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m.39.net/news/a_6205102.html 英雄可以无名,历史必须真实 路福贵 我党我军久负盛名的“破译三杰”之一——红军红星奖章获得者邹毕兆,在一些地方历史传记中以讹传讹,把他为毛泽东提供情报保障从而挽救红军挽救党的英雄事迹全部失传。当今,我们在学习党史活动中,必须正本清源。因为,英雄可以无名,历史必须真实。英雄虽然无名,那段历史却可以永久铭刻在人民心中;英雄从来无悔,却可以激励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我八十岁后才发现老上级是红军英雄 我是一位已经离休26年的老人。年10月,我就认识了带领我们南下的湖南邵阳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邹毕兆。他带领我们名南下干部进入邵阳。当时,我是中共邵阳县委秘书处干事。年,邹毕兆转业任中共邵阳地委副书记。我调邵阳地委办公室。四年后,我调任绥宁县委副书记,他经常来指导工作。他是我五十多年的老领导。我一直想学习他的英雄事迹,却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我党我军最核心机密,绝对保密,而邹老本人又是保密模范,因此我只是略知皮毛。我问他为什么荣获“红星奖章”?他说:“因为红军发明‘秘密武器’,上级规定保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 年8月1日,邹毕兆荣获三等红星奖章。 一直到了年,中央有关部门宣布红军无线电侦察工作解密,我两次重走长征路,造访红军后代,看到了邹毕兆亲撰的回忆录、照片、勋章。我才得知:邹毕兆不仅是我党我军绝对保密六十多年的“绝密武器”;而且是中国工农红军最高荣誉“红星奖章”获得者(全国仅人);是四渡赤水战役中参与破译密电90部让“毛主席指挥真如神”、从而挽救红军挽救党的“破译三杰”之一;是在张国焘以武力威胁党中央时被毛泽东点名随身带走“北上”、参与提供准确情报打好“直罗镇战役”为中央奠基大西北、为东征、西征和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提供情报保障的红军英雄。 湖南省邵阳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年9月) 开国大校邹毕兆 湖南邵阳,一位天才热血少年邹毕兆,15岁参加红军,作战勇敢,学习积极,参加红军总司令部举办的“无线电训练班”。经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亲手培育,耳提面命,经过红军大熔炉血与火的锻炼,终于成才,脱颖而出。 他不仅炼出“火眼金睛”,而且炼出“千里眼、顺风耳”,在波诡云翳的太空中纵横驰骋。中革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29岁)、破译科长曹祥仁(19岁)、破译科副科长邹毕兆(18岁)被称为“破译三杰”,荣获红军最高荣誉红星奖章。周恩来、朱德亲自颁发。三位红军英雄在破译敌军密电的“人类智慧最高级的搏杀”中,使用了后来专家总结出来的“综合分析法”、“频率分析法”、“复合猜字法”、“归纳破译法”等四种破译方法,破译敌军密电成功率百分之百。 邹毕兆亲手记录了中央红军破译工作成果,取名为《心血的贡献》。 被我军珍藏在技侦部门档案馆,成为“镇馆之宝”。册中记载:从年10月至年1月,军委二局共破译蒋、湘、粤、川、桂、黔、滇、马鸿逵、张学良等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各种密电达个。平均每月17个。军委二局,被毛泽东称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红军在年1月20日离开遵义至5月24日巧渡金沙江,红军在四渡赤水之战中,共计破译敌人密码高达90本,平均每天0.7本。破译密电,为毛泽东“平生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保证。毛泽东运用高科技,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毛泽东为二局亲笔题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习英雄,捍卫英雄 我年离休,中共湖南省委聘请我为党史联络组成员。 年6月,省委党史联络组娄邵组长谢新颖(原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带领我们到邵阳巡视,他指示我们应当“把邹毕兆同志列入党史人物专栏单写”。我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强调“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年,我两次重走长征路,学习红军老英雄邹毕兆。我造访红军后代,看到了邹毕兆亲撰的回忆录、照片、勋章。 邹毕兆回忆录写于年,题目叫《玻璃杯》。他第一句话就说:“毛泽东说:“和蒋介石打仗,我们是玻璃杯押宝,看得准,赢得了。这个玻璃杯就是破译敌人密码工作”。 邹毕兆回忆录说:“二局的工作,对蒋介石总部的所有活动,包括意图在内,都是了解的。蒋介石的首脑机关和凡配有电台的师旅以上的司令部,他们干什么,只要通过电报,我们也就知道什么”! 曾经当过红军团长、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后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语重心长地说:“我曾长期在各级军事领率机关工作,对技侦情报工作的地位、作用有着深切的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说,准确及时的技侦情报,加快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进程”!(总参三部《来自历史深处的报告》年版第1页)。 张震进一步指出:“密码破译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上) 毛泽东为军委二局定性:“没有二局,长征胜利是难以想象的”!“二局是长征中黑夜走路的灯笼,我们是打着这个灯笼长征的”。“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七十年后,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遵照党的安排,拉开“绝对保密”70年的历史帷幕,我们发现:湘中热土,人杰地灵,建党百年,于斯为盛。邹毕兆,湖南现代史中,最耀眼的一位为我党我军提供敌军最核心机密的传奇英雄! 在年至年,笔者学习研究红军破译英雄, 有20余篇纪实文章发表在全国优秀党史期刊。 为了给红军无名英雄续传,我不仅在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刊物上宣传,还在湖南省委主管的《新湘评论》、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的《湘潮》、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的《黔山红迹》、以及全国很多优秀党史期刊《党史纵览》《党史博览》《文史博览》《中国人物》《党史文苑》《档案时空》等,发表有关红军英雄邹毕兆的纪实文章20余篇。在上述这些展览和文章中,都明确指出邹毕兆是中革军委二局破译科副科长,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为毛泽东挽救红军挽救党,做出了特殊贡献;长征胜利时,年9月,邹毕兆因为战功赫赫,被提拔为红军总司令部二局破译科长(总参三部《来自历史深处的报告》页)。 尊重历史,必须捍卫英雄 我在研究撰写《红军破译英雄》党史时,既发现《中央党史研究》《党史博览》《党史纵览》很多党史期刊对“破译英雄”的肯定,也发现了一些搜索网站、甚至是政府网站《邵阳名人》《新邵名人》网站、特别是点击率高的《百度搜索?百科》,却在主观臆断说:“邹毕兆随第六军团参加长征”,有的甚至说:邹毕兆在红六军团担任“报务员”,把邹毕兆参加长征的时间、单位、职务全部搞错。把邹毕兆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大前提搞错了,也就抹掉了“破译三杰”成为毛泽东挽救红军挽救党的“秘密武器”、为党的事业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真实。 “破译三杰”中的曾希圣、曹祥仁,建国后分别担任安徽、浙江省委书记,工作劳累,再加上十年动乱中遭受冲击,英年早逝(曾希圣-享年64岁、曹祥仁-享年61岁)。他们生前没有写过回忆录。邹毕兆虽然因为红军时期营养不良、用脑过度造成“脑中有一万只虫子叫”的神经官能症,但是,他坚持工作,从来不向组织伸手,高姿态包容对待多人误解,默默地在邵阳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子女”,从来没有透露他是“破译敌军密电部”、获得红星奖章的红军英雄,更没有向组织伸过一次手,淡泊名利,坚强地活到85岁。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动手撰写了万言回忆录《玻璃杯》。党史作者曹冶(破译三杰之一的曹祥仁的儿子)、伍星(无产阶级革命家伍修权女儿)两位教授对邹毕兆回忆录《玻璃杯》评论为“三最”:“是现存记录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最为详尽、最有见地、最具史料价值的权威性文献。我们对邹毕兆的这一重要贡献深怀敬意和感激”。 曹冶、伍星两位专家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的《中共党史研究》上撰文说:“由于二局工作的特殊性质,作为隐蔽战线的战士,曾、曹、邹等人长期默默无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有中央最高领导了解他们的功绩。现在,随着老一辈故去,尘封的历史更不为人知晓。而在目前出版的某些有关书籍中,红星奖章获得者、中央红军首任破译科科长、军委二局第二任局长曹祥仁竟被抹去,另一名红星奖章获得者、破译专家邹毕兆也仅仅是一名小小的报务员。这是有侼史实的”(《中共党史研究》年第1期61页)。 捍卫英雄,就是尊重历史 记述历史,必须真实。一些媒体网站坚持“邹毕兆随第六军团参加长征”而不是“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矛盾说法,已经造成误解。特别是作为“邵阳名人”发布的某些“政府网站”,影响更大。 “四渡赤水纪念馆”不仅展出“破译三杰”大照片,而且在说明中大段摘录了邹毕兆回忆录《玻璃杯》中的历史真实纪录。 年9月,八十七岁的路福贵,受贵州省有关方面邀请,来到贵州省“四渡赤水纪念馆”,这里是国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不仅收藏了我发表在全国很多党史期刊上有关红军英雄邹毕兆文章、千方百计找到我的电话,要走了邹毕兆万言回忆录《玻璃杯》,而且专门布置了“中革军委二局破译敌军密电,为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提供情报保障”的展区,专门布置了“破译三杰”(包括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的大照片展板,塑造了“破译三杰”正在破译敌军密电时的塑像,展出了四渡赤水时的无线电侦察台实物。四渡赤水纪念馆,积极进取,实事求是,难能可贵。 在该馆《四渡赤水》期刊年第四期,既刊登了红军英雄邹毕兆撰写的回忆录《玻璃杯》(40-46页),同时刊登了路福贵撰写的党史纪实文章《为长征胜利做出特殊贡献的英雄邹毕兆》(48-52页)。 “四渡赤水纪念馆”还根据邹毕兆回忆录、路福贵撰写的党史纪实文章《为长征胜利做出特殊贡献的英雄邹毕兆》内容,制作了红军中革军委二局开展无线电侦察的立体雕塑实物展览。 但是,“四渡赤水纪念馆”在年第4期《四渡赤水》期刊上(47页)也同时刊出了《邹毕兆简介》(下文称简介。原文注明:来源:邵阳市政府网站)。 这个《简介》刊出后,很多读者提出了三大问题: 第一,为什么这个《简介》说邹毕兆“年10月随王震率领的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不是邹毕兆回忆录中“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呢? 第二,红6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长征出发时间,实际是年8月7日(《红军长征在湖南·纪略》湖南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第5页),根本不是《简介》中所说“年10月”。 第三,这个《简介》不仅把邹毕兆参加长征的时间、地点、职务全部搞错,更重要的是,中革军委二局“破译三杰”之一的红军英雄邹毕兆,从第三次反围剿到长征胜利结束能够破译敌军全部密电、在四渡赤水战役中参与破译密电90部,让“毛主席指挥真如神”,从而挽救红军挽救党、在张国焘以武力威胁党中央时被毛泽东点名随身带走“北上”、参与提供准确情报打好“直罗镇战役”为中央奠基大西北、为东征、西征和三个方面军胜利会师提供动态情报等等赫赫战功,全都变成空白。 英雄淡泊名利,可以无名,因为英雄本人立党为公;但是,历史必须真实。因为历史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人民期待从红军英雄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 年第四期《四渡赤水》期刊47页,刊载了《邹毕兆简介》(原文注明:来源:邵阳市政府网站)。 红军英雄被埋没的原因 问题何在?我们必须正本清源。当年红军破译敌军密电,确实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因为对敌斗争需要,中央领导多次下令“绝对保密,上不告父母,下不传子女”。内部流传:“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烂在棺材里”。当年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这在当年生死决斗中绝对必要。但是,进入21世纪解密之后,由于隐蔽战线原创资料稀缺,我们对红军英雄人物的宣传又没有及时跟上。新生代有很多历史叙述,语焉不详。有人主观猜测,有人以讹传讹。以致长征胜利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对毛泽东挽救红军起过不可替代作用的破译英雄,在一些地方网站、甚至是地方政府网站中仍然不能显露真容。 拉开尘封了70多年的历史帷幕,人们才发现在历史长河中,蕴藏着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无限辉煌。 年6月,邹毕兆亲自为毛泽东主席拍摄的照片。 徐向前元帅晚年时说,“我们党史军史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对隐蔽战线、情报战线反映不够。我们打了一辈子仗,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的提法心悦诚服,但是,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是以情报为基础的”。“而现在我们对这方面的斗争要么反映不够,要么反映不够真实”(年5期《新华文摘》《隐蔽战线后代恳谈会》98页)。 幸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布署离休老同志撰写回忆录,这样才还历史以真实。这样才使得像邹毕兆他们这样的一些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建立过特殊功勋的人,长期隐秘在历史长河之中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得以“存史,资政,育人”。 年军委二局部分同志在陕北。前左一为戴镜元,左二为王永浚,左三为曹祥仁;中间立者为邹毕兆。 湖南省委聘请我为党史联络组成员,我感谢党的信任,我有责任把邹毕兆的英雄事迹,按照“党史姓党,党史为党,党史护党”精神进行回忆、研究、整理,向党汇报,提供给永远在路上、进行新长征的后来人。 作者介绍 路福贵,年生,河北省丰润县人。年5月参加革命。随冀东南下干部工作团入湘。在湖南省邵阳县委干事、办公室主任、邵阳地委常委秘书、绥宁县委副书记、邵阳县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省环保局副局长等岗位工作。离休后,被省委聘为“党史联络员”。天津市十佳读书家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