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彭洋怎么挂号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C9OKJ805488W5X.html

  域外汉籍研究是本世纪以来兴起的国际显学,从中国文学的角度切入该课题可有若干重要面向,文人学士的交往就是其中之一。十八世纪中朝文人的交往由于其本身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在两国文化交流众多方面的开创之功,使得它在整个中朝学术交流史中尤显突出,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6月19日,孔学堂邀请到南通大学徐毅教授作客讲学《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在大成精舍酒店报告厅与现场百余名观众分享彼时中朝文人交流史况。

  十八世纪的中国是清代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阶段。而朝鲜先后历经肃宗、景宗、英祖和正祖当政期,社会思潮、文学观念、文学风气发生重大变化,学术、文学等成就达到鼎盛。“十八世纪中朝文士交流的人次相当之多,据现存文献,两国文人间的交往数量,笔者考证统计在次以上。”徐教授从中朝文人交游的时代背景说起,慢慢拉开了这场精彩讲学的帷幕。

  “作为清朝的进贡国,朝鲜每年都有定期、不定期的赴中使行,大批学者、文人以三使(正使、副使、书状官)或使团随员的身份来到中国。”这为中朝文人交游提供了客观基础。史料显示清朝文人结交朝鲜文人多是出于对其才学的赏识和钦佩,或为了生意,得到一些朝鲜物件等。而朝鲜文人结交清朝文人的原因则显得更多元,比如希望见到对明朝怀有深厚感情的士人;意欲结交才士,以实现贤者嘉会,倾心畅谈的宿愿(洪大容与“燕杭三士”的结交就是一个典型);甚至有些朝鲜文人与清代文人交流是希望通过论学来重振中国儒学之风,但最主要目的还是希望通过交流了解清朝;通过笔谈、唱和等形式来传播本国文化,展示学术观点,最终实现显扬自己声名的意图。

  中朝文人的交流文献主要为五种类别:朝鲜文人的使行日记(燕行录),中国文人的使行日记,朝鲜的历史文献,中朝文人间的唱酬集、尺牍集,朝鲜文人现存文集、清朝文人现存文集,其它记载两国文人交流事件的相关文集、资料汇编、研究专著等。徐教授讲道,文献的搜集不易,特别是当前韩国对资料的收藏更为严谨,许多古籍的查询搜集也更为困难,这也向域外汉籍研究提出了新的考验。

  随后,徐教授从中朝文人交流的对象,场所,形式,内容等方面切入,逐渐勾勒出十八世纪中朝文人间真实风貌。

  “据现存文献统计,十八世纪参与两国文化交流的清朝文士至少有人、朝鲜文士至少有人。总体上看,朝鲜文士以出使中国的使团成员爲主,清朝文士则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

  从交往的场所看,十八世纪朝鲜文士与清文士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在朝鲜使团燕行行经地和目的地。早期,中朝文人的交流地点多在丰润县、玉田县、永平府、山海关;中后期,两国文人在北京、沈阳、热河等地进行了大量的交流;出使中国过程中多有访问清文人的固定场所,如抚宁县徐鹤年之家、丰润县谷家、三河县孙有义家、北京琉璃厂。

  使行到彼時,軍官、書記諸人中,或有稍解文字者,則必以尋訪彼人爲高致,筆談或唱和,甚至於求得詩稿弁首之文。及其出來之後,必因使行、曆行,往復書札,彼以香茶,此以楮管,語言不擇於忌諱,贈遺殆同於饋問,互相效尤,轉輾成習。

(《備邊司謄録》)

  徐教授讲到,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主要有:“笔谈与口谈”,“诗歌赠酬”,“请序题跋”,“书信往来”,“文学批评”,“赠物行爲”等六种形式。交流内容非常庞杂。“特别是在笔谈和来往书信中,两国文人传递的信息量非常之大,这在以往的中朝文士往来中未曾出现,可以说,丰富性是当时两国文士交流内容的最大特征。就现存十八世纪笔谈资料、往复尺牍考察,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宗教、制度、风俗等诸多方面。”

  最后,徐教授以洪良浩与纪昀的交往为例,像观众较为具体地呈现了当时文人交流的历史情况。

  本场讲座,徐教授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许多一手的文献资料,并将这些“碎片化”资料作仔细排比整理。观众惊奇于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史况的同时,也感慨这份工程的浩大与壮伟。这一研究不仅在兼综前人成果基础上填补当下清代中韩学术交流的空白,更对如何发掘利用域外汉籍史料建构东亚文明交流史提供探索性的成果与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

  徐毅,年1月生,苏州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三三三”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通市人才培养对象;获得南通市第二届“十佳中青年社科专家”称号,记政府三等功一次。现为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南通大学中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曾为韩国高丽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富乐敦分校高级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域外汉籍,师从著名学者张伯伟老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结题优秀),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其著作《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被列入年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申报指南,译者与中华书局联合申报,已获批立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省教育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在中华书局、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十八世纪中朝文人交流研究》《盛唐七律研究》等5部,在《中国诗学研究》、《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求索》、《东疆学刊》、《洌上古典研究》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摘。

图片:邹恒文字:张力丹审核:高原飞热文推荐谭盾:孔学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舞台孔学堂书局3种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目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