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用清纯的诗句构建丰润的世界

――访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张晓楠

采访人:张杰

1、首先祝贺你获得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个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以及少数民族“骏马奖”一样都是中国作协主办的官方最高奖项,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某一阶段的此门类最高水准和基本风貌。这是对你多年来的创作肯定和褒奖,作为本届惟一的诗歌奖获得者,请谈一下颁奖情况和获奖感受。

张晓楠:颁奖情况各大媒介都有报道,就不多说了。要说感受吧,用我女儿的话说有两点:一是坚持给孩子们写诗歌的作者实在不多了,很感慨;二是写得好的诗人全去做评委了,很幸运。哈哈。

2、我一直觉得你是那种才华型的作家,比如你很早便进入了文学创作状态,而且一出手便得到了普遍认可,像《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专业杂志几乎每年都会选发你成组的作品,每年都有作品入选国内不同选本,《人民文学》、《文艺报》等也都编辑发表过作品、做过推介,请谈一下你的创作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张晓楠:这些倒没有认真梳理过。我是企业作者,创作纯属业余,创作时间也断断续续,很难实施自己的规划。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这期间在中学和师范读书。属于校园文学较风行时代,带着同学办文学社团、油印刊物,也写了不少散文、诗歌,还获过全国“十佳校园诗人”,但作品比较稚嫩,多数发表在学生杂志上。这些多数收在了《不凋的张望》里面。二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三五年,在电力企业上班,工作很紧张,管理也严格,有时还免不了加夜班,读书与写作的时间没保证。再加上时代的变迁,一些曾经狂热过的文朋诗友迫于经济的压力和观念的冲撞,纷纷易车更辙。这段时间总的来讲很苦闷很失落,几乎没写什么象样的东西。三是年至年期间,经历、阅历和积累丰富了许多,也有了更多的思索和研究,创作势头开始复苏。每年的创作量尽管不大,也就是写上20首30首的,但创作品质感觉不错,一些作品陆续在《人民文学》、《文艺报》、《儿童文学》等发表,也引起了儿童文学界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