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分娩镇痛,医院 ——医院规模开展分娩镇痛15周年 医院是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院。年起我院率先在国内规模化开展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至今已完成分娩镇痛逾两万例,并受到广大产妇的热烈欢迎。自年至今,麻醉科成功开设“全国分娩镇痛短期学习班”(小班形式)余期,分次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余名麻醉科、产科医师及助产士。 年11月19-23日医院麻醉科和妇产科将在北京举办“分娩镇痛与母儿健康--医院规模开展分娩镇痛15周年”大型学术研讨会。届时我们将集中我院麻醉科、妇产科最顶级的专家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带来最丰富精彩医院产房和手术室现场观摩体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医院的麻醉及产科领域医护人员的学术和临床实践水平;并将我院15年来积累的有关分娩镇痛及母婴健康的最新理念、最新研究成果、最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实用的临床技术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 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此次会议,期待您与我们一起演绎一场关于分娩镇痛与母婴健康的学术盛宴,共同谱写中国分娩镇痛事业的华彩乐章! 医院麻醉科 年10月 本次大会还邀请到“基层麻醉网”创始人、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刘春元医师和我们一起进行经验分享,他将给我们带来的讲题为“医院开展分娩镇痛之困惑”。 年6月刘春元医师创办了国内第一个麻醉专业永久免费继续教育平台,麻醉大讲堂,邀请麻醉学界国内外专家为全国基层麻醉医师传导授业解惑。年基层麻醉网与无痛分娩中国行等多家媒体联合开办《中国现代产房学堂》,截止年3月,基层麻醉网麻醉大、小讲堂、中国现代产房学堂总共举办超过期,邀请国际国内知名麻醉专家多位,现场听课人数累计达6万人次,课后视频回放点击量突破50万次。年1月,刘春元邀请了国际国内超过余位麻醉专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恶性高热紧急救助体系。截止年10月,共组织参加全国各地突发的10余例恶性高热病例的抢救,得到了国际国内麻醉同行的广泛好评与赞扬。 年底,刘春元医师获得重庆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颁发的“重庆市基层麻醉贡献奖”这次大会,我们还邀请了几医院无痛分娩学习班和曾经在我院进修过的优秀学员到会,与我们叙旧畅谈,为大家讲述他们学习的心得,分享成功推广的经验。附优秀学员感言两篇1多杰太,藏族,主治医师 医院麻醉科主任 年9月—年9医院麻醉科学习 医院麻醉科学习回来一年感受从小学到现在,经历了很多的学习,其中在医院麻醉科学习的一年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在那里我感觉是天堂,那里有传说中鹤发童颜的教授,那里有气质女神,那里有我崇拜的偶像。自医院麻醉科学习结束一年多了,这一年的感觉是从医院麻醉科的天堂回到了现实中的凡间,虽然在医院麻醉科学习期间工作量很大,时间特别紧张,吃饭都是狼吞虎咽,但是在医院麻醉科你想用的材料或者方法、想学和想知道的知识都是触手可及,而回到单位后发现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这一年里从最开始不如何开始工作到目前的科室状态,我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整理工作思路,只有把看到的、学到的、接触的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东西,我的感觉才不会太失落。从硬件着手改变、从工作环境开始改变,把原来缺少的硬件变成现在必不可少的硬件,比如:气体监护仪、血气分析仪、麻醉机、可视喉镜、手术间药品柜、麻醉工作站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逐步完善了硬件,同时把需要的一次性耗材购买到位,比如:喉罩、人工鼻、各型号口咽通气道。还有药品,比如过去不会使用的右美、去氧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罗哌卡因使用到临床。当拥有了这些东西后发现麻醉科的工作上台阶还很难,因为我们没有完美的流程,或者说没有把最符合我们的工作方式制定出来。丢弃过去的所有不良习惯才能装进新的、好的习惯。现在我们也像医院麻醉科一样,麻醉前常规准备阿托品、地米、去氧肾上腺素等药品。术前、术后严格执行访视。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像医院麻醉科一样学习各系统疾病对麻醉的影响,在术中做到准确判断,及时处理才会做到患者安全。当然,这才是我们的起步,刚刚开始的工作多少有些不顺手,我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医院麻醉科的帮助,就是想把医院麻醉科每周课程直播连接到高原,让我们边区医生追随着医院麻醉科的脚步积极跟进,让我们成长的过程更积极、更茁壮、更有能量。当我们把常见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后发现我们的麻醉质量提高还是不明显,分析原因找问题,最终是这样的——我们像医院一样建立流程、提高硬件条件,增加可选择药品后忽视了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不会阅读术者的能力,不会阅读手术。比如:张大夫做阑尾手术不会超过30分钟,我们平常选择单次腰麻。而李大夫做阑尾手术没准,我们还会选择单次腰麻,如果手术时间延长,我们的麻醉效果就会差,甚至需要改麻醉。这就是我们不会阅读术者、不会阅读手术造成的麻醉质量问题。而在医院麻醉科每个大神一样的老师都会做出非常准确的阅读和选择。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开展无痛分娩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为了迎接这一新项目的开展,我们通过各方协调把产房建在手术室门外走廊两侧,产科在同一楼层紧挨着手术室和产房,产科护士站与产房一墙之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开展无痛分娩时工作方便,也为观察和处理无痛分娩过程中一些问题比较及时,利于处理。希望我们早日开展无痛分娩,也特别希望医院麻醉科带着无痛分娩万里行上高原,给高原医生和患者带去福音!能够取得这些工作改进非常感谢医院麻醉科的各位老师,在学习期间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教授我很多新知识,回单位后仍然得到过很多帮助。在医院期间由于比较忙,没有时间考虑的问题在这一年里逐渐思考吸收,就像装在桶里的牛奶经过慢慢的发酵才能酿出可口的酸奶,我特别希望这个过程尽量长一些,让自己彻底的变质——丢弃原来的自己,组装一个像医院人一样的新自己,树立“厚德尚道”和“基准原点”的精神,积极、严谨、负责、自信的为患者工作。最后,非常感谢医院麻醉科对我发出的邀请,我这次没到北京之前感觉是走亲戚,就像去探望一个可亲可亲的人,童话故事里的情节一样给我无限遐想,可能是我太期待这样的聚会了。我很想见你们,想了一年了,等着我……作者:多杰太 2孙丙亮,主治医师 医院麻醉科 .2-.2于医院麻醉科学习 细微之处见精神 ——医院分娩镇痛学习感想 在医院渡过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年。时光飞逝,转瞬之间我已经回到本单位工作近8个月了。 院内很多外科的同事对我的评价就是孙丙亮进修回来好像换了一个人。不单单是麻醉效果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整台手术过程中给人的感觉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有时间的时候我就会反思一下自己,是什么改变了我呢?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当我真正身处在医院这样一个对细节要求近乎严苛的环境之中时,才对这句话有了切身体会。参加分娩镇痛工作中,北大麻醉人的业务素养、带教能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在一传一带中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本身性格是很随意的,过去对于消毒、入针的角度与间隙、注药过程的操作、导管的固定、自控泵的机械检查之类的小问题总是感觉差不多就行了。而在医院的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态度。在四个月,共计98例产妇的分娩镇痛中,我遇到了许多具体问题:局麻、硬膜外导管置入的深度、如何确保导管固定好最有效防止脱出,怎样最大限度提高产妇的镇痛效果客观和主观评价等等,伴随着对这些看似细微问题的思考和应对,我感到自己不仅业务能力成熟起来,乃至医疗素养都有了提升。 回来之后我用了大概半年的时间来改变同事们对我的印象。总体来说看上去还是有效果的。北医人给我从骨子里打上了一种烙印,而正是这种烙印我感觉会让我受益终生。 初一回来,我是有一股热情来推广无痛分娩工作的。但是我自身的诸多因素制约了工作的进行。灰心丧气的情绪久久弥漫在我心间。是林增茂老师和曲元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给了我信心,才努力的去找院长汇报、找主任沟通。在领导的支持下去北京参观,医院参观、在院信息科的支持下做一些宣传方面的工作、在医务科的支持下做院内培训、做分娩镇痛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等工作。得到了院内的采纳和认可。 距离规范化、规模化开展无痛分娩工作还有很长的道理要走,有了一定的方向,但是路途漫漫,不知道自己能走成什么样子。如果能把自己走的弯路能让同仁们借鉴并少走一些,也是很好的。 作者:孙丙亮 会务信息 1、时间: 年11月18日全天报到(北京欣燕都连锁酒店西安门店) 11月19-20日会场内讲座及病例讨论 11月21-23日院内学术学习及现场观摩讨论 2、报名方法及会务 通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