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轴山坐落于丰润城南二十里处,是一处从平地上拔起的孤峰,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精美绝伦的造化。它山形玲珑峣峙峥耸,峰顶上矗立着三座高大的建筑,从远方望去,形似古时书案上的笔架,所以又称为“笔架山。”“一山独秀抱楼台,五月登临馥满怀。药师有灵传神话,无梁高阁见英才。当年火种名园播,柱砥今朝此校栽。更喜平畴新雨后,清风麦浪滚滚来。”这是唐山诗词学会会长经纬先生游历车轴山时即兴而作的一首诗,从诗中不难看出车轴山钟灵毓秀、槐柳成荫、松柘苍翠葱郁,风光旎旖秀美怡人的景色。“孤峰独秀”也是丰润八景之一。 关于“车轴山”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此地有一个海眼,经地河连着大海,长年向外喷冒着汹涌的泉水,当地人们饱受水患的危害。太上老君得知后,便朝海眼扔下一粒金丹堵住了海眼,却又让此地连年干旱,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太上老君只好就把堵海眼的金丹换上了一个金车毂,水从毂中间的孔洞里往外流,既防止了水患,又可用来灌溉农田,人们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后来,恰逢二郎神杨戬担山赶太阳路过此地,见下面地里一个金车毂被大水冲得上下翻动,担心天长日久会酿成水灾,于是按住了云头从空中扔下一块石头将金车毂牢牢压住,这块石头到人间就成了一座孤峰。此后,泉水从金车毂冒出,经山缝隙向外流,就形成了现在后山崖下那个山洞里流出的清泉水。这一股清泉水被当地人称为“圣水”,冬温夏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后人误将压在山里的金车毂传为金车轴,遂将此山称为“车轴山”。 丰富的想象造就了美丽的传说,那是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遐想,给本来就峻秀清雅的车轴山增添了更多的神采和风韵,引得文人雅士前来观赏赞颂。相传十世纪初辽国的大将韩昌(字德让,玉田人,归顺大辽国后更名耶律隆运)曾经在此山南面的韩城、新军屯一带整军备战,因此处林深草密,是车辆的轴辕所需木材的主要产地,又见此山玲珑伟岸、峻雅旖旎、幽深奇异,遂看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便在峰顶上修建了万佛无梁阁,阁两侧各建一塔,还在山南麓修建了寺庙。佛法道教弘扬于山水,必然增山水之灵秀,赋地域以清雅,创皈依之圣境。 无梁阁通体皆用砖石结构,无檩木,故以得名。它造型纯朴浑坚,玲珑秀拔,阁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哼哈二将、四大金刚、二郎神杨戬和托塔李天王的塑像,所以又称之为万佛无梁阁。阁顶为单檐歇山顶,顶上为黄绿琉璃瓦覆盖,阁檐四周翼角向上卷翘,具有一种凌空欲飞之势。各檐角椽头龙首木雕上悬挂着铁铸风铃,发出阵阵叮咚作响的铃声,使车轴山上的环境气氛显得更加秀雅清幽。无梁阁侧东为文昌阁,西为药师灵塔。塔势并倚天,俯瞰云霞首,峰顶上的三座建筑更让车轴山蕴含了浓郁古朴幽雅峻秀之风韵。 一峰何处生,括地如邱阜。崚嶒高未极,中涵造化久。漫步在车轴山崎岖逶迤的林间小路上,尽情的欣赏着怡人的美景:山上怪石嶙峋,柘槐虬劲苍翠,松柏峥嵘昌茂,杨柳碧绿葱郁,小动物在林间窜来奔去,风韵异然,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深深的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顿感沁人肺腑,神清气爽;停下来倾听林间鸟叫蝉鸣,用心体味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尽情感受千百年绿荫叠翠的古朴风韵,心里更会有那种特有的怡然。登临四望开,惟与绛霄友。拾级而上,登临无梁高阁放眼四顾,春夏则禾苗葱郁青翠,埂直畦平,麦浪翻滚,青纱飘荡,美景如画;秋冬则村廓稠密,炊烟袅袅,雄浑萧瑟,阔野茫茫;丰润城内高楼林立,天宫寺塔与之遥相呼应,还乡浭水西去朝京,银链蜿蜓;陡河欢淌,唐山新姿,物阜民丰;润泽大地百业升腾的繁华盛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北面燕山障郡,腰带横云,绵延迭荡;南极渤海,烟波浩淼,接天连地;西临燕京津水,盛世繁荣;东瞰秦皇新城,榆关雄壮,长龙探海。斯情斯景令人心旷神怡。 车轴山,你是冀东平原上一颗光耀四射的明珠。润泽大地景色优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上称为文化大县,有“南无锡、北丰润”之称。百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陆陆续续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著名作家李尔重,军旅作家宋之的、杨克,历史学家杨向奎,法学家刘尚之,著名学者张大木、宣桂芬、董维域,以及王兆国、吴德等国家栋梁之材。他们带着丰润人特有的勤劳、勇敢、智慧的精神,从丰润车轴山走向全国各地,成为共和国的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 我用朝圣者的心境瞻视着车轴山,从岁月的印痕里感悟到它神秘和圣洁,思绪随着清爽的山风悠悠的飘来荡去……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