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哈喽,这里是小蓝。

今天将从科普的角度聊一聊皮肤生理学,解析皮肤的基础结构,帮助大家入门医学知识、更透彻地掌握医美原理。

根据真皮结缔组织的纤维排列方向,皮肤具有一定方向的张力线,又叫“皮肤切线”,其对皱纹的形成、皮肤切口和注射方向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由体表至深层方向,皮肤的解剖层次可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层

皮肤的最外层是表皮,可以不断新生,表皮又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

最外层的皮肤细胞是死细胞,其他是活细胞。表皮的作用是起到保护、保湿、

新生,也就是新陈代谢,表皮的新陈代谢直接影响我们的肤质。

基底层分裂不断产生细胞,将原有细胞不断向上推移直至形成角质细胞,最后脱落。这个不断的新生-上移-脱落的过程,就是表皮层的新陈代谢的过程。

新陈代谢的周期是28天,在夜晚22:00-2:00最为活跃。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会变得缓慢,周期逐渐延长至60天,随之带来诸多老化现象,肌肤会变得粗糙,暗哑,缺乏水份,色素沉着。

表皮层微整重点

人的表皮一般3-4周更新一次,皮肤表皮细胞动态变化的每一个环节,只是细胞活动的一部分。

各个环节都必须在整体活动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使表皮始终处于统一和谐、动态平衡的最佳状态。

因此,对表皮层的维护主要靠日常的保养。微针疗法可直接穿透表皮层,通过增加真皮层的养分,刺激基底层的代谢以及清除角质层,对皮肤起到调理作用。

虽然表皮层是微整形注射治疗的必经之路,但是要切记,不得在表皮层行填充剂注射以及肉毒素注射治疗。

表皮内散布着,因此在针穿透表皮层时,痛觉会十分明显,术前的表面麻醉剂的敷贴可有效减轻疼痛。

但由于表皮的屏障作用,表面麻醉剂应至少敷贴30分钟以上才能渗透足量,从而发挥镇痛最佳效果。

真皮层

真皮层是用来连接表皮和皮下组织的。

真皮层由乳头层+三大纤维构成。分别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

作为肌肤的储水库之一,真皮层决定了肌肤的紧实度和饱满度。

胶原纤维负责肌肤的水润和饱满度,如沙发的海绵;弹性纤维体现紧实度,如同沙发的弹簧。

而在乳头层深处,有一层很厚网状层,它们之间界限并不明显,但网状层却是真皮层的主要组成部分。

网状层由大量的粗大呈带状的胶原纤维,纵横交织成密网状而构成,同时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因此真皮层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真皮层微整重点

乳头层离皮肤表面过近过薄,且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神经末梢的各种感受器。当针头在此层穿行时,可明显看到针头的轮廓及颜色,患者会有较强烈的疼痛感。

因此,乳头层仅适用于微针治疗,除特殊情况(如痤疮瘢痕填充)外,不应在此层做填充剂及肉毒素的注射操作。

网状层是真皮内注射(除皱填充注射)的最主要层次。

在网状层内有由表情肌伸入的骨骼肌纤,因此在真皮网状层行肉毒素注射,也可对表情肌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微量表浅注射法”。

皮下组织层

皮下组织又称浅筋膜(fasciasuperficalis),位于真皮与深筋膜之间,是一层厚薄不等的疏松结缔组织,与真皮的深层融合在一。

皮下组织的减少与面部的衰老有着重要的关系,适量的皮下脂肪能使机体显得更加丰满,皮肤更加光泽润滑。

因此,皮下组织层也是注射填充的重要层次,临床上常通过注射填充剂来补充缺失的皮下组织,从而获得外观的饱满丰润。

为什么蓝泽医疗提倡分层注射?

面部不同部位的真皮厚度不一样,所适用的注射深度和填充剂也有区别。

应根据适应症和治疗部位来选择注射产品和注射方法,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二:

肉毒素:浓度、总注射剂量、注射点位与层次深度。

填充剂:分子量、微粒大小、黏度、注射层次深度、用量和分布等。

本篇都是基础的皮肤结构剖析,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更透彻的了解深层知识。

比如说:皮肤结构的衰老和皱纹的出现,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又该从何处入手解决?

我们,详聊。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