筑风格教室……一组组园林式的房舍各具特色,错落有致。这些民国初年的建筑,已于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学生公寓楼、教师住宅楼、科学馆、报告厅、逸夫图书楼拔地而起,造型各异,不仅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赋予百年名校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昔日校在山上,如今山在校中。 车轴山中学治学严谨,管理科学规范,形成了“立志、严谨、求实、奋进”的良好校风。近百年来,从车中走出了大批栋梁之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德,原中顾委委员、铁道部副部长李颉伯,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等10多名党和国家高级领导干部都是20世纪30年代从车中毕业后参加革命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原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原青海省人大副主任王恩科等都是从车轴山中学走出的五六十年代的毕业生。此外还有包括著名剧作家宋之的、中国历史学一代宗师杨向奎等在内的一大批专家学者。 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四 1.民间风俗因车轴山上有寿峰寺和药师灵塔,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过庙会的风俗。每年旧历四月二十八的车轴山庙会远近闻名,地点在车轴山南戏楼附近广场。一到庙会,商贾云集,商品齐全;各地各流派戏班前来唱戏助兴,热闹非凡;四外八庄的百姓官员都来烧香拜佛、许愿还愿、逛庙会、看热闹,非常隆重。庙会在解放前尚有,后来因各种原因逐渐淡化,现已有名无实,只是到旧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前后,老百姓在家里改善一下生活罢了。 2.民间艺术皮影雕刻艺术家张雅君雕刻皮影 车轴山丰富的民间文化孕育了瑰丽的民间艺术,不能不说的是皮影艺术。“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称。它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戏中“影人”是根据剧中角色和衬景的设计,用驴皮或牛皮、羊皮经刮制、描样、雕镂、着色、烫平、上油、订缀而成。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或淳朴粗犷,或细腻浪漫,或夸张幽默。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剔透、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影人”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车轴山人在耕读之余,传承了这一民间艺术,民间老艺人有徐树明、徐桂生、张雅君、徐艳光、王长海等等,其中张雅君为年国际唐山皮影展雕刻艺术大赛“神刀奖”得主,年、年获唐山皮影雕刻比赛二等奖,年获“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作者:张占亚)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