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桑葚,又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是在去年3月底与文友们到石板箐滇橄榄基地采风时,那一串串10多厘米长、红得发紫的桑葚,彻底颠覆了我对桑葚果的认识。 “没有见过吧?”正当我惊愕之时,黄总摘了几串熟透了的桑葚递给我,让我先尝尝。在我的印象中,桑葚总是豆粒般大小、有点酸味的,我做好了酸的准备,选了一条约15厘米长的桑葚果,慢慢放入口中,轻轻咀嚼,满嘴甜香,居然没有半点酸味。黄总告诉我,这种桑葚名叫长穗桑,产于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及贵州东北部,在宾川属于引种品种,具有结穗多、果粒长、逐步成熟等优点,每年3月到5月一直陆续成熟。 边吃边细细观赏,果然满树翠绿的桑叶间,缀满了状如长毛虫的桑葚果,有的已经深红、黑紫,周身乌亮,一条条隐藏在翠绿的叶子里,散发着香甜诱人的气息;有的正由青绿变成浅红,羞羞答答;有的刚刚泛白,绿黄相间;而有的则刚刚成型,周身开满细细的小花朵,散发出花朵特有的清香。成熟的个长籽满,不仅养眼,而且十分诱人。“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随便摘下一条慢慢放入口中,红彤彤、紫盈盈,甜如蜜汁,隽永绵长,回味无穷。 其实,桑葚曾一直伴随我的童年。家乡的小村旁有几株老桑树,桑叶发绿的时候,我们会找来小竹篓,拿出上年留在纸板上的蚕蛋,爬树采来桑叶,孕育蚕宝宝。桑叶老黄之时,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蚕茧会让我们有一种收获感,当然童年的我们并不知道蚕丝、丝绸,只管好玩。 当初夏的风吹面而至,老树上的桑叶间缀满了一颗颗桑葚,青如翡翠,展露了笑颜,从青绿到浅红再到紫红透亮,一点一点成熟,红如宝石,紫如玛瑙,泛着美丽的光泽。隐藏在桑叶和枝条间的桑葚果,就成了我们难得的美食。那红得发黑的东西放在嘴里一嚼,童年小小的心就满足了,咬一口甘酸爽口,甜中微微泛着些清新的酸味儿,惬意的香甜流遍全身,心在一瞬间变得陶醉,成了童年挥之不去的记忆。由于家乡的桑树是老品种,桑葚果只比蚕豆粒稍大一点,而且结果不多,基本上等不了紫黑成熟,就填充到了我们的肚子里,所以,桑葚果烙在记忆中总是酸甜夹杂,以酸为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彼,每年都巴望着桑葚树开花结果。 让我彻底放弃桑葚果,是因为一次误食。家乡的峨溪河畔生长着一种野桑树,名叫水马桑,它的果实成熟时,形如桑葚果,色彩彤红透亮,令人垂涎不止。终于有一天,村子里老桑树果实实在无法满足馋不住的我们,大家在河边游泳过后,采摘了水马桑果实,甜甜的味道并没有让我们害怕,后果却是严重得不得了!后来,就下意识的对桑葚果敬而远之。 桑葚其实绝对是好东西,它有很多别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桑泡儿、乌椹等,成熟的桑葚味甜汁多,质油润,酸甜适口,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主要营养成分有水分、糖分、粗蛋白等。此外,桑葚中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及易于吸收的多糖、丰富的维生素及人体缺乏的钙、铁、锌、硒等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有一定的药理价值,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可以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也可用来泡酒。 “黄鹂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宋欧阳修诗)。站在桑树下,透过桑叶的空隙,树荫外高天正蓝,阳光正浓。 杨宏毅/图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