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葫芦架顶山 葫芦架顶是篓子峪的一部分。娄子峪绵延十来里,两侧高山林立,两山之间峡谷幽长,呈南北走向。.啦山坡、牛圈顶、簸箕掌相互簇拥着它。 它位于娄子峪沟门东侧,好似把门的卫士,是比古岫的制高点海拔米。东与鹰儿崖联手、隔十八个坝台与城子山相望。回首腰带山,似乎一扬手就能扒上去。因山高林密,阴坡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宜各种葫芦生长。先前无论舀水的水瓢、做点葫芦的瓠子、油葫芦、酒嘟噜子、还是孩子玩的亚葫芦是应有尽有,故名。秋天各种葫芦就像一个个精灵,有的躺在地上酣睡、有的挂在树上,随秋风摇曳窜上蹿下翩翩起舞。登上山顶远眺:景忠山上庙宇树木依稀可见;往北蜿蜒起伏的长城时隐时现;在咱这儿已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时节,远望都山白雪皑皑,景色盎然美不胜收。(我小时候和马俊庆一起看过)西北方向,还乡河似一条彩带在山川中挥舞。现在北坡山脚下,各种果树品种繁多与陡山、啦山坡连成一片。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天果实累累。南坡草木旺盛,山顶松树遮天盖日。横道以下不远处,一颗百年的不老松树干笔挺、树枝排列有序错落有致,虽不敢与黄山的迎客松媲美,但在此山中也堪称佼佼者,只可惜在深山中。山鸡、野兔时有窜跃,生产队时还有狼、狐狸等出没,现已绝迹。 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好像在大海里遨游。近日午后巡山至半山腰忽听得松涛大作: 《半山听松涛》 午后登临半山腰, 忽闻松涛如海啸。 只见大树迎风摇, 唯有小树摆枝梢。 先闻涛声后迎风, 轻风拂面抖精神。 涛声渐远风犹在, 一浪追赶一浪来。 登上山顶风在吹, 不见涛声滚滚来。 人在半山腰听得松涛声此起彼伏,可到在山顶光有风声却没了涛声,大自然真是奇妙。 二、豹子涧 豹子涧位于葫芦架顶北葛藤蔓南边,站在山下的河边抬头望去,悬崖足有三十余丈刀削斧劈的一般,荆棘遍布、野鸟腾飞跟电影里的“华山”相仿。因古时候一只花斑的豹子居于其中而得名。 中间的“烟筒沟子”好似用凿子凿出来的一样将整个山体“一分为二”,这里是金钱豹上下的通道。据说它白天藏匿于半山的洞中,晚间由“烟筒沟子”上来觅食,虽说离村不远但从未祸害过村里的人、畜。漫山遍野的獐子、黄羊、野兔、骚狗应有尽有足够填饱肚子。你若有兴趣,不妨到豹子涧山顶上驻足往下探望,体验一下万丈深渊的感觉,九十度的立面,若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捡一石块投向崖下,定会惊出野鸽、野鸟。据张国来讲这个山洞他进去过有半间房大小,要想进去人得猫腰,里边於了不少土。 要想淘到“麻梨”头,俗称“麻梨疙瘩”。是做烟斗、手串的上好材料,非得亲自下去探险不可,来吧朋友们我带你们一观: 信步登顶豹子涧, 驻足俯首用目观。 垂直挺立达百尺, 刀削斧劈人称奇。 “烟囱沟子”直又险, 巧夺天工数第一。 千年溶洞宽又大, 方圆百里难觅迹。 身临其境脚发飘, 无限风光尽妖娆。 作者:李国军 照片:李国军 编辑:王亭贯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