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贫瘠的高山 距今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壳构造运动,称为喜山运动。印度板块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撞上了欧亚板块,经过由南向北的挤压,青藏高原迅速隆起,也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与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系的结合部,形成了多座六、七千米的群山,层峦叠嶂,好不壮观,叫做帕米尔山结。帕米尔山结向西南方向地势由高到低,地震频繁。 虽然距离印度洋只有公里,但很不幸,绵延的山峰阻挡了印度洋季风,年平均降水量只有-毫米。冬季严寒,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低气温为零下30℃以下。夏季酷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9℃。 高山植被稀少,西南部海拔不高的地方却是荒漠。只有为数不多的河谷地区可以种些东西,耕地稀少。 这里,是阿富汗。 02枢纽之国 阿富汗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央,西接波斯,南瞰印巴,北邻突厥,东部通过一条狭长的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占有阿富汗,就占有了向东亚、西亚、南亚、中亚投送力量和影响力的十字路口。 按说,在这样一个优越的位置,无论是东方文明、南亚文明、俄罗斯文明或波斯文明,都可以让这块土地滋养丰润起来,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但无奈,由于与各大文明的核心区域相距遥远,且受到多山之阻隔,虽然各路文明都曾波及,却未能长期扎根,而是不断被破坏和取代。 这里,更多是地理枢纽,进而是地缘政治的枢纽,各方角力的角斗场。 03帝国坟场 以阿富汗的战略位置,任何想要成就霸业的帝国都不会对其置之不理。无奈,阿富汗没有任何出海口,周边又都是高原、山脉、荒漠,将其四面包围,形成了天然的闭塞格局。进来容易,出去难。 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印度阿育王都曾来,又败走。7世纪,阿拉伯人带来伊斯兰教,9世纪占领阿全境,伊斯兰教兴起。13世纪,中亚蒙古人杀来。直到18世纪,波斯、中亚、印度各路帝国纷纷登场,撕扯这这个可怜的国度。 年,人口最多的民族——普什图族的一个部落酋长建立阿富汗王国,标志着一个现代国家的诞生。 但好景不长,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强大了。英国人的德性我们是很了解的。为了抵挡沙俄势力南下,维护他们在印度(当时包括巴基斯坦)的利益,英国三次入侵阿富汗,都被打得灰头土脸。瓦罕走廊实际上是沙俄与英国的势力范围分界线。 苏联鼎盛时期的年,入侵阿富汗。时值美苏争霸,美国人怎么可能坐视不管。于是支持了大大小小的反苏组织,要钱给钱,要武器给武器。苏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 04塔利班 年,戈尔巴乔夫决定,苏军撤离阿富汗。但留给阿富汗的是,大量武装反抗组织和军阀混战。 年,一支曾经被美国扶植的武装力量——塔利班兴起,并且在年占领90%国土,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塔利班是普什图语“学生”的意思,最初大部分成员来自于巴基斯坦难民营的宗教学校。塔利班是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严谨组织。 拉登的基地组织与塔利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件彻底惹恼了美国,于是年,美国在全世界声讨恐怖主义的呼声中,用了2个月时间推翻了塔利班政权。而当时,世界上只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三国承认塔利班政权的合法性。 05混乱依然持续 按说,有强大美国的支持,新的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应该开启崭新的征程。无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常年的战火导致家族解体、亲人离散、秩序崩溃,人性之恶逃脱道德和法律束缚,只有暴力才能带来生的希望。各路军阀、组织依然让阿富汗支离破碎。 如今,阿富汗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生产国和大麻生产国,鸦片对于阿富汗GDP的贡献高达30%左右。在阿富汗与伊朗、巴基斯坦两国的交界地带,叫做金新月,是世界三大毒品产区之一。 美军到来的20年,阿富汗约有1万人沦为难民,占阿富汗总人口的约30%;超过4.7万阿富汗平民在战争中丧生,其中3万多平民被美军打死、炸死或因美军带来的战乱死亡;超过6.6万阿富汗士兵阵亡;72%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率高达38%;万儿童失学…… 06有未来吗 年5月,美军撤离阿富汗。与强大的苏联及其他帝国一样,美国也逃不脱被迫离开的命运。美军打着反恐的名义,却让阿富汗“越反越恐”,现在阿富汗境内的恐怖组织从20年前的个位数增加到20多个。 美军一走了之,让本就混乱的阿富汗再次陷入更加迷茫无助的境地。处于十字路口的阿富汗,活脱脱成为了地缘政治和大国角力的牺牲品。 阿富汗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力量出现,要么是域外大国、要么是政治强人、要么是制度制衡、要么是武装力量,如果没有,阿富汗注定继续动荡不安,人民没有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