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那么方言则是维系地方文化的纽带 旧时,农村人的时间观念不强 几百年或上千年传袭下来的习惯 使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 从事着单调的生产活动 根本不需要强烈的时间观念 生活中所需的时间信息,主要由大自然提供,诸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发水地震,以及高粱打苞,玉米吐胡,公鸡鸣叫,北雁南归,等等。另外,社会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切身相关的一些平常事物,也都是记忆时间和应用时间的凭鉴。因此,在丰润方言中也就产生了一些表述时间概念的词语。 今儿个,咱们就一起再回味这些词,身为丰润人的你,还知道多少? 一日之内的时间概念 [刚擦亮儿]、[起早儿]:天光渐亮,日尚未出,即黎明时分,农户人家此时起床,男人挑水,扫院子;女人点火,做饭。 [日头冒嘴儿]:日出时分,大人喊小孩子们起床,“起来吧,日头冒嘴儿啦!” [早起]、[清早起]:“起”读轻声,早饭时分。 [日头一竿子高]:早饭后的一段时间,如,“日头一竿子高了,咋还不下地干活?” [前半晌儿]、[上半天儿]:上午。 [巳分时间]:即十二个时辰中的“巳”时,9~11点钟。冬日天短,农家人吃两顿饭,猪喂两遍食,都是在“巳”分时间。 [傍晌火]:午初时分,11点钟左右。女人开始做午饭,男人在地里干活此时收工。 [晌火]:中午。 [晌火歪]:午后1点钟左右,如,“都晌火歪了,下地的还没回家吃饭。” [后半晌儿]、[下半天儿]:下午。 [日头平西]:日将落时,下地干活的男人收工回家。 [傍黑期儿]:“期儿”读qir,或变读qianr,意为“时候”。傍晚时候,日已落,有余辉,天尚未黑。 [点灯时候了]、[擦黑儿]:晚上开始之时。 [后上]:晚上。晚饭,俗称“后上饭”。 [黑家]:夜里。如,“今儿黑家作了一个梦。” [一宿儿]:“宿儿”读xiur,意为“一整夜”。如,“今儿觉睡得香甜,一宿儿没翻身。” [前半夜儿]、[前半宿儿]:前夜。 [后半夜儿]、(后半宿儿]:后夜。 [大坐坐儿]:夜间10~11点钟。 [添头遍草]、[添二遍草]、[添三遍草]:多用于冬天夜间表述时间。旧时农民重视牲畜喂养,有“马无夜草不肥”之说。一般在晚饭前给牲口拌上一槽草,到9点左右再添上一筛白草(不拌料),称“添头遍草”。10点至11点间再添一遍草,称“添二遍草”。12点至1点间再添一遍草,称“添三遍草”。 [三更半夜]:子夜,零点。旧时,大户人家宅院内有更夫,一般村庄里也有团丁负责守夜、巡逻,敲梆子报更。一夜分五更:入夜戌时(7点~9点)为一更,亥时(9点~11点)为二更,子时(11点~1点)为三更,丑时(1点~3点)为四更,寅时(3点~5点)为五更。人们需要起早时,可凭梆声,如,“起来吧,四更了。” [三星儿晌火]:夜间。天空有一字排开的三颗亮星,俗称“三星儿”。冬天“入九”的时候,每天入夜从东方出现,天亮没于西方,当零点左右,像中午的太阳一样,高挂南天,称“三星儿晌火”。 [鸡叫头遍]:后夜的时间段,一般根据听梆声、看三星来掌握,但熟睡的人们听不到梆声,阴天的时候看不到三星,最实惠有效的办法是:听窗前公鸡的鸣叫。公鸡体内的生物钟促使其从丑时开始,每隔一个多小时鸣叫一遍,至天亮共叫三遍。如“明天赶××集,起多大早哇?”“鸡叫二遍吧!” [黎雀儿叫的时候了]:黎雀儿,四五月间在丰润的一种候鸟,黑色,体如喜鹊,黎明时候黎雀儿叫,农家依其叫声断定时间。 [小鬼龇牙期儿]: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冬日,此刻气温最低,可把“小鬼冻得龇牙”。 一月之内的时间概念 [今儿个]:今天。 [明儿个]:明天。 [后儿个]:后天。 [大后儿个]:大后天。 [列儿个]:昨天。 [前儿个]:前天。 [大前儿个]:大前天。 [集上]:农村较大的村镇5天为一个集日。人们往往以居住就近的集日为基点来推算时间。如,“到集上那天再说吧。”等于说几天以后再谈。 [集上头天]、[集上第儿天]:集日前后推一天。 [上集]、[下集]:5天以前或5天以后。 [大上集]、[大下集]:10天以前或10天以后。 [十天半拉月]:10多天。 [个月期程]:一个月左右。如,这钱我是借用。个月期程准还你。” 一年之内的时间概念 [过大雁期儿]:初春时节,雨水节前后,正值“八九”。民谚: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丰润的具体说法是: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准来。 [桃花开期儿]:清明节前后,阴历三月。 [春长大日头]:泛指春季。如“青黄不接,春长大日头的,可怎么熬哇!” [鹁儿鸪鸟叫期儿]:鹁鸪鸟(布谷鸟)谷雨节前后开始鸣叫,春末时节,是大田播种的时间信号。 [麦秋儿]:收打小麦时节,一般指阴历五月份。 [挂锄时会儿]:五月底六月初,高粱玉米坌上青,农民开始进入农闲期,称“挂锄时会儿”也称“歇伏期儿”。 [玉术吐胡儿期儿]、[高粱打苞期儿]:仲夏时节,进入伏天。 [五黄六月]:伏天,泛指夏季。 [秋头儿]:初秋时节,阴历七月。也有称为“高粱晒米儿期儿”。 [碌碡翻身儿]:大秋打场开始的时候。 [大秋忙月]:阴历八月,大田作物的收割季节。 [透庄时会儿]:指大庄稼基本收完,可以邻村相望时候。 [秋后]:阴历九月,大田收毕,播种秋麦。 [散活期儿]:旧时地主雇长工也叫“雇活”,在冬至前,柴上垛,粮入囤,一切农活结束,地主让工人回家,称“散活”。“散活期儿”专指农历十月上旬。 [菊花开期儿]:阴历九月。 [十冬腊月]:整个冬季。阴历十月、冬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有时特指三九至四九一段时间。 [天河顺街]:冬季。天河在冬季呈东西走向,夏季呈南北走向。 [天河调角儿]:春秋两季呈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走向。如:“天河调角儿,换裤子换袄儿。” 一年以上的时间概念 [闹红军那期儿]:指年。那年冀东一带举行抗日大暴动,各地组织抗日队伍,都带红袖章,也称红军。 [复查那年]:指年。那年根据《土地法大纲》对土改进行复查。 [发大水那年]:指年。那年沥涝成灾,泥河下游多处决口,丰润西南部地区一片汪洋。 [大跃进那期儿]:指年及以后两年。又特指年。 [吃食堂那期儿]:指年~年。特指年。 [挖津唐运河那年]:年。工程收尾前,工地上一些民工逃跑,加入了当时中国百万盲流大军的序列。如,“××就是挖津唐运河那年盲流到青海的,这期儿人家做官儿当矿长了。” [地震那年]:年。如,“××就是地震那年结的婚。” 其他时间概念 [眨巴眼的空儿]:短暂,几分钟的时间。 [一袋烟工夫]:10来分钟。 [屁大会儿]:谑称时间短暂,个把钟头。 [一程子]:很有弹性的时间段。可以指一二十天,也可以指两三个月。如,“这一程子老没看见你,上哪儿去啦?” [猴年马月]:按干支纪时法,马月年年有,猴年12年一次,意思是十几年以后。如“还帐的日子远去啦,猴年马月再说吧。” [日头从西出来期儿]、[蛤蟆长毛儿期儿]:无限期的意思。 [多咱]:“多”,什么;“咱”,早、晚的合音词,时候。什么时候。 [多期儿]、[多会儿]:什么时候。 [这期儿]、[那期儿]:这时候,那时候。 看完后是不是觉得 自己是个假的丰润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产方式的改变 有的词已经消亡 有的正在走向消亡 这些消亡或正在消亡的词语 也就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编辑:桐桐 丰润生活网为您做有效果的广告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