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南京公司 总第期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地标,承载着生生不息的人文精髓,凝聚着口口相传的精神品格,展示着欣欣向荣的城市风貌,成就永恒的城市印记。 融创南京沿着每座进入城市的历史脉络,走向城市的未来。三生万物,迎来三周年的融创南京于六城“共话城市印记”的首站,即落于千年古城——南京。 时间将金陵的历史痕迹深深地刻印在建筑之上,每一座建筑都在低声吟唱着城市之魂。真正融于南京千年文化骨血的地标建筑,将承载着南京的记忆,在岁月的洗礼中傲然挺立。 正如南京的城门,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中,它们就像古老的英雄,聆听着那些永不消逝的雄浑歌曲。 清代作家吴敬梓曾久居于南京秦淮河畔,他在《儒林外史》中描述了南京四重城垣的格局与规模。“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 城如身,而门如眼,四方通达由此而出入;城若头,则门若口,熙攘往来而由此吐纳。融创南京将从南京的三座城门里,寻找一个城市时代的印记。 中华门实景图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内城门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它以四道拱门贯通三道瓮城,各道门都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中华门里还设立了27个藏兵洞,战时藏兵三千,平时藏粮万担。现如今中华门最大的藏兵洞已经成为文创基地。 传说在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造南京城墙,地基浮浅,瓮城屡建屡坍。于是向拥有聚宝盆的沈万三承诺“三更借,五更还”。果不其然,城门很快建成,于是取名“聚宝门”。 年,在城门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国民政府将聚宝门改名为为“中华门”。 中华门实景图 中华门外最著名的要数大报恩寺,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曾至此游玩,曾赞道:“表里山川尽,胜寄烟云惬。江光日气饮,世界空明摄。” 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南边交通连接长干桥,北边连接镇淮桥,是旧时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以中华门为界的老门东与老门西,自古便是江南繁华之地。 昔日恢弘的中华门城墙,如今碧玉葱茏。站在城墙之上欣赏秦淮河风光,遥看重新修建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回首还能将金陵城一览无遗。现在的中华门正成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像一位先哲,历经六百多个春秋,依然是那么朴实、厚重,那么深邃、高大。 神策门实景图 神策门现名和平门,位于南京市中央门立交桥的东南角,由于作为军事禁区被封闭了70多年,在明城墙十三座内城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 民间有云“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这个“门栓朝外插”形容的就是神策门。黛青色城砖、木制镝楼、闸口……甚至连两扇大铁门都是当年的原物,时光荏苒,有种恍惚之感。 神策门虽然地处荒僻,但它突兀于玄武湖边,北边紧临幕府山和长江,在军事防守上地位相当重要。年,郑成功率十余万大军,艘战舰,浩浩荡荡,从吴淞口入长江,攻瓜州,克镇江。他抵达南京后,先率部下“绕观钟山,采踏地势”,次日又去祭拜明孝陵,随后在城北的幕府山安兵扎寨,围而不攻。此时,清廷的各路援兵,正加速赶来。7月24日,清军暗启神策门,偷袭明军。猝然一击,明军毫无防备,全线溃败。为纪念此次胜利,顺治帝将一度将神策门改为“得胜门”。 神策门实景图 民国时,此门又改为“和平门”,成为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油库。年后,这里一度作为部队油库,是军事禁区。年,神策门改作公园,对外开放。 如今的神策门已成为一个十朝都会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交融的滨河绿地。灰色的铺砖地与古城墙交相呼应,成片的花木、自然的山石与古城墙相延相续。神策门,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沧桑之后,任凭身旁人聚人散,车来车往,在喧嚣的尘世中静静伫立。 玄武门实景图 南京城中,玄武湖一汪碧水,波光粼粼,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人。年,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为方便中外宾客游览玄武湖,他在靠近南洋劝业会会场的明城墙上开一座新门,即将完工时,端方被调走,张人骏继任。因张人骏的籍贯是河北省丰润县,手下人为了奉承他,便将新门命名为“丰润门”。 丰润门的开辟,是玄武湖历史上的一大转折,大大方便了前往游湖的人们。年,丰润门被更名为玄武门,取意是:“玄武湖泽被民生,玄武门名副其实。”年,蔡元培应邀题写了“玄武门”三字。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唐代诗人李商隐为我们剪辑了这样一段画面:巍峨的城楼上,玉漏报时,早朝已到,却不见皇帝的身影,而皇帝的车驾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此时他在数千名宫女的簇拥下正从玄武湖北的鸡鸣埭口缓缓而归……至今玄武湖边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玄武门实景图 在湖的西南角有一玄圃,展现了南朝建康时期皇家园林的建筑风范,更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瑰宝,被誉为“六朝文化地标”。“古玄圃”建于齐,改建于梁,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私园。太子于园中建亭馆、凿善泉池,邀集各人文学史泛舟玄武湖上,游咏其间,并在此编著《昭明文选》。 从玄武门出发,一路走来,高大的梧桐树和银杏树掩映着秀美的湖景,巍峨的古城墙在翠柏高树的映衬下,别有一番独特韵味。 玄武门实景图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那一座座或留存,或毁弃,或变更的城门,它们是颂扬不朽与传奇,记载不屈与劫难的城市之根、文化之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道。 多年的岁月变迁,使南京的古城门早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时代印记。而我们将把“城市之根、文化之魂”延续下去,抵达更远的未来。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图文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作为推广示意使用,如涉及版权使用,请版权所有人与我司联系;本资料所发布的内容为年07月03日前的信息,敬请留意最新资料。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