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寺位于沈阳商业城的后身,即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长安寺是沈阳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院,素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之说。这座寺庙占地约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长安寺究竟始建于什么年代已无从可考,明初毁于兵火,仅存基址。现在的长安寺重建于明。长安寺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 长安寺内共存有明、清碑刻六甬,其中以明成化二十三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为最早,碑文不仅记述了重修长安寺的历史,还提到明天顺二年沈阳中卫指挥曹辅,碑阴又有成化二十三年(年)沈阳中卫指挥曹铭的衔名,经考证,曹辅、曹铭都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之上世族祖,这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又一件极其重要的碑刻史料。 长期以来,红学界研究曹雪芹的祖籍,即有“丰润说”与“辽阳说”,两派长期争论不休。其实,有多种文献和石刻资料证明,曹雪芹的祖先从明初至明末,一直“世居沈阳”,而且做过多任沈阳中卫指挥使。 另据《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记载,曹氏的入辽始祖是曹俊,明初“以功授指挥使,封怀远将军,克复辽东,调金州守御,继又调沈阳中卫,遂世家焉。历代承袭,以边功进爵为指挥使世职者又三四人”。明代沈阳中卫指挥是世官,历代承袭,所以,曹辅、曹铭很可能是曹俊之后。到了曹振彦的父亲曹锡远(即曹世选),仍然做过沈阳中卫指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康熙二十三年未刊稿本《江宁府志》卷十七“宦迹”《曹玺传》:“曹玺,字完璧,宋枢秘武惠王裔也。及王父宝宦沈阳,遂家焉。父振彦,从入关,仕至浙江盐法道,著惠政。……”康熙六十年刊本《上元县志》卷十六“人物传”《曹玺传》:“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秘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世选生振彦,初,扈从入关,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遂生玺。……”王父、大父即祖父,宝即曹玺的祖父曹锡远。前传仅说曹锡远“宦沈阳”,但并没有说做什么官,后传则说“令沈阳有声”。明代沈阳已无县的设置,只有沈阳中卫,“令沈阳”,就是做沈阳中卫指挥;“有声”,就是说官做得好,有名声。 这些记载都说明,到了明末,曹锡远仍然“世居沈阳”,任职沈阳中卫,而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也出生在沈阳。后金攻占沈阳后,曹氏一家做了俘虏,成了满洲贵族的奴隶(包衣)。努尔哈赤定都辽阳后,曹振彦可能随之到了辽阳,但几年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曹振彦又随着主子回到沈阳。年,扈从入关,才最终离开了沈阳。所以,曹雪芹的几代祖先在明代都曾做过沈阳的地方官,为沈阳的历史做过贡献。 所以说,曹雪芹祖籍在沈阳,不仅有文献的根据,更有碑刻的证明,是没有疑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