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丰润区城西南1.5公里原天宫寺旧址。据载,天宫寺建于辽清宁元年(年),系盐监张成购地而建。清宁八年张成之子又于寺西北角高台之上建塔。天宫寺塔周围是茂密的苍松翠柏、碧柳绿槐,东侧是殿宇相连的寺院,南侧、西侧是万亩沼泽地,种植着水稻、蒲苇与莲荷,北面是潋滟的浭水,再远处是起伏连绵的燕山峰峦。这些景物相融相映,于是,又做天宫有塔之说。 天宫寺塔是原天宫寺的主要建筑。天宫寺始建于辽清宁元年,始称南塔院,辽寿昌三年称极乐院,乾统五年改称天宫寺至今。天会五年八月敕加大天宫寺。天宫寺是一座三进院的寺庙,坐西朝东,分上寺和下寺。除天宫寺塔外,其它建筑主要毁于年、年和年。天宫寺塔为上寺的主要建筑,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平面为八角形,占地面积50.9平方米,面南背北,为十三层叠涩檐实心塔,高24.2米,塔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每面砌有壶门两个,束腰上部为平座斗拱承托着几何、花草图案的栏杆、栏板,最上面是三层砖雕仰莲包围着一层塔身,一层塔身最高大,南、东、西、北四面设有假门,其余四面平素,八个转角处为砖雕盘龙倚柱,普柏枋之上为仿木五铺作砖雕斗拱,转角的斜拱与应县木塔转角斗拱相似,上部各檐均用砖叠涩而成。塔刹也是砖叠涩而成。宝顶为红铜渗金,重铸于清康熙十六年。在塔檐上部有两个塔腔,在年修缮中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33件。 天宫寺塔塔高24米,第一层塔身直径相对檐部较细,檐部轮廓略有卷杀,呈曲线形。第一层塔身的四个正面设假券门、四隅为素面。正南券门上方砖雕匾额一块,上书“天宫寺塔”四字。 天宫寺塔在明嘉靖二十二年、清康熙十六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年、年丰润县两次对天宫寺塔进行了局部维修。年该塔在唐山大地震中受到严重破坏。年10月,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对天宫寺塔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文字记录档案。年4月--年8月,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在河北省古建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对天宫寺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维修设计单位为河北省古建研究所。年,河北省古建研究所与丰润县文物管理所共同对建筑进行了测绘。 檐柱、阑额、普拍枋等仿木构件应有尽有。普拍枋上为双抄五铺作斗拱,转角铺作做出列拱,补间铺作一朵。斗拱承托替木、撩檐枋,其上为木椽、砖飞。 天宫寺塔历经千年,虽历代屡有修缮,但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依然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塔腔出土的辽代佛经等珍贵文物对研究辽代历史、宗教、纸张生产、雕版印刷以及当时燕京的历史文化都具有重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丰润天宫寺塔第一层塔身的八个转角倚柱为盘龙柱这种倚角的盘龙柱,在辽塔上并不多见。 年05月25日,天宫寺塔作为辽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丰润区投资万元拆迁了天宫寺塔附近的居民商企等建筑,重新垒砌了塔台,建成了绿草覆盖、花红柳绿、景色宜人的天宫寺塔公园。公园的园林绿化布局采用自然式,结合天宫寺塔建筑,配以仿古式建筑,表现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格局。以天宫寺塔建筑为主,在开阔、坡形的草坪上点缀稀疏的树丛及花卉,形成开朗景观,其间开辟漫步小道,设置园灯、座椅、配置水池、喷泉。公园中建筑很少,地形略有起伏,不搞大型山石,以大面积草坪、树丛构成自然式园景。每当晴朗的日子,居民纷纷到公园进行日光浴、散步、作憩、游戏,在享受自然风光中得到满足。西侧池畔已形成绿色走廊,波光粼粼的池水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公园内,池岸的绿荫掩映着古朴典雅风格的建筑,令人心旷神怡。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乔木株,灌木株,色块.5平方米,冷季型草坪平方米,三叶草平方米,硬化面.76平方米,水面平方米,宿根花卉.2平方米,藤本株,竹子株。 天宫寺塔公园建成为丰润增添一景,也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延伸阅读天宫寺塔的传说 在丰润县城的西南方1.5里处有座古塔叫天宫寺塔,天宫寺塔是个极朴素的建筑。 据说天宫寺塔过去是天宫寺庙宇的一部分,天宫寺庙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圆寂后,寺庙里的众僧为了纪念他,就利用他生前化缘的钱在庙里修建了一座塔,把他的舍利安放塔底,还在塔前左右各栽种了一棵高大的柏树,以供善男信女对老方丈的瞻仰。 正因为在塔前栽种了那两棵高大的柏树,天宫寺庙里才又出现了后来的三塔鼎立的壮观景象。原因是那两棵高大的柏树经过不断的生长,百年之后它们高大的身躯已经与天宫寺塔平齐,又由于根深叶茂腰身雄伟,它们就变成了两棵柏塔,再加上天宫寺塔的衬托,就形成了三塔鼎立的壮观景象。因此在这一时代,天宫寺庙里便引来无数善男信女到此观赏美景。天宫寺塔也因此辉煌一时。 可是,天宫寺塔的好景却不长。因为那两棵高大的柏树又经过百年之后,长得更高更壮,它们的身躯已经高出天宫寺塔一大节,两棵柏树的腰身已接近相连,整个把天宫寺塔挡在了身后,天宫寺塔因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而失去了光辉。而且,善男信女们对天宫寺塔的膜拜也都被那两棵柏树给接受了。从此天宫寺塔好象被人们遗忘了一样,在后面默默地站立着,只有偶尔有风吹过从它身上发出的几声铃声,才能引起几个善男信女的注意。 从那以后,天宫寺塔总是闷闷不乐地嫉妒起那两棵柏树来。心想:看你们两个现在得意的样子,有什么可以臭美的,其实你们两个原来不就是我的陪衬吗?不行,这样下去哪还有我的美景所在,我一定要想一个办法除掉你们以决后患。就这样天宫寺塔等啊盼啊,无时无刻都在寻找除掉那两棵大柏树的机会。 有一天深夜,机会终于来了,天宫寺塔看见寺庙墙外来了一群过路的猴子,猴子们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地寻找着有趣的事情。天宫寺塔便心生一计,忙摇晃了几下身躯,身上的风铃便随之“叮当!叮当!”做响。 群猴被铃声吸引,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集中在天宫寺塔身上。天宫寺塔一看行动奏效,便让风铃响的更加清澈。群猴见铃儿“叮当!”作响便一起跃进寺院内。来到天宫寺塔下,它们望着高高的天宫寺塔,有的观看、有的蹦来蹦去想跳到塔上摘取风铃,但怎么也上不去。它们环顾四周后发现那两棵大柏树的枝杈正好靠近塔身,所以,群猴便顺着柏树跳上塔身,一个个握住风铃摇晃起来。半夜里铃声乍起,惊醒了睡觉的小和尚,打搅了念经的老和尚。所以众和尚都跑到天宫寺塔下看个明白,一看原来是猴子戏耍在摇风铃,因此和尚们便有的用石块砸、有的用长竿捅想把猴子赶走。可猴子窜到柏树上后,因为众和尚们就站在树下,而且树上长满了清香无比的柏树籽,不愿离去。 众和尚们一看猴子退去,便各自回房休息。可刚进入梦乡,铃儿又乍起,众和尚们又跑到塔下观看动静,原来是猴子们又再晃动风玲。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整整折腾了七天七夜,众和尚实在受不住了,就一起来到主持房中商讨解决的办法。最后主持咬咬牙决定把那两棵柏树砍倒,已解燃眉之急。 第二天清晨,众和尚们一起动手挥动斧头向那两棵大柏树砍去。第一次砍倒了西南角的那棵大柏树,那棵大柏树向西北方向倒去结果砸倒了西南角的台栏柱。第二棵砍倒时,柏树向东南方向倒去,结果树枝挂掉了寺庙藏经阁上的一根涂金的椽住。两棵柏树砍后猴子们便各自奔逃了。因此天宫寺塔又恢复了往日惟我独尊的风光。从此便有了“宝塔玲珑”或“天宫有塔”的景观。 为此,后人便留下一首儿歌来形容这一情景:半夜铃儿响叮当,原是孙猴子闹得欢,惊的小和尚无法来睡觉,烦的老和尚无心来念经。众僧努气冲冲把树砍,虽然树倒了猢狲散,一棵砸倒(到)了南台,一棵砸到(掉)了金川院。正好在天宫寺塔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南台村,东南方向有一个金川院村。 (云帆、子君、淘子)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