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丰润县 > 丰润生活 > 篁岭晒秋

  • 时间:2020/11/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年11月15日,早饭后,从婺源县城出发,开始游览东线,游览江湾后,上午十点到达篁岭景区。门票+索道票是元。

    篁岭是一座建在山崖上的徽州古村,从山顶向山腰间蔓延,被称为“梯云人家”,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全村约有一百多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是婺源景观精华的浓缩版。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千亩油菜花盛开,黄花漫山;夏季古树浓荫,碧绿深沉;秋季山林落叶,枫叶如火;冬季江南飘雪,素白纯凈。

    游览篁岭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因为篁岭地处高山峻岭上,进村需要乘坐索道,这条索道全长近千米,高差近二百米。购票坐上了观光索道,在山岭上慢悠悠地向上滑行,脚下是层层梯田,一种高空揽胜的体验过程,行进了16分钟。

    与我们夫妻坐在索道厢兜里的是一个景区工作人员,在我们的惊叹中,她介绍了一些景区情况,在景区最好住上一个晚上,会有更好的感受。

    走出索道站,这里海拔多米,到达了篁岭的村头。眼前是一个观景平台,遥看远处山坡上是层层梯田。进村是一段山路,穿行在参天大树中,这些古树给人一种沧桑历史的凝重。

    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前又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四周摆放着鲜花,还有风车等反映民俗的诸多物件,这里是每一个到篁岭的人打卡的地方,都要拍照留念。

    广场外边缘是一个观景平台,透过一个月亮门可以遥看村庄的全貌,太多的人在此留影,想拍一张风景照非常困难。

    村口的柿子树成为了一棵“明星柿”,每个从树下经过的人都会举起手机或者相机拍一拍,树上的小柿子如同灯笼一样悬挂着,借着耀眼的光线,身披了一层金纱。

    村口向前延伸的这条街被称之为天街,所谓的天街是因为篁岭地处高山之顾吧。

    走进古村落,一片片徽州古建筑扑面而来,高高的马头墙,白墙黑瓦,天街两边是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菊花,可谓是一步一景。

    迎面是一座木雕精美的古建筑,身边的一位导游介绍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村民将木雕上抹上泥巴,在泥巴上写上红色的口号,所以才保住了这些精美的雕塑。

    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用红辣椒串成的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地挂着一栋古建筑门脸上,显得格外鲜艳。

    过了主干道,每一条巷子都非常的悠长静谧,走在这里,身旁是淳朴厚重的徽派古墙壁,阳光斜斜的照射进来,好似一个时光隧道。

    亟不可待地走进了第一个晒秋观景点,只见屋檐前搭设的架子上,圆圆的竹匾里,或放着红辣椒,或放着黄菊花,或放着白色的瓜子,可谓是五颜六色,显现的是收获的喜悦,如同泼墨山水,画中仙境。

    透过晾晒的竹匾,脚下的的古建筑里升起炊烟,远方是层层梯田,只不过这时节不对,可以想象出油菜花开的繁华壮观景象。

    篁岭地无三尺平,地势平缓的天街也就不足米,很快就走上石阶路。从高处向下看,晒台是在屋檐中搭建一排木棍,据说这些竹晒匾都是用手工编制的。

    古柿子树上的金黄色的柿子,屋顶上挂着的红辣椒,晾晒棚上竹匾里的黄菊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水墨画。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篁岭由于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并塑造出“晒秋”称呼,纯真至美,美的让人心醉。

    每一家楼顶都会有一根一根长长的竹竿,用来晾晒农作物之用。篁岭晒秋已经成为了一种品牌,具有相当大的知名度,慕名而来。这里已经了成了画家、摄影家创造的素材之地。在很多著名的观景点,持着各种“长枪大炮”的发烧友,比比皆是。

    这里的房屋鳞次栉比,巷道纵横交错,从这个角度可以感受到房子是分布在山坡上的。依山而建的旧房子无时无刻的不在诉说一段历史,一个典型山居村落。

    穿行在村中的台阶路上,拾级而上,东侧的高坡顶上是一号观景台,站在这里向西望去,可以一览篁岭古村落。这里也成了看晒秋的最佳观景点。

    遥望晒秋景致,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这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无不留下了浪漫的味道。

    一号观景点是个o全画幅观景平台,向东南看去是层层叠叠、流光溢彩的千亩梯田。

    从观景台向下有一处“怪屋”,一处是度倒置,室内各种物件都倒立放置,脚下是房顶,桌子四腿朝天,排出的照片都是倒置的。另一处是90度倒置。

    继续下行还有一个民俗体验项目叫“怡心楼”。其二楼,是昔日徽州小姐的婚房,里面陈列一些婚嫁物品,以及婚房的装饰,依照徽州传统婚俗布置成新婚度蜜月的花烛洞房。

    在篁岭时常可以看见拍摄婚纱的情侣,充满着温馨浪漫色彩,感受着他们的甜美和幸福。

    篁岭故事,是隔壁老王有故事。如果你喜欢游历山水,品读中国文化,这里绝对是一个你不会留下遗憾的世外桃源,走过篁岭,你也会留下美丽而精彩的故事。

    沿着青石板路向东走来,山路一侧依山,一侧是商铺,每一处店铺的门面都装扮的相当有文艺范儿,可谓是一步一景。

    本次婺源旅游的最大记忆,肯定是篁岭晒秋。一路走来,各种小吃,文艺小清新应有尽有,到处可以卖萌、发呆。

    婺源黄菊名气非常大,“皇菊”是皇帝的赐名。相传清朝光绪十六年间,出生于婺源县上晓起村的江人镜,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当他退休告老还乡之时,皇帝要赏他千两黄金,可他却婉言谢绝,只讨要了皇家花园中的黄菊带回婺源上晓起村栽种,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因为上晓起的独特自然条件,种植的黄菊花异常茂盛,浓香扑鼻,直接泡茶饮用不仅入口甘甜,汤色金黄,韵味无穷,而且保持了原有的功效。于是他派人专程朝贡,光绪皇帝视为国家瑞兆,品评其特点为“香、清、甘、活”,并赐名“皇菊”,就此流传开来。

    这座牌坊叫“功勋坊”,属于五凤楼格式,高处正面是“圣旨”背面是“御赐”二字。过去,篁岭有多座牌坊,多数都在文革中被毁,这是唯一幸存的一座。

    穿过牌坊,前面又是一处观景点,山腰处是层层叠叠梯田,仿佛从天际挂向山谷,大地艺术在这里成就了最强音符。现在正是油菜花育苗的季节,待到春天到来,一定是美不胜收。

    这座悬索桥叫垒心桥,全长.15米,垂直高度98米,中间段铺设48米玻璃栈道。这段玻璃栈道的玻璃巨模糊,已看不清桥下百米深的景色,没有了惊险和刺激。据说是电视剧『欢乐颂2』的取景地,关关和谢童游玩的地方。

    站在百米高的桥上,遥看美丽的山野景色,梯田就在脚下,震撼着视野。垒心桥下方还有一座吊桥,是我们返程要走的路。

    走过垒心桥,沿着台阶路向山上爬行,可以走进梯田里。这是春季看油菜花的必由之路。透过飘红的彩叶,遥看远处的篁岭古村庄,被群山环抱,可谓是大山深处的一颗明珠。

    整座山坡都是梯田,一路上看见有村妇开始栽种油菜苗了。梯田的坝梗上是枫叶树,点缀了深秋时节的梯田景色。走过春夏秋冬,总会有让人感动的景色,此时我们看不到油菜花,但红枫叶也丰润了我们的视线。

    这段观景油菜花梯田路绕行了一大圈,我们走了足足一个小时,好在一路山花烂漫,美景伴随,一路走来并不感觉到累。

    绕过步山路西行,,建有一座拱桥叫步蟾桥,桥的两端分别有巨大的银杏树,高达十多米,伟岸挺拔。杏叶洒在石拱桥上,捡一枚银杏叶,站在步蟾桥上留个影,你看风景,我们看风景中的你。

    这里仿佛是原始森林一样,到处是高大的树木。有导游介绍说,这片树林是红豆衫林。红豆杉被誉为“植物大熊猫”,被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是植物活化石,这棵紅豆杉标签上写着树龄为年。

    红豆衫林与牌坊、拱桥、五显庙等一起彰显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前面是一架大水车,旁边有一栋“土墙屋”建筑,一眼望去墙体被拦腰折断,整栋房屋“悬浮”在空中,甚为奇怪。

    这里是著名的篁岭村水口,水源就是村庄的命脉,所谓水口指水源出村之口。这里是以水为主题的景点,一路拾阶而上,小溪潺潺,可谓是一步一景。

    走出水口,就是天街,回到了来路,我们围着篁岭绕行了一大圈。已经到下午二点,我们赶到索道站,乘坐索道返回到山下,乘坐中巴车回婺源县城。

    坐车的途中,在车座位下拾到一个数字电话,好不容易整明白,选择了一个电话号码打回去,是一个村民丢失在车上的。回到旅馆结算,将电话留存,告诉丢失电话的人来取。吃过晚饭,乘着落日的余晖,赶到婺源车站,乘车去南京,次日坐飞机回营口。

    走进篁岭,留下了太深的印记,就像行进在久违了的历史风尘中。在青山里、在村道旁、在不经意中,一处年久的残壁断碣,一段弯曲的青石驿道,一棵苍翠的名木古树,一口青苔漫布的水泉深井,都有一个传说、一个典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