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湘杰 TOBACCOISM 醉烟 说起醉酒大家都知道,这醉烟就鲜为人知了。50年前我在下乡时就抽醉过一次烟,醉烟后的难受劲不逊于醉酒。 年3月,我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下乡到了河北省乐亭县大相各庄公社张火烧仸村插队落户,成了下乡知识青年。那年我18岁,也就是在那年学会了抽烟。那时的国家很穷,老百姓就更穷了,老百姓能吃饱饭就非常满足了,所以谁也不奢望抽到好烟,能抽到一毛四一盒的“春耕”、“大力”牌香烟就忒不错了。我所在的那个生产队那时一个工分才两毛钱,壮劳力一天挣10工分,生产队照顾我们知青,一天给9个工分。有些农民全家人出工一年,到年底结算(扣除分粮食和其它物品折合的钱)还要欠生产队的钱。我下乡5年半,只有第一年因出工状况好和参加了两个多月的挖海河工程,年底才分到30多元钱。以后年年都欠生产队的钱,所以每月的生活费用都是靠家里接济。那时家里的生活也很困难,每月只给我5元的生活费。不过这5元生活费在当时我们村已是不少了,因为农民太穷了,连买盐都要拿自家鸡下的蛋换。那时我抽的烟大都是烟丝和几角钱一斤的黄烟叶,可这价廉质劣的黄烟叶很多农民都抽不起。 当时,国家有政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安家费,每名知青元。下乡后的第二年,是在夏天,和我一块起伙的知青小亢,利用和村长不错的关系找到村会计,把我俩剩下的安家费支领了出来,立码到县城买了衣物、熟肉、食品、酒和两条“上海”牌香烟。当时“上海”牌香烟0.5元一盒,是我们认为最好的香烟。那天晚上我俩把村长和生产队长请到了我俩的住处,共同分享这熟肉、食品、酒和香烟。为助兴,生产队长特意从生产队的菜园子摘来黄瓜和西红柿。因那时生产队不种植油料作物,家家都没有食油,所以没法炒菜。虽没有炒菜,但有熟肉、食品、黄瓜、西红柿就忒不错了。那时我们知青都不会喝酒,只会抽烟,我因高兴和从未抽过这么好的烟,一时逞强两个多小时竟抽了两盒烟,不知不觉地就抽醉了。记得抽醉后的感受是头沉、脑涨、迷昏、心烦、干哕;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坐也不行,立也不行,怎么呆着也不好受,只好手捂着脑袋在村里来回走。半夜三更的在村里来回转圈像疯子一样,因没有别的好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痛苦。最后在村小学操场的一颗大树上靠着,才熬过了难受的后半夜,直到天亮头才有点清醒。第二天我也没出工,半死一样在炕上睡了一天的觉。 那次抽醉烟,着实让我领教了醉烟的厉害,日后想起此事就心有余悸。所以再也不敢多抽烟了,38岁就戒烟了。 ALITTLETHING 傍晚的一件小事 虽别梦依稀,岁月已远,也不会忘记40年前的那个傍晚,我做了好事却没有做到底,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傍晚,我和妻子推着自行车从岳父家回家时,马路上一30多岁腿有残疾肩背竹筐操着外地口音的妇女迎面向我问道:“大哥,去丰润县煤矿怎么走?”望着这个有些着急的外地妇女,我对她说:“哎呀,你走过了,这儿离丰润县煤矿有两站多的路,你快往回走吧。”那外地妇女向我道了声谢谢,便一拐一瘸地背着竹筐走了。望着路灯下她远去的背影,我对妻子说:“这个外地妇女一拐一瘸的走到丰润县煤矿至少要个把钟头,天这么黑了,她又不认识路,得多着急呀!回家和她是顺道,不如咱俩送送她。”妻子听后欣然同意。 于是,我俩骑自行车赶上了那个外地妇女。和她说用自行车送送她时,那外地妇女开始是一楞,见我俩是夫妻二人,这才说谢谢,同意我骑车送她。可她不会自己蹦到自行车的后架上,我只好让她先坐在车架上,然后自己再上车。谁知自行车一带上她,车后带立即瘪了,咯噔咯噔的。心想这个子不高的外地妇女竹筐里不知装的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重?经过和她交谈,才知道她是东北辽宁人,到丰润县煤矿找丈夫来了,可她背着的竹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却没有告诉我。当然,我也不好再问。当我带着她到离丰润县煤矿最近的马路时,便让她下了自行车,然后告诉她,那黑黑的矸子山下面亮着灯光的地方就是丰润县煤矿。她边说谢谢,边往煤矿走去。 那天回到家睡觉前,我想起了那个腿有残疾肩背竹筐的外地妇女,不知道她找到了丈夫没有?也不知道她现在怎样了?想着想着我突然想起:我怎么就没有把她亲自送到她的丈夫面前呢?马路到煤矿她至少还要走10多分钟的路,她腿还有残疾,我怎么就让她自己一人摸黑走了呢?咳!真是办了一件错事。然而,事情已过去38年了。那个傍晚我虽然帮助了她,但并没有完全帮到底,什么时候想起来,就觉得不得劲儿。 但愿那个外地妇女在那个傍晚顺利找到她要去的地方,能如愿以偿。 欢迎文章评论和读后感想长篇评论请联系投稿编辑我们将在一周内刊发期待您的精彩互动?原创作品授权发布转载须联系授权责任编辑:闻遥美术编辑:长叶法律顾问:孟柃兴律师发表文章即获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