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河北遵化南部党峪地区是有名的干旱山区,地下岩层裂隙水埋藏较深,漏水严重,地表土层浅薄,地上水源缺乏。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区56个村,有40个村缺水吃,域内亩耕地仅有80眼井,基本没有水浇地。年冬春两季没有雨雪,造成全区60%的水井干枯,正甩穗的玉米被烤干叶子,有的地块几近绝收。人畜饮水更是困难,有劳力的户要翻山越岭十几里路去外地挑水,没劳力的户凭水票到村里的井旁排号提水,水井干枯,只能半个小时渗出一桶水。豹子峪、白园等6个村只有一眼井,人们成年累月地在这眼井上打水,先淘米、洗菜、洗脸,刷锅洗碗,然后喂猪。严峻的缺水困境,难以维持群众生存,遑论扩大生产。

“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做了主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为缺水,在贫困线上挣扎”。多年来,党峪工委发动群众打井、修小水库、搞塘坝、修水渠。从年冬至年春,全区新打眼井,修建4座小水库、10个小塘坝和多米长的水渠,但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年春又遇干旱,水位急剧下降,干部群众逐渐认识到,解决缺水问题,不能光从地下水上打主意,要在地上做文章。当时东邻丰润县已经建成邱庄水库,群众期待引进水源解决难题,但由于大山阻隔难以进行。时任工委书记的王东平受河南林县红旗渠精神启发,提出了“开山修渠引水灌溉的东风渠工程设计方案”,经县委同意,决定把东风渠列为县里的八大工程之一,由自己解决人力问题,定为民办公助性质。

工程尽管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但由于工程量巨大,一无资金、二没经验、三缺人才、四少设备,技术力量更是空白。人们疑虑重重:“搞这么大的工程,需要多少劳力、动用多大的土石方量都未可知,仅仅依靠一个区的力量恐怕难以办到。”为解决疑虑,工委专门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充分估价困难,经过专家测量论证,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土打土闹、改变面貌”的十六字方针。随后组织干部到河南林县“红旗渠”等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大家大开眼界,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在此基础上,工委成立了“东风渠施工委员会”,施工队伍全按军事化编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施工连队,连队设指导员、连长各一人。连队以下设排、班(组),整个工程由指挥部统一指挥,分级施工,层层负责。从生产到生活全部军事化管理。

东风渠工程不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靠当地自力更生。年春,勘测设计工作紧锣密鼓进行,工委干部和技术员每天背着小挎包,提着三角架,测工程、查地质、量距离、定走向,跑遍了山山岭岭。一张张图纸绘制出来以后,由唐山市水利部门工程师审查,均符合设计标准。为了慎重,他们又请来了水电部水利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再次审查,同样没有异议。

政府敢为人先,群众积极响应。年12月9日,全工委所辖党峪、娘娘庄、地北头、鲁家峪四个公社抽调的名精壮劳力组成第一支水利工程施工专业队,进行输水隧洞一一登攀洞的施工,开启了东风渠建设的序幕。输水隧洞进口以折线形式由黄土岭村北开始,经东水头村,至上马峪村西出洞口,流经石家峪村南,洪家屯村东,跨登攀渡槽、活愚公渡槽,过狼山关、羊田、地北头、义王主、前山屯,至鲁家峪村南。最初工程设计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东水西调”主干渠工程,第二期“东水西调”16条支干渠工程,第三期“南水北调”第二干渠工程。

山高路远,地形崎岖,渡槽成为工程的主体建筑。渡槽又称高架渠,是一组由桥梁、隧道和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东风渠在当地老百姓口中亲切地称为“大拱”。由党峪、娘娘庄、地北头三个连队施工的登攀渡槽是东风渠最长的渡槽,位于洪家屯东山坡至石家庄西山坡之间,全长2.2公里,由54个大拱、个腹拱、46个圆拱构成,年5月10日完工。凌云渡槽(鲁家峪)是主干渠尾部一个较大渡槽,由鲁家峪连队承建,座落在鲁家峪村南,年6月始建,年5月1日建成。活愚公渡槽是主干渠最高的渡槽,座落在狼山关村东,石家庄村西两山之间,长米,平均高度20米,最高处28米,年3月初,调集4个连队大会战,7月底完工。继活愚公渡槽之后,至年底,在主干渠内又修建了聂口渡槽、采石场渡槽、羊田渡槽、新庄子水库渡槽、核桃沟渡槽、二郎庙渡槽。至此,主干渠九座渡槽全部竣工,总长度米。立新渡槽是立新支干渠的重点工程,座落在石家庄南北之间,年8月15日因支撑加固失误,发生“5孔拱圈和柱墩倒塌”的严重事故,通过及时抢修,至年3月全部完工。

除了主干,还有4条支干连接无数沟渠,将水源分配到田间地头。立新支干从登攀渡槽西头取水南流,过立新渡槽、狼山关小塘沟,立新村西,至南新庄东大港,全长米,建有大小建筑物19座。党峪东支干从登攀渡槽东头取水向北,经过洪家屯村东,甘草峪村西,至大党峪红石沟,全长米,修大小建筑物28座,可浇地亩。西山口支干,从狼山关(活愚公)渡槽西头出口取水,穿越山洞流经西山口、牛家峪,至小党峪村北,全长米,附属大小建筑物16座,灌溉面积亩。鲁家峪支干接主干尾部,经东峪村西,流入鲁家峪扬水站蓄水池,扬水后分两支,一支流向东峪北山,一支流向龙宝峪至北峪村西,全长米,拥有大小建筑物18座,灌溉面积亩。年4月底,干渠基本竣工,同时还完成了仰山、洪家屯、狼山关、新庄子、义王庄、西枣林6条支渠的开挖和部分浆砌工程,总长米。

开隧洞架渡槽,修盘山明渠。没有专业施工队,只能全工委总动员,施工力量以民兵为主,农忙兼顾生产,农闲集中突击,技术人员分到各社分管的渠段上,负责施工质量检查,用料管理事宜。为了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最多时出工达万人。没有施工图纸,工委协调县武装部借来军事地图;没有资金,自筹资金兴办企业创造收益;没有设备,土法上马自己制造。架渡槽、凿隧洞及打眼放炮没有经验,专门派人到赵州桥、林西煤矿、赵各庄煤矿参观学习。没有人才,就在当地广泛招贤纳士,就地选拔培养,能请的请,能借的借,石人沟一位不留名字的马姓隧洞技术人员、京西建飞机场的技术工人王全、王图顺,上关水库测量人员的王永平、附近村子的能工巧匠,能够发现的人才全部聘用。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老手带新手,大家干中学,学中干,涌现了很多自学成才的技术能手。垒砌20多米高的渡槽柱墩和大拱,没有脚手架,只能凭借自制30多米高的独杆摇臂,把人和石料吊上去,人在上边倒搬着垒,开始由于技术不熟练,4天砌一层墩腿还发抖,但没人叫苦叫累。在架设李庄子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渡槽时,因为没有经验,请江苏的一个吊装队请来一算,一个流量的渡槽得花50多万元,时间需要二至三年,花钱太多,时间又长,不能用,又介绍迁安大化的专业吊装队,也不敢承接。听说人称“小神仙”的机电组组长、共产党员王左召同志自制修理的机器和零件就有成千上万件,就让他解决问题,在机电组全体同志紧密配合下,通过反复研究,试制成一个带跑道的塔吊底座,又用废旧角铁焊接成一个40米高的塔型臂杆,连同一台电动卷扬机和一台手摇式卷扬机组装成一台自制的土吊车,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吊装任务,没花1分吊装费。共产党员、复员军人李友国从东风渠开工的第一天起,始终奋战在第—线,在开凿老虎岭隧洞时,他舍生忘死去作业面排险,在洞壁透水时不顾塌方危险,用自己的棉袄堵住了透水窟窿。他高烧40医院,输液两天稍见好转,就恳求医生批准回到工地。他的大拇指指甲被砸掀开了,包扎后照常施工,大家都称他是“铁人”,多次被评为县、市劳动模范,年1月被评为出席省劳模,光荣地出席了河北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年9月16日,渡槽工地成立了由44人组成的青年突击队,其中女青年37人,平均年龄21岁,年底发展到65人。这些从未跟石头打过交道的青年姑娘,凭着早日建好东风渠的一颗赤胆忠心,很快掌握了技术,抡大锤开凿料石,登高爬险砌筑柱墩、拱圈,处处打硬仗。由开始的一天砌两层、四层,达到一天砌六层。这些姑娘胆大心细,手脚灵巧,既保证了质量,又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在突击队在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她们被命名为“渡槽工地的一支尖兵”。22岁的女队长石继凤,胆大心细,泼辣勇敢,与对象约定渠水不通,婚事不办,几次推迟婚期,风雨无阻,事事领先,年4月被评为出席县、市的劳动模范,并在唐山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双先会上作为代表发言。

在施工中,处处坚持勤俭的原则,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在工地上办起了简单修配车间,建立了技术革新小组。没有炮药自己制,机具坏了自己修,没有拱架自己焊,没有师傅自己干。先后为革新机械制做了游锤、抱闸、卷扬机、安全灯、土吊车、绞磨、独杆摇臂、起吊机、鼓风机等上百种工程设备和机具,大大节省了开支。仅自制炮药一项,就节约资金30多万元。年10月,隧洞指挥部为解决爆破用药问题,在东水头村筹建了—个炮药厂,由十几名从事文艺工作的青年姑娘组成,她们白天制炸药,晚上编排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定期到工地或大会前宣传施工中的好人好事。

年7月28日3点42分,唐山地区发生7.8级地震,东风渠工程建设受到波及。但在震灾面前,全区干部群众只用一个来月时间重建家园,迅速在工地搭起了指挥棚和简易宿舍,于8月下旬全部恢复正常施工。唐山地区震毁大型水利工程指挥部对东风渠的震后工程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将该项工程列入了引滦入还地方水利基建工程,及时拨来了物资和震毁款。从年5月至年底,4年内分期分批拨给东风渠工程补助款.54万元。年县水利局派人接管主要施工技术。上级的支持保障了东风渠主体工程的正常施工。

修建东风渠仅一、二期工程就需要筹资多万元,全党峪地区多口人,平均每人得多元,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刚开始,有人被这个数字吓住了:“修东风渠好是好,国家啥时给钱啥时搞。”针对资金问题,工委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对本县西铺村“三条驴腿创业穷棒子精神”的批示,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资金的办法。最后党委决定:一不能从群众中自筹,二不能伸手向上要,就自力更生,依靠当地资源开办企业,为建设东风渠筹集资金。为了发动群众,及时总结推广了李庄子大队自力更生办企业的经验,大力兴办社队企业。全区社队企业生产项目由93个增加到个。在巩固发展社队企业的同时,工委从年冬开始,采取社社联办的方法,先后办起采石场、砖厂、轴承厂、农机修造厂、农机站、打井队和农机供应站、小水泥厂等8个企业。到年底工委办的副业税后利润达到90万元至万元。工委、公社、大队三级工副业纯收入达到万元,修建东风渠70%的资金是靠办企业的自筹资金。

为了调动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工程本着前后方兼顾的精神,合理地解决施工群众生活费问题。打洞工人因在井下作业,艰巨危险,每完成一个标工给5角生活费,全部由工委负责;架设渡槽工人属高空作业,难度较大,每完成一个标工补助4.5角,由三级负责(工委补5分,乡镇负担2角,大队负责2角);明渠工人完成一个标工,拿到4角,均由大队和生产队负责。吃粮标准:除本人自带一斤口粮外(吃不到一斤的由大队和生产队补到一斤),不分隧洞、渡槽、明渠工程,每完成一个标工,保证吃到2斤。工分采取分级评定方法,共划为五级(一级为10分,二级为9.5分,三级为9分,四级8.5分,五级8分)。本着外勤高于内勤原则,水利专业队得的工分比后方社员提高20%。通过核算,民工补助费一般都在9角至1元,个别的可达到1.5元,在当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动用储备粮几百万斤。民工们得到了生活补助费和粮食补助,对解决家庭温饱起了很大作用,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工程进度突飞猛进,工效提高两倍。

东风渠因为工程巨大,缺少施工经验,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伤亡事故,为工程积累了令人痛心的安全教训。年5月,地北头隧洞连队在开凿12号井施工中,因卷扬机刹车失灵,将义王庄村的管明文和地北头村的张继生二人摔伤致死。从此,施工指挥部决定,将原来用角带做传动装置的卷扬机一律改为齿轮传动装置,确保安全施工。年11月,娘娘庄隧洞连队在开凿4号竖井时,因卷扬机轮子滚键,将上峪村的刘起、李凤国、丁各庄的席贺志3人摔伤致死。年8月,党峪渡槽连队在开凿料子石的山场上,因吸烟点燃黑药库,使洪家屯村的张保玉和湛庆付二人严重烧伤,经医院抢救,医治无效而死。年11月16日,河北省委书记王金山专程到东风渠工地视察工作,到施工现场视查了登攀渡槽,隧洞出口扬水站、七号竖井及其它地面建筑物,在肯定东风渠工程建设成绩的同时,要求再加一把劲和注意安全施工。东风渠的桥墩上,永远浇筑着着为改变家乡面貌而牺牲的农民兄弟的鲜血!

从年12月9日开始动工动工,历时4年多,年4月20日,东风渠第一期工程建成试通水。男女老少兴高采烈来到渠旁,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眼含热泪地说:“真没想到哇!凡人也能牵龙王。过去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今天变成了现实。真是愚公能移山,天河落人间啊!”5月1日,工委在洪家屯村南组织召开万人参加的东风渠主干工程竣工通水剪彩大会。省、地、市、县的领导和友邻单位都亲临大会致贺词,解放前曾在党峪地区坚持武装斗争的李运昌也赶来祝贺。县委书记朱长欣为大会剪彩;工委书记王东平作了大会报告;东风渠电影队文艺宣传队以及遵化县评剧团分别演出文艺节目;党峪供销处和各供销社都到现场举办物资交流,现场的气氛充分表达了群众的喜悦心情。早晨8点钟,启动进水闸门,三个流量的清泉水,穿过了隧洞,跨越了渡槽,沿着明渠线路正常运行8个小时,于16点30分流到渠尾鲁家峪。至此,声势浩大的遵化东风渠工程告一段落。整个工程包括干渠1条,长22.5公里,支干渠4条,开凿隧洞隧洞5处,米,架设渡槽架渡槽15座,总长米,开挖和衬砌渠道米,建成扬水站1座,节制闸7座,分水闸11座,泄水闸4座,各种桥涵51座,同时完成了6条支干渠大部分工程,完成工程量立方米。此外,还凿通了一个直径4米,长米的公路隧洞,建中小型石拱桥14座,修筑了从唐遵公路通往主干渠首尾的沙石公路3条,全长32华里,治理了“东风河”,治沙造地多亩。后来又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即“东水西调”的大部工程,包括16条支干渠工程,全线贯通总长米,完成工程量立方米,经河北省省水利厅鉴定为优质工程。第三期工程“南水北调”的第二干渠,原计划从80年(第二期工程竣工后)开始,到年春全部竣工。全长米,其中有隧洞6处,长米,中小型渡槽3座,长米,扬水站1座,各种闸、涵、桥梁36座,工程量为立方米,后来因为形势的变化,第三期工程中途停止,造成了半拉子工程,至今南水北调没能实现。

年7月,唐山市水电局批复“党峪东风灌区防渗配套计划”,东风渠支渠配套工程纳入河北省水利厅万亩以上灌区防渗配套工程计划之内。年3月,东风渠工程修建指挥部撤销,建立东风灌区管理处,实施企业经营,自负盈亏。此后的几年,由国家补助资金,先后实施了灌区防渗配套工程、柱墩加固等工程,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年12月,河北省84个万亩以上灌区评比,东风灌区被评选为全省灌区管理先进单位,灌区主任李道明同志被评为省级先进模范。年春季又遇大旱,邱庄水库水位降到海拔57米以下,趁此机会,灌区及时组织人力进洞检查,对发现的竖井口有堆积物、井壁塌方、进水闸门封闭不严、部分渠墙倒塌等问题进行处理。到年底,东风渠基本上完成了支渠配套,包括支渠32条,大小建筑物座,完成工程量.76万立方米。投入人工.52万个,大车工20.92万个,总投资.0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0万元,灌溉面积2.92万亩。后又因水库分配水减少,效益面积缩减为3万亩。年实际灌溉面积为2.8万亩,为改变党峪、地北头两镇的农业生产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亩产量由年的公斤,增到公斤,果品总产也由年的吨增到吨。4年12月至年11月唐承高速公路施工,由于高速公路将下穿该渠,不得不对其进行局部拆改。为了保护这一人文景观,指挥部专门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决定将东风渠局部拆除四孔,并在原址上按原建筑风格改建为三孔,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先加固后拆改的措施,对渠身进行全程物理仪器观测,从而保证了局部拆改万无一失,既满足了承唐高速下穿东风渠设计要求,又保持了东风渠这一人文景观的原貌。

如今,遵化党峪镇已经被誉为“京东水果第一镇”,每年3、4月份,党峪镇桃花山上万亩的野生粉白桃花竞相开放,在收获的季节,各种常见的不常见的水果挂满枝头,干鲜水果一应俱全,党峪、地北头山区成为旅游休闲观光景区,应该说东风渠的作用占据了重要一环。

遵化县(今为县级市)党峪地区,这个著名的冀东革命老区,当时冀东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战争年底与邪恶势力作出不屈不挠的抗争,可歌可泣,在当时国民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硬是凭着党峪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颗艰苦奋斗的红心和一双改天换地的铁手,硬生生地拱出山间天堑一道清泉,让高山低头,令河水改道,创造了遵化水利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气势恢宏,和县域北部的长城一起组成了雄伟的景观,尽管在当时和现在仍有些争议,但这座上世纪曾经造福遵化人民的宏大水利工程,如今已成为遵化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党峪人改造大自然的艰苦创业精神更像一座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给后代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寂寞看风

您的喜欢,就是鼓励,谢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