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这个小程序把艺术买回家▼

这个春节,河南卫视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了!春节假期结束了,它的火爆还在持续中,狂获点赞,惊艳出圈。

还没看过节目的快来戳视频观看↓↓↓

舞蹈讲述了多年前,一群“复活”的唐代女乐俑前去赴宴的场景,堪称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在不到6分钟的时间里,让我们感受到文物+艺术+黑科技带来的美妙视觉体验!

《唐宫夜宴》从服饰妆容到舞台设计都超级还原了唐代女性的典型形象。

▲唐代唐三彩女坐俑

年洛阳市瀍河区北窑唐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隋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高19.5厘米

年安阳市豫北纱厂张盛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在参考文物身姿的同时,连演员眼角两道月牙型的妆容,都模仿了风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斜红”。

唐代小姐姐们摆出的集体造型,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

▲五代彩绘散乐图浮雕×82cm墓葬墙面装饰品

年曲阳县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河北博物院藏的这件彩绘散乐图浮雕,刻画了一支由12位宫廷美女组成的乐队,她们分前后两排,所持乐器有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筚篥、横笛等。这些女子面容圆润,体态丰膄、腰肢轻斜,衣带飘飘,神情妩媚,神态动人。

在这场美轮美奂的大唐梦境中,还隐藏着多个文物彩蛋,众多国宝在光影浮现中悉数登场。

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距今~年)

通长23.6cm,上口径0.97~1.05cm,下口径1.15~1.45cm

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贾湖骨笛截取鹤类尺骨制成,内部中空,上有七个镂空圆孔,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刻符可知,在钻孔前经过了认真的计算。骨笛经测试可吹奏接近七声的音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且音乐性能最好的管乐器。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音乐方面的早期实践并成功制作了乐器。

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

商代后期前段(殷墟二期)

通高46.3cm,口长16.4cm,足高13.2cm,

盖高13.4cm,重16千克

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妇好鸮尊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鸟形铜尊。作器者把丰富的想象力与合理的夸张相结合,巧妙地以动物为题材,塑造成实用礼器,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艺术的概括处理。

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

通高cm,重64.28公斤

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河南博物院藏

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壶身为椭方形,颈部两侧装饰了两条回首观望的龙形怪兽构成双耳,腹部四周四条翼龙仿佛正在缓缓向上爬行,底部两只张口吐舌、侧首回望的卷尾兽,似乎正在倾其全力承托器身。最精彩的还是上层盖顶怒放的双层莲瓣,中央伫立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唐三彩

三彩骆驼及牵驼胡俑河南博物院藏

三彩骆驼及牵驼胡俑,洛阳出土。此驼昂首甩尾,作嘶鸣状,体态饱满健壮,四肢强劲有力,气冲霄汉,充满精神和力量。其釉色艳丽,以黄、白、绿为基本色,其中驼身为黄色,鬃毛及驼峰为白色。牵马俑为一胡人,高鼻深目,神态自如,表情庄重。他头戴幞(音同福)头,身着褐色翻领长袍,腰系行囊,下穿小口窄裤,足穿靴,双手握拳作牵骆驼状。其造型惟妙惟肖、雄姿勃勃,静中有动。似在驯服骆驼,又似整装待发,即将踏上凶险未卜的征程。

唐三彩女立俑

高42厘米

年陕西省西安市中堡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女立俑面庞丰润,娟秀的双眼微眯,下颌微抬,以优美的角度向上仰视;红唇微启,甜美的微笑中似乎充满着对生活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遐想。她站姿优雅,身段袅袅婷婷,穿落地长裙,轻薄的衣裙与丰腴肥美的体态完美结合在一起,衣裙自然流畅的丝绸质感和优美的曲线条,充分体现出唐代女性的柔美、端庄、矜持、风雅和高贵。

簪花仕女图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

×46.4cm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昉,生卒年不详,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曾任越州、宣州长史。擅仕女画,初学张萱而加以写生变化,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纱衫的贵妇,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另一贵妇则肩披白纱,身着罗裙,右手挑起纱衫,左手招弄小狗。两人形成响应。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似在沉思。其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低眉顺眼。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远处还有一位身披自纱的贵妇,娉婷而来。

捣练图

北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绢本设色

37×.3cm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此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在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明皇幸蜀图

唐李思训(一说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绢本55.9×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描绘人马行走于崇山峻岭间。画上有乾隆三十九年()的御题诗: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行李自周详。总为名和利,那辞劳与忙。年陈失姓氏,北宋近乎惠”。《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51.5×.5cm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备骑出行图

隋代备骑出行图60×90cm壁画

年2月出土于山东嘉祥县英山徐敏行夫妇墓

山东博物馆藏

画面上4人身着贺领或翻领衫袍,并肩而立,二人执灯,一人执伞,一人执扇。虽然4人在站立方向上一致。但几个人之间相互照应的眼神和面部表情却显出了微妙变化,代表了隋代人物画的较高成就。

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有《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徐侍郎出行仪仗图》《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以及侍卫、门吏诸像。有人物,也有山水。所画人物都用铁线描,平涂颜色。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这里所选的是《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精炼劲力,可见其独特风采。

侍马图

唐佚名侍马图屏风绢本设色

53.7×23.6cm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号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具有浓郁西域风情的侍马图,木框紫绫边牧马屏风上绘有鞍马和侍马人。西域之马与中原之马的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画家的笔下表现得更强健挺拔。

树下美人图

树下美人图佚名日本热海美术馆藏

此画为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纸本屏风画之一。画面正中是一体态丰满的女子,着长裙披帛,全身敷以朱色。左边那个一身青蓝色的应该是她的仆人。画面赋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调,显得人物典雅、妩媚。

这个节目真的做到国家宝藏那句“让国宝活起来“,希望这样的神仙节目越来越多!最后,再来一张小姐姐们的盛世美颜~

往期·推荐

新春观展指南丨全国博物馆+大展精彩介绍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开播!(附1-2季视频全集)

全球博物馆0万+馆藏海量高清资源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