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丰润之地,九缸十八锅的传说,如今应验了! 浭阳春是上世纪丰润左家坞出产的白酒,白瓶包装,质优价廉,曾经风靡普通老百姓餐桌。浭者,浭水也,即还乡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为“阳”,浭阳即还乡河北岸,曾是丰润旧县名。 小时候,经常独坐浭水边的大柳树下钓鱼,远远还能看见腰带山上的雷达。到了饭点儿,摆一方小木桌,上半盘花生米或西红柿、黄瓜,煎几条小白鱼,再给爷爷酌一杯浭阳春,听他讲古论今,间或吃两粒爷爷赏的花生米,无比惬意! 今天,浭阳春为大丰润代言,聊聊丰润的故事。 丰润战国时归属大燕,金大安元年(年)由永济县改称丰闰,明洪武元年(年),取“润泽丰美”之意,称“丰润”。人杰地灵之地,有管桦、陈大远等文坛巨匠,也是曹雪芹、张爱玲、高圆圆的祖籍地。传说,熟读《六甲天书》的大谋士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称帝后退隐,游历到丰润时,见腰带山巍峨耸立,曾留下“九缸十八锅,不在北坡在南坡”的暗语,指山中藏有金银财宝。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称其“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故信者甚众。 春种秋收,种些瓜果葡萄,收些玉米小麦的普通日子里,老百姓也只把传说当笑谈,石灰岩贫瘠,长不了大树,能栽些葡萄,收些小米就不错了,哪里有暗藏的金银?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丰润大地才掀起了一场掘山取宝的热潮,造就了无数的富豪。 言归正传,咱们说水泥。 腰带山属燕山余脉,传说李世民东征遗落玉带而得名。山南各丘陵多为石灰石,是白灰、水泥的重要原料,总储量达7亿多吨。从林荫路出发,沿丰董公路(丰润到迁西董家口)一路向北,姜家营、王官营、火石营、岩口,沿线颇多采石场、石灰窑,就连西边的披霞山、压库山等地也多有采石的传统。石灰窑多为馒头窑,至今马庄户村北尚有遗存。早年间石灰窑煅烧之日,烟尘蔽日,对面不见人,来往车辆白天也要开灯缓行。随着石灰作为建筑材料,逐渐被水泥取代,石灰窑走入历史,小水泥异军突起。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丰润水泥企业多达家,水泥产能多万吨,水泥行业直接、间接提供就业岗位个,每年上缴税收多万元,北部水泥、中南部钢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浭阳春就曾经在一家小水泥厂跑过销售。 说到水泥,不得不提冀东水泥。 年,国家在外汇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引进国外成套技术装备,提升工业水平。“六五”期间首批引进的水泥成套项目3个,冀东水泥引进日本石川岛播磨株式会社日产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徽宁国水泥厂引进日本三菱重工日产吨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江苏淮海水泥厂引进罗马尼亚日产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其中,只有冀东水泥投资4亿元,建设周期两年半,3年实现达产,5年收回投资,奠定了我国现代水泥工业的基础。而其他两家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远远被甩在后面,这三家企业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建设风起云涌,对水泥需求迅速提高,给立窑小水泥提供了生存空间,乡镇水泥企业异军突起,到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中立窑水泥占82%。 丰董公路沿线曾经是丰润水泥集聚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冀东水泥。冀东8.4公里的输送带直接把石灰石从矿山运到厂区,飞跃公路上方,令人惊叹。当年还谣传“小日本从中做手脚,连螺丝钉都要进口,造成输送带不能运转,浪费国家大量资金”。 依靠丰富的矿山资源,丰润成了水泥之乡。冀东有“盾石”、燕东有“灰剑”,还有冀丰、双龙、京丰、兴佛等家有商标、没商标的小水泥厂。其中,有50多家“扎堆”的丰董公路沿线,仅仅以序号起名的水泥厂就排到了丰润第七水泥厂。当时的水泥厂不仅安排了大量农民就业,还衍生拉动了运输业和餐饮业。皈依寨、丰富口、火石营等地的小饭店成为过往大车落脚最多的地方,因为价格低、上菜快、服务好深受欢迎。火石营、王官营的吊炉烧饼、豆片也成为很多人必买的特产。这些小水泥厂大多为5万吨以下立窑,92年前后纷纷上马。可是到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已经倒了一大批,到年左右剩下不到一半了。很多活下来的企业开始上旋窑,扩规模,有8家达到20万吨以上。即便如此,在年国家调控小水泥时,丰润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县里6天内,爆破拆除润得水泥、兴佛水泥、京丰水泥等26座小水泥立窑。 石灰不让烧了、砟子不让开了、小水泥不让干了,算算这30年,丰润“九缸十八锅”的财富差不多也该挖够了,下一步怎么走,考验着官老爷们的智慧,也关系着丰润百姓的福祉,雾霾依然还在,深处污染通道中的人们,只盼风大些、再大些! 这行里很多人都认识,家门口的,不好点名说,说说整个唐山吧! 05雾霾之殇,京津冀的“一块疤”,被人反复揭开! 雾霾迷城,倒排第一,只要提到环境问题,媒体就喜欢点名唐山。 唐山的努力,他们看不到!不论唐山是不是处于污染通道的下风口,不论唐山是不是努力调结构,不论北京“七环外”的唐山是否与北京一样连县区都车辆限行。 如果哪个记者提到污染,不把“唐山”拎出来,指摘两句,就是不合格,这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媒体! 这些小水泥污染环境是实事,但上世纪90年代左右,全国对环保的认识都不高,在特定时期对发展丰润经济、富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人在这时候积累了第一桶金,进而转型发展,支撑起丰润经济的四梁八柱。虽然没有出现如龙岩水泥厂富二代、美团创始人王兴那样的互联网新贵,但依然有一大批人富甲一方。 雾霾之殇,始终笼罩着唐山,这座百年工业城市备受煎熬。钢铁、水泥等压减产能任务重如泰山,拖住了发展的脚步,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不只是丰润,滦县、古冶、玉田的水泥企业也一样备受煎熬,熬得住赚钱,熬不住出局,多元化布局是唯一的出路。滦县的姚小东从滦河水泥起家,在钢铁、焊管、塑料、贸易等多元化发展路上狂奔。古冶的宏文集团除了六九水泥、水泥、唐海水泥厂外,涉足贸易、地产、旅游开发。曾经名噪一时的“民营水泥大王”曙光集团张春来,热衷于捐助、演讲、理论创新,曾提出民企“野鸡论”,尝试发行《中国工商》杂志,早在年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建水泥厂,但转型之路并不顺利,年以后突然销声匿迹。玉田的徐庆辉收购豪门水泥厂后,与启新联办成立金马启新水泥,后来又并购了玉田另一个水泥厂——玉螺水泥。 最老牌的启新水泥,早就没了生气。建国初期,毛泽东唯一一次到唐山就是视察这里,这个厂曾经辉煌了80年。但老国企沉重的负担已经严重拖累他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1个工人养4个退休工人的局面让启新举步维艰。年与香港越秀集团合资,年被冀东收购,后改建为启新文化创意产业园,启新老厂大片厂区变成了山水华府等房地产项目。更具戏剧性的是,曾经一度霸占华北50%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冀东水泥、金隅水泥,化干戈为玉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旗下,冀东卖身金隅集团。据说唐山国资委某退休领导很会玩儿,早年在企业任职,卖厂子换了顶官帽,送孩子去了美国。在县区混不下去到国资委做裸官,没意思就喝酒、游玩,对着一地下室的古玩字画傻笑,价值不菲呢。不说他们了,闹心,反正今年第一季度,在水泥行业大涨的前提下,冀东水泥仍然亏损5.45亿元,但第二季度扭亏,实现利润5.16亿元。如今,唐山市现存的87家水泥企业,许多仍在整改中挣扎,或已经收到停产限产通知,抓住仅存的红利期赚的钱,也大多被环保政策吞噬。 寒冬临近,雾霾卷土重来尚未可知,限产停产政策却不会松绑,虽然上方有令“不许一刀切”。忽然想起那个段子,“今天雾霾、明天雾霾,后天等风来”!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友庞博、天马行空,特别是庞博的“岩村纪事”,图文俱佳,让我找到了故乡小时候的感觉,天马行空是骑行一族,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前文回顾: 唐山往事之三:唐山的骄傲唐山的伤,解读百年水泥发展史(上) 唐山往事之三:唐山的骄傲唐山的伤,解读百年水泥发展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