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皮炎医院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658077.html 《子正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 经典教育 书法 古琴 茶道 花道 素食 养生 禅舞 在古代,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古琴和其他乐器比,不同之处在于,古琴具有“文人性”!若把古琴完全当乐器传承,重技轻文,则“文人性”丢失,此琴非彼琴也。 古琴也是高贵的乐器!过去,古琴也是地位、雅趣和财富的象征。民国时的扬州,请琴家孙绍陶先生到家中教子女学琴的有两家:一是广陵琴社创始人之一胡兹甫先生,胡先生家境殷实,家藏老琴十余把,非明前琴不藏;另一位是盐商后代刘少椿先生。寻常百姓想学琴,几无可能。 古琴也很名贵,古人用重金买琴、用数十亩良田换一张琴的事情不少见。 古人对会弹琴的人是相当敬重,文献中有名有姓的弹琴者,基本上都是精神不凡、学识过人的高人。 五十年代,全国会操琴者,百余人也。八十年代起,习琴者与日俱增,尤其年古琴申遗成功以及年古琴走进奥运会开幕式,古琴传承,蓬勃发展,如今,全国操琴者人数应不低于十万人! 古琴热兴起,值得欣喜,说明越来越多的国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值得忧虑是,古琴的“文人性”在逐步丧失。 让我们先一起领略前贤们的琴外功夫和文人情怀: 管平湖:(—),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拜杨宗稷为师;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於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 王世襄:王世襄,字畅安,男,汉族,北京人,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古琴家。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是集古琴家、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丛碧词》《红毹纪梦诗注》等书。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饶宗颐:祖籍广东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资深古琴家、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胡滋甫:扬州广陵琴社创始人之一,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家藏老琴十三张半,非明代以前老琴不藏。 再读几句胡先生的《琴心论》,国文功底何等深厚! 天地之间,一空谷也。周于空谷之内者,一元炁也。主于元炁之中者,一元神也。故空则动,动则气荡而鸣。鸣则有如琴之鼓,声出不同:激者,高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宏者,咬者。五行之气发而为宫、商、角、徴、羽之错杂,莫或宰之,若或宰之者神也。 圣人特假有形之琴以表天籁、地籁、人籁。由一本而发为万殊,各有所感焉,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以闻宫音则意凝,意凝则脾净,脾净无思;闻商音则魄静,魄静则肺宁,肺宁则无言;闻角音则魂藏,魂藏则肝平,肝平无逐;闻徴音则神清,神清则心安,心安无观;闻羽音则精涵,精涵则肾澄,肾澄无爱。 张子谦: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幼时私塾老师正是广陵派琴家孙绍陶,受其熏陶及努力,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张子谦二十三岁离乡到天津谋生,结识著名琴家查阜西及彭祉卿(庆寿),经常切磋交流,结为知音,在当时有浦东三杰之称,人们以三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称他们为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张子谦善弹《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龙翔操》为突出,故得此称号。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沉草农合著《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经常作演出及录音;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 刘少椿:(—),名绍,字少椿,号德一。我国现代古琴家,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人。幼读私塾,年随父南下扬州学习作生意。年从孙绍陶习琴,前后约三年。琴风厚重沉稳、跌宕大度,右手下指刚健,左手吟猱细腻圆满,弘扬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广陵琴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广陵琴派审美韵味。因善奏《樵歌》,又被称为“刘樵歌”。如今留存的《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墨子悲丝》等音响资料,收于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年出版的《刘少椿古琴艺术》。著有《广陵琴学之源流》等文,是研究广陵琴派的重要资料。除古琴外,爱好昆曲、书法、绘画、竹雕、武术、笛、箫、道家养生等。 孙毓芹:台湾古琴大师,台湾古琴界教父级人物。孙毓芹先生,字泮生。一九一五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现唐山市丰润区)马驹桥村。一九三九年向田畴先生(字耘夫,在李天桓的《近百年来唐山的古琴概况》一文中有介绍。)学琴三年。一九四一或一九四二年结婚,婚后生一子凤生,一九四二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学院。婚后不久从军,一九四八年部队半夜开拔匆匆离开驻地唐山,后又去了台湾。从此和家人一别再也没能见面。当时其子凤山只有六岁。一九九○年四月十四日在台北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孙毓芹能书善画更能琴,但到台湾后手边没有琴,也无法买到琴。只得自己摸索着做琴,琴制成,极简陋,聊胜于无。退伍后买到了一张新琴,音亦不佳。于是又自己按《与古斋琴谱》制琴。琴,越做越好。到台后最初的十几年所用之琴皆为自制,且有让与同好者。还有一些弟子向孙毓芹先生学斫琴。由于孙毓芹及其弟子斫琴使台湾琴人受惠良多。 以上琴家都有共同特征:除了会弹琴,书画、诗词、收藏等方面均有成就。 在古琴的姊妹艺术里,书法尤其重要,“字如其人”。古人对此有多方面的论述,“品高则下笔妍雅”,一个人的学养,审美、性情、格调、甚至人品,都可以从你的书法里体现出来! 对于琴者,不研习书法,你认繁体字就有困难,你如何去阅读前人留下的众多文献、古谱,你怎么可能在古琴上有多大成就呢? 古琴高贵,不是学了古琴就高贵了,而是通过学琴,丰富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让自己变得高贵。 一个优秀的古琴老师,应该是一本书,翻开他,是不同领域的传统文化!学琴者跟老师学到的不仅仅是古琴演奏技法,还应该有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琴是一门乐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无书画不古琴! 雅子颂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开启智慧引领成长! 备注:欢迎孕妈妈、妈妈带孩子一起到书院。 养正一个孩子,兴旺一个家庭 养正千万个孩子,振兴一个民族 爱他就让他读经吧让孩子多一些笑声父母少一些操心 年形体礼仪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夏令营开始报名啦!了解详情请点开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