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明清盐山八大家

文/高俊明

盐山八大家族起于明,兴于清,是盐山县明清两代、方圆百里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门望族。人们把狼洼赵⑴,赵毛淘孙⑵,后街刘⑶,刁庄张⑷,角子李⑸,韩集韩,南关王,长盛刘习惯称为盐山八大家。近几十年由于区划调整,有的盐山八大家族人所居村子已从盐山划出,为尊重历史之故,仍沿用旧称,在此特做说明。在明清两代的五百余年中,盐山八大家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田产广置、佃户众多;科第人数彰显望族之势,朝中为官者世代相连,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古代谚语之说。

为了使大家对盐山八大家有一简单了解,此文只做简介,列举八大家中族人为举人、进士或为官七品及七品以上者及有著作传世者,由于资料所限,八家介绍详略不一,难免挂一漏万,各位读者权当消遣解闷。张、李、王、韩四家因可查史料较少,难免有错漏之处或所列名单中有同姓不同宗者。

本文如与史实有出入,纯属无心之为,请勿见怪。还望八大家族族人及方志专家指正,如有祥知人士,请给予精准的表述。

一、狼洼赵

狼洼赵,其原籍滦州西土尔坨,明永乐初迁盐山东赵庄,现狼洼赵氏一族主要分布在盐山县东赵庄、玉皇庙、故城赵、王木庄、大小南马村、刘家牛、李小营、旧县;黄骅市赵子札、乔家庄、西白庄、狼洼、阎隆、北贾象、西孙村、苗庄子、中留村、大街北、关帝庙、财神庙、慈庄、王曼、冲寺口、张常庄;海兴县丁村、辛庄、高湾、尤村、马厂、刘庄子等以及黄骅海堡、中捷农场、孟村、南皮、青县、沧县、廊坊、玉田乃至山东一带、天津南郊、北京周边等。

狼洼赵属“中北赵”,据记载,科甲共有“进士三,拔贡四,庠生三百九十八”之称。其中进士有赵奋霄、赵炯、赵文瀛;举人有赵书、赵洪录、赵两、赵元福、赵兴祖、赵汝辑、赵文正、赵南琛、赵廷翰、赵德舆、赵志遂、赵钟麟、赵克柔;贡生有赵洋、赵行可、赵范可、赵三捷、赵之杰、赵式闵、赵然、赵衔、赵丙、赵廷干、赵文胜、赵步汶、赵步淇、赵象韩、赵雯。

方志记载的赵姓七品及七品以上为官者有:明代赵行可,历任忻州同知、泾州郡守;赵润,卫辉府通判;赵书,新化知县;清代赵奋霄,江苏丹徒知县;赵炯,广西来宾县知县,著有《香鱼山房诗草》;赵廷秀,候选运同;赵廷琳,候补布政司经历;赵文瀛,河南西华县知县;赵两,山东观城县知县;赵廷炎,国子监学正;赵廷翰,福建建阳县知县,著有《墨庄文集》、《四书语录汇解》;赵衔,乾隆初拔贡生,著有《遂轩诗稿》;赵元福著有《寒山诗草》。

二、赵毛陶孙

孙氏原籍顺天府蓟州丰润县,明永乐初迁居盐山,孙氏家族以孙葆元为代表,可谓世代文化世家。孙姓望族自明崇祯至清同治年间,五代七人中式进士,二人选翰林,二百余年,人成秀才,22人成贡生(可应朝考),13人中式举人,可谓文风炽盛,科第相望,时有民谣“一门七进士,叔侄二翰林”。

孙氏家族的七位进士分别指:明崇祯年间孙玮、嘉庆年间孙敏浦、孙鹏九、孙述庭、道光年间孙葆元、孙鸣珂、同治年间孙承烈。叔侄二翰林指孙葆元、孙鸣珂。

在海兴孙氏家族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孙葆元。

孙葆元(--),道光年间翰林院学士,晚清大儒,官至兵部尚书,年中举人,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曾做过咸丰皇帝的老师,有“老主同年少主师”的美誉。他“累司文柄”,曾为乡试正主考、文会试大总裁和武会试正总裁,屡充殿试、朝考阅卷大臣,摄官兵部尚书,诰授光禄大夫。

孙玮是崇祯甲戌年明通进士,为孙家的第一个进士。同治《盐山县志》载:(玮)“明朝崇祯癸酉年举人……中明通榜者三(甲戌、丁丑、庚辰),国朝定鼎,隐居不仕”,说孙玮在清朝建立以后隐居起来,不再出来做官;孙敏浦,嘉庆戊辰科进士,任安徽婺源知县,己卯科江南同考官;孙述庭,嘉庆己卯科进士,孙葆元叔父,官山东即墨知县;孙鹏九,嘉庆丁丑科()进士,国子监助教,曾就“垂帘听政”事具折上奏。后因父亲丧事归乡,自此“侍母终身不复仕”;

孙葆元次子孙尚绂,官刑部主事、员外郎,后充金华、宁波知府;孙葆元之侄孙鸣珂,字紫珊。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江西道监察御史,四川夔州知府,河南归德知府,与孙葆元并称“老翰林、小翰林”。著有《据梧山房诗草》,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孙葆元之孙,孙尚绂长子孙毓骥,字展云,号孟远,官苏州知府,以道员补用,三品衔;孙毓骏,官九江府知府;孙承烈,吏部员外郎;孙鉁,字璞卿。同治九年举人。官山东邱县(今属河北邯郸)知县。著有《梅坪诗草》;孙翥,道光二十年贡生,著有《瓣香斋文稿》;孙卿云,咸丰四年贡生,著有《四书五经传注阐补》。

三、后街刘

祖籍永平府滦州,明永乐二年迁入盐山县菜园镇(现黄骅旧城才元村),后迁入盐山县城东关后街。故有“后街刘”之称。盐山县清朝拔贡⑸共三十一人,“后街刘”自出拔贡六人,为诸家之最,以下是六人简介:刘泽霖,官汉中府同知、凤翔府知府,著有《莅风简言》四卷;刘肯武,刘泽霖长子,陕西清涧县知县;刘体临,知县;刘锡晋,知县;刘曾珂,甘肃秦州直隶州州判,著有《梅舲印谱》2卷;刘传任,上蔡县知县;自刘泽霖至刘传任嫡传八世,可为拔贡世家。“后街刘”的代表人物还有:刘静年,乾隆初贡生⑹,著有《芳州草堂诗存》;刘曾璇,刘静年之子,乾隆年五十七年()举人,官甘肃秦安知县,所著甚丰,有《春秋书法比义》11卷,又有《易鉴补遗》2卷、《稽古录》、《随学录》、《莲窗书屋文集》、《莲窗书屋诗集》、《莲窗书屋赋集》若干卷;刘曾璈,乾隆五十九年举人,官高阳县教谕,著有《历代说约》、《吾南草堂诗文集》;刘曾璇之子刘庆元,嘉庆二十三年副贡生,历官博平、纳溪、仪陇知县,后升川南同知,著有《春坛诗草》;刘庆元之弟刘庆凯,道光六年进士,历任金乡、东阿、阳谷、历城知县,济宁州知州,济南、泰安、武定知府,著有《槐南书屋诗集》、《高故辑存》;刘溎焴,刘庆凯之子,咸丰五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擢员外郎,镇远、漳州知府,著有《沅江稿》、《得所得庵诗草》;刘溎洮,山东候补知县;刘溎炡,贡生,著有《经解渊海》;刘曰萼,道光二十年举人,解元⑺,官新河县教谕,武强训导,著有《箧山诗草》二卷。

四、长盛刘:

盐山县仁村(今属黄骅市)刘氏家族,明永乐年间由滦州雅鸿桥(今玉田县雅鸿桥镇)迁居盐山,现近支所居村庄主要有:大仁村,故县(东院、西院),搬倒井,刘常庄,中捷辛庄子,后仙庄,方庄子,北贾象,马营,海兴丁村,沧县仵龙堂西卷子,盐山边务,杨小营,大左,大丰,孟村程家林等地。同族村庄有:盐山县刘红庙,蒋红庙,杨红庙,西关外,三皇庙,大南马村,杨龙潭;海兴尤村、献庄、小庄等地。

长盛刘代表人物有:刘景明,字祯符大明万历乙卯科武举人;刘谔廷,字敬甫,咸丰辛亥科举人,同治壬戌科大挑二等,初任直隶保定府望都县训导、教谕;刘醇,字朴菴,咸丰辛亥恩科副榜举人,侯诠州判;刘元庆,字子馀,议叙九品,同治七年因团防出力经各宪保奏钦加五品衔;刘宝均,字铭轩,钦奖六品衔;刘龙址,乾隆六十年(年)已卯科举人,历官固安县、清河县教谕,著有《积善堂稿》;刘之岳,太学生,诰赠奉真大夫浙江丽水县知县钦加知州衔;刘长清,嘉庆辛酉科武举,任兴武督守府;刘锡嘏,字友林,嘉庆十二年(年)丁卯科举人,侯诠知县,著有《弥性堂文稿》;刘金城,字固安,道光癸卯科举人;刘锡彤,字翰臣,道光辛酉科举人,官邹平知县、丽水县知县,钦加同知衔;刘金城,字固安,道光卯科举人;刘钟汗,字陪山嘉庆戊午科举人,拣选知县;刘泽节,字龙符嘉庆丙子科举人,武强县训导;刘云卿,侯铨州同,钦加运同衔,例授韩议大夫;刘毓芹,太学生,官贵州青溪县、兴义县、遵义县等地知县,后候补同知、直隶州署理开州知州、获理镇远府知府。仁村刘氏家族善于经营,早在明朝就办起了“企业”。目前仍有保存完好的“洼股单子、海股单子及庄田大账”,洼产主要是苇子、草料和野味。海产主要是鱼、虾、蟹等海鲜。刘元庆的“海河堂”的堂号名闻遐迩。

五、韩集韩:

韩氏明初由枣强迁入盐山韩集,方志中记载的盐山韩氏举人、进士及为官七品以上者有:

明代:韩镈,举人,隰州知州;韩文,洋县知县;韩甯,泗水县知县。

清代:韩重辉,顺治三年丙戌科进士,官至荣泽县知县;韩峰起,邹县知县,著有《四书解》;韩瑾(乾隆举人),沙县知县;韩珵,候选卫千总;韩以仁(嘉庆举人)国子监学正,著有《四书述义》,《盐山疆域志》;韩汝霞,候选州同;韩波,领运千总;韩汝沛,候补卫千总;韩埕,候选卫千总;韩永澍,领运千总;韩永治,领运千总;韩文远,领运千总;韩之芬,通永镇千总;韩公远,武进士(顺治);韩波,武举人(雍正);韩士宏,武举人(雍正);韩扬会,韩巨源,道光年间武举人。

六、南关王:

祖籍滦州,明初迁居盐山,可以确定为“南关王”的有以下王氏族人:王文栋,明崇祯十六年癸未科进士,官至山阳知县、莱芜知县,著有《介性堂诗文集》;王文桢(王文栋之弟),宣城县知县;王玉(王文栋孙),历任祁州州同、升正定府粮马同判、正定府清军同知,著有《佐治要言》。

方志中记载的盐山王氏举人、进士及为官七品以上者另有:王庆元,道光六年进士第一名,浙江道监察御史,著有《听槐馆集》、《藤署清吟》、《皇华远唱诗集》;王敬业,布政司理问(六品);王宏博,直隶州州判;王之襄,澄迈县知县;王伦正,阳谷县知县;王玉成,楚雄知县;王界,太湖县知县。

七、角子李:

据《盐山县志》载:李氏为汉唐故族。宋朝时期,李氏先祖就在高城县治所大留里(今旧城村)居住,因居住于县城西南角,而得名号“角子李”。永乐靖难,盐山县城毁尽,随治城迁香鱼馆一脉,留居才元一支,一世祖衡,二世祖庸,三世祖九龄,四世祖有八位:琚,暄,珍,琪,琮,珩,玒,玮。方志中记载的盐山李氏(因资料所限,其中有的李氏是否是“角子李”后裔,不能辨别,暂且录之)举人、进士及为官七品以上者有:

明代:李群英,兴武卫千总(六品);李铎,卫百户(六品);李旭,山东蒙城知县;李铭,六安州州同。

清代:李谭,四川会理州知州;李桂林,礼部精膳司主事,李学殖,(今孟村李店子人)山东莱州府陕西孝义厅同知,著有《泉志》、《尚书提纲》;李念兹(今海兴香坊人),四川雅州府知府、浙江湖州府知府;李纯,兵马司指挥(六品);李泽,浙江金衢严道(四品);李长青,古北口参将(三品);李汝翰,援例都司(四品);李之汶,漳县知县;李芳,通山知县;李应诏,礼县知县;李玉典,江山县知县;李宝田,沛县知县。以下为确知的“角子李”一脉:李庸,嘉兴知府;李琚,户部郎中;李琪,泰安知州;李瑄,平江县知县;李珍,繁峙县知县;李铉,山阳县知县。

八、刁庄张

刁庄张氏祖籍江西永丰县(一说山东诸城),六世自盐山张边务分居刁庄(今属海兴),同族村庄有张边务、前刁、田庄、清水沟、孔庄子、张皮、曹庄子、许庄子、杨庄、邓庄子、茶棚、代庄等。

张氏(下面所录为盐山张氏名人,是否为“刁庄张”暂无从分辨)代表人物:

明代:张福光,无为州知州;张绶,户部主事;张镛,监察御史;张柬,清河知县;张纶,长葛县知县;张朝相,邹县知县。

清代:张诠,河南巩县知县,著有《四书印旨》、《陶圃诗抄》、《东周诗草》;张抱遇,临兆府同知;张又良,重庆州知州;张允吉,东昌府同知;张昌龄,德安府知府;张宏玺,弥勒州知州;张之彬,武定州知州;张畲,荣成县知县;张继荣,临朐县知县。以下为确知的“刁庄张”张氏一脉:举人有:张熙,江西南康县知县,著有《小山诗草》;张酌,山西试用知县;张怡曾,乐亭教谕;张泂,山东监库使。,张瀛三,湖南东安县教谕;张肄三;张氏名人还有生于清末的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

注:

(1)今黄骅旧城镇狼洼村。

(2)今海兴赵毛陶镇北赵村。

(3)指原盐山县城东关北侧的后街。

(4)今海兴高湾镇前后刁庄。

(5)拔贡,每十二年礼部由各县,府,省选岁,廪,优贡中年富力强,俊美,品学兼优,家世清白,逐级考核第一者入监科称拔元拨诸司用。

(6)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7)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