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夜雨林甸

登载于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08-02

作者王建平(省水勘院)

零零、代引论

先唠叨些许与林甸极搭边的叙语。

甲、林甸县位居松嫩盆地中部,应略笔涂墨的是自晚侏罗纪以来其地质环境基本格架已成雏形,即应天运逢佳时,更踞地毓之利。

上溯至下元古代地质时期,松嫩平原乃至全省境域均处于沉降阶段,导至海水倾没,万倾狂澜,茫茫一片盘古开天地不曾有的混沌之状;横陈卧枕之侧,其它近邻,远邻域此时火山爆发,彼刹火山碎屑堆积,忽刻固结成岩,继尔经区域变质脱胎为大理岩、变粒岩等。

又挨过慢长久远之时,在海水倾覆的环境中,出现了海洋古生物这一地球史上的大事件,历经反反复复的海侵,直至晚二叠纪华力西构造运动晚期,花岗岩浆伺机大举串入构造运动造成的岩石大断层裂隙,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褶皱核部隆起带,鸠占鹊巢,终成大面积花岗岩岩盖,“让开大陆,占领两厢”之宏愿终告于成。

他的侵入成功亦吞蚀了部分老地层,从而急功近利承就了松嫩平原基底,至此,松嫩平原从海侵中隆起蜕变为陆地,尔后,大约距今一亿九千万年前的晚侏罗纪,松嫩地堑发生强烈拗陷并接受厚达——m河湖相沉积,此时,气候炎热,古植物种属、群落更迭演替,最终演化为煤田;旋即巨大的火山活动,玄武岩浆喷涌横溢,使黑龙江出现了曙光。

松嫩盆地地质环境演变推进至中生代末期因由日本海盆地收缩松嫩平原地堑复活,火山碎屑经成岩地质作用而固结成岩,至晚白垩系相继沉积了青山口组、嫩江组黑红色厚层状泥岩,如履前约地扮演了稳定的区域盖层,是促成盆地中部高地温场的重要因素,盆地中部的中央拗陷区厚度大有利热储形成,为待大自然之骄子万物之灵的人类在第四纪文明新曙光后开拓地热资源奠定先决性、前提性平台。

第三纪西部低平原下沉沉积了大安组。

第四纪早更新世早期,松嫩平原西部下沉致使古嫩江形成00---50km边滩相沉积。中更新世早期,古嫩江一直在中西部低平原作东西摆动,加积了林甸组一、二段。中更新世晚期松嫩平原继续下沉,松嫩大湖达到极盛。

晚更新世末地壳缓慢上升,平原整体抬升,松嫩大湖消亡。全新世时期,随着晚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嫩江古水文网变迁最终经过慢长地质时期,艰辛的内外地质作用,天久地久,日恒月永,始历桑苍慨慷终成今日之观。

言而简之:太平洋板块作用的颠覆,瞬忽之隙,松嫩地堑发生强烈的凹陷--——中央凹陷生成,并接受河湖相沉积,直至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湖相沉积煅就中央凹陷内沉积砂岩热储层,从那时它背负的地质角色,当之无愧,俱有与生俱来空前绝后的地热水文地质意义。

其二,三百万年以来,嫩江以西松嫩平原地壳基底于第四纪时期在地质作用下诱至了微弱的整体反复下沉与极缓慢抬升,嗣后,基底在第三纪沉积地层顶部承受新的松散岩类迭续堆积,于此再后嫩江古水文网变迁终告完结;即之奉与人类生态地质环境——乌裕尔河流淌至林甸西北胜利村一带骤然失去河道慢延横溢成现今景色奇异广袤的湿地沼泽景观。

乙、早在距今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华夏先民生息繁衍在这里。据史料记载:自舜始,经夏商周林甸为肃慎故地。三千年前林甸西北乌裕尔河下游一带就有古代濊貊族以渔猎为生。

汉、三国和魏晋时期属扶余国,唐初称达莫娄,辽时代划归东营道所辖,元时属浦峪路屯万户府,明时属奴尔干都司苏温河卫,清初是杜尔伯特旗贝子属地;后来林甸县城城址位于现在县城东门外实验村(当时大车马店—戚家店),县域指卜奎(齐齐哈尔)与青冈、拜泉之间一望无际荒原辽阔,物产丰富的大草原;中华民国六年国民政府正式命名林甸县以至于今。

丙、林甸有据可查的古代文明遗址多处:九道沟湿地区域,卧牛冈子,黄土冈,狐狸芯、老马场、扒马冈曾出土新石器时代墓葬、陶器、古战场遗址;牛尾冈出土青铜器时代墓葬;老马场、李营子、马蹄泡、獾子洞、狼洞岗子等地有多处汉代瓮葬遗址;林甸县四合乡渔场发现金代墓葬;林甸县红旗镇银光牧场,扒马岗出土剑镞、骨柄军刀、头盔,据考证属辽金时期古战场。

丁、大前约两千年,盘踞山东半岛修养生息的古老民族---濊貊族商末周初外移迁徙定居松嫩平原,分支建立索离国,忽一日索离国俏秀的宫女受天落神蛋而育採月东明,后因刀伤被仙雀送到乌裕尔河九道湾(西苇塘),泡浴百病不侵的神泉热水,竟神奇般伤愈;再经筚路蓝缕,艰辛万苦于萨尔图以南吉林松原扶余一带建立东北蛮荒之地始现文明之光的扶余国。自立为国王。

戊、很久以前,乌裕尔河流域居住着以渔猎种田为生的濊貊族,某一日乌裕尔河流域连降暴雨,泛滥洪水向村庄席卷而来,彼时那只曾受伤并经族人救治的放归湿地的丹顶鹤不断在天空盘旋,长咽鸣两声向东飞去,族人于是随着丹顶鹤向东走至地势平坦水草丰美的湖边,后在此重建家园;为感谢仙鹤救命之恩,人们把村旁湖泊命名“鹤鸣湖”,又称“穆桂英湖”。

己、据传说扒马岗位于小盐场南边那趟道东。老一辈人口传,薛礼征东兵败,缺水断粮,途经此地,薛礼跪地连喊三声,祈求苍天,扒马岗那口仅存的水井瞬间偏斜下来,军马士兵得救,为感谢上苍,将一匹奄奄一息军马杀掉,并将马皮剥下,以全马祭奠苍天大地,并再用那张完好马皮将井口覆盖,“扒马岗”因此得名。还有版本传说,吴佩孚大帅兵行此地被困军粮断绝,吴大帅杀马救兵,并将所有马皮就地掩埋,随从拆下军车木板,蘸着马血书下“扒马岗”三字立于墓前,算是跟吴大帅有一个交代。

庚、传说转世为李姓村民被其父砍断一截尾巴的黑龙江龙神“秃尾巴老李”与泥鳅精打赌,急中生智使泥鳅精筋疲力尽一宿,天幕露微明也未钻出西苇塘、但使西苇塘突现多条沟壑,(因而得名“九道沟”)此后盛产泥鳅鱼,肉质肥美形体大而罕见,据说都是泥鳅精的后代。(九道沟即现在林甸县三合乡胜利村西北东升水库大坝西侧也称西苇塘,风景最佳处为九道沟亚巴海湿地秋季红芦苇)。

辛、几千年前,九道沟茫茫的芦苇塘,八个民族和睦地一起渔猎稼穑,一日,水面上突显一只火葫芦,倾倒的熊熊烈焰瞬刻燃遍芦苇荡,大萨满儿子亚布勇敢地在茫茫火海中制服了火葫芦。火葫芦烧热了地下水,红芦苇、大温泉从此诞生!还由此缔结了亚布与汉族长女儿芦花凄美的姻缘。

壬、《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论十大关系》及从中国视角对抗日战争做全面审视的角度并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导中国抗日战争的著名雄文,《论持久战》作者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他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

癸、行文至此,言而总之:清朝初年垦荒开发至中华民国六年始立县治的林甸县,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从新石器时代以至三千年前林甸西北乌裕尔河下游河套一带就有古代先民在这里休养生息;而且有据可查的红旗镇、九道沟古代文明遗址,足以说明乌裕尔河一带乃为林甸人文的肇兴之地。

再由九道沟神话传说推之,林甸古代先民自古就有利用神奇温泉疗疾养身的先河,这必然地得缘于林甸所处的得天独厚的具有空前绝后的地热水文地质意义的松嫩平原北部的优越的地质环境。

一个精灵,一个温泉的精灵,在林甸这片热土上徘徊了几千万年,然而几千年后的当代为了对温泉进行神圣的勘察,经几支水文地质工作者(尤其对林甸地热勘察尽倾鼎力并做出有目共睹突出贡献的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不懈努力与探索终于查明了林甸地热资源的储层边界与天然储量,因之如何不教今天的林甸人民不热衷于温泉这朵奇葩呢!当今林甸开发温泉已具规模并已形成支柱产业。

上世纪末联合国环境大会60个国家终于达成共识,只有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可能持续发展。即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周恩来总理的宏愿,又将被林甸地热资源开发的更益臻完善的可操作性的新的规划续以永恒的论题!

零壹、正文

对林甸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林甸夏末秋初的雨,雨中的林甸梦。

朋友说,到温泉之乡林甸了,不要住酒店宾馆了,一定要步涉关东古街,光顾老字号店铺,住住新建的关东仿古客栈。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关东古街是仿明末清初风格的两层式古建筑群落,是一条以明末清初为特定历史时期,以关东文化为内涵,以穿越故事为主题的复古旅游景区。步入古街,我用陌生的目光,更惊讶的神情望着那北国温泉为世人展示的百年关东古街,让我顿时产生穿越百年时空的梦幻。

关东古街位于誉满关外的北国温泉东南角,当你的脚步刚刚踏上古街,遒劲有力的“关东古街”几个大字就会映入眼帘,不经意间,就伫立在古建筑群落顶层为扶栏楼阁的仿古客栈,我和大庆的朋友跃三双双入住北国温泉为此专备留候的仿古客栈别墅雅间,进入房间,全部摆设都是仿明清风格与简约结合的家俱,棚顶、墙壁均是旧式木框灯罩,套间火炕与炕桌用格栅格开,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夜晶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

北洋军政府时期雄踞东北主政的一代枭雄张作霖与吴俊昇两位大帅幸巡卜奎省会(齐齐哈尔)下榻之处会比这不宽不大的客栈更舒适?会更排场,更热闹,不一定比我更惬意,关东古街客栈广告词“梦越百年”。

关东古街是林甸的名片,仿古客栈无疑是“明片’中的点睛之笔。历害!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罢,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林甸比观光采风更要紧的是泡完温泉后再作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百年林甸。

林甸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

梦中的林甸湿地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侯?前世还是今生?神奇的林甸湿地地处扎龙湿地腹部,浩浩荡荡的大苇塘,弯弯曲曲的乌裕尔河,草长莺飞;每年四五月份和八九月份约有百种野生珍禽云集于此,遮天蔽地,蔚为壮观,全球最著名的鹤类,栖息林甸湿地就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蓑羽鹤六种,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单说蓑羽鹤,二零一零年六月份,因参与林甸地热详查项目去三合乡胜利村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温泉利用动态观测有幸见到蓑羽鹤天姿魅影般地惊艳的舞姿。

那是六月初,是草原的翡翠季。植被嫩嫩地铺满大地,分不清哪里是原野,哪里是沼泽,大地一派葱茏。从车窗里看着掠过的草原,突然发现有四株灰白色的大蓓蕾正探出草平面,像旭日一般冉冉升起。我们赶紧停下两辆猎豹越野汽车,想弄清是什么植物如此这般生长。

由于公路两旁都是湿地,无法预知深浅,我便和小周、老旭、大志同志等几个同事站在公路上注视着那些饱满的蓓蕾,发现那蓓蕾上面竟生着两绺翘起的白色羽毛和一对红玛瑙般的眼睛,此刻正听由长啄颀颈的调度,四顾寻索着。原来那并非什么奇异植物,而是两对蓑羽鹤,欢喜着温暖的春阳,从巢窼里徐徐而出。

这些蓑羽鹤大约有一米高,虽颜色暗淡,但一只只羽毛丰润,挺拔伶俐,好不美丽,让我想起了芭蕾中的黑天鹅。你看,它们细脚伶仃,举步轻盈,那昂扬的身姿和头颅,带着一种目下无尘的气质,仿佛一个个不肯俯就命运的公主。而那低垂的双翼,分明就是掩抑深深的舞裙,似乎在期待一场激情的演出。

天深地旷,草原起起伏伏地远去,当它们露出半身的时侯还收拢着双翼,一只只静若处子,而一旦显露全身,便开始抖动它们的舞裙,两翼横出斜逸,绽放成芭蕉叶状,转瞬弹跳起来,左右来回盘旋,宛若云朵的影子一般,悬浮在植被上。

因为新奇,这个情景久久地牵着我们的视线。看着看着,空间感莫测而变,蓑羽鹤剪影似的贴到了冰凌色的远天里,苍穹变成一幅三维立体画。不一会儿,四只蓑羽鹤飞出画面,劈面而来。它们一只只落定于我们脚边,竟然展开双翼,双脚交替弹跳着,开始了昂扬澎湃的舞蹈。

只见它们纷纷扬起一只翅膀,将另一只翅膀收拢半垂,原地旋转,间或胸腹贴地,探出鹅黄色的尖啄,向天而歌,同时翘着双翼和尾羽,有节奏地扇动。更令惊讶的是,它们面对我们,不但没有躲闪,没有畏惧,反而带着强烈的表演欲,横着列成一队,扶疏摇曳,刻意地展示各种曼妙舞姿:一会儿双双交颈缠绕,像俄罗斯乡村舞蹈中的青年男女那样,快速地耸动肩胛跳跃;一会儿纷纷将尾羽翻翘起来,碎步小跑,使人想起舞台上的西班牙女郎——手撩着裙裾,前探着脖子,步步逼近观众。到了离公路边只有四五米的位置,它们方停下脚步,原地舞之。

因此,我们对于这个不期而遇的天赐之美,不再贪婪流连。但是我们一时还不能从这惊艳的一幕中走出来。大家唧唧喳喳地议论着,小周说,春暖花开,蓑羽鹤健壮,跳的是一种释放;阿甲轻笑,说小愚的得瑟着装略显嫣然在草原上过于抢眼,蓑羽鹤在玩孔雀开屏······我们漫无边际地猜想着,脚步赶紧后退,生怕累坏了这些意犹未尽的舞者。

就在我们转身上车之际,就像有谁关闭了它们身上的电源,这些蓑羽鹤倏地收起翅膀,停止了舞蹈,转瞬消失,不留一丝踪影。这夺魄失魂一幕之后,我怅怅然,与同事阿甲、阿岭、小周、老旭、大志、阿勇、小愚寻路向西北河畔信步而行,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麓,流经富裕境内雅州分成二支:一支向南最终由马场闸泄乎于嫩江;另一支向西过龙安桥后,漫延于林甸县西北胜利村大湿地——九道沟的西苇塘。

我们八人一路顾盼,不意间跌入黄昏的漫滩草甸,看见乌裕尔河河流搬运着浑圆的落日,那落日的辉煌,仿若林甸自远古始一辈又一辈的勤劳的人们搬运着沉重的灿烂的历史。逗留至薄暮时分,乌裕尔河水底,暮色的柔美令人惊悸。乌裕尔河水面,西垂的夕阳与草甸上空的点点晚霞悄然牵手,只待明月出扉。

然而西苇塘草原和乌裕尔河的明天正悄无声息的延伸着。再只是说的是,这星罗旗布,水天一色的湿地和省内其他湿地也没有多少差别,林甸湿地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中国温泉之乡”的光,她是出自钟灵之地的小家碧玉,林甸湿地还因藏了九道沟西苇塘的红芦苇,而藏其精巧、精美,更藏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湿地绝美的传说,足以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

正是如此,九道沟,西苇塘等湿地成了百年林甸万千风情的娇宠,顺应林甸发展态势,鹤鸣湖湿地风情园、北甸园旅游度假村、色氏人家、九道沟、亚渤海湾,富甲天下的商甲,想让温泉的知名品牌沾上湿地的美景,沿湖建度假村,风格迥异建筑如珍珠翡翠点缀在湖边,将湿地打扮得如若天仙,如果只是如此,红芦苇装点的湿地湖泊还缺点什么?

于是有林甸文人“温泉雪浴浴似仙,草原观花花如烟”,月夜之下的鹤鸣湖,清露下洒,若泛舟其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意境领略尽然,呜呼,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次走近,鹤鸣湖、九道沟,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林甸湿地的月色中?

梦让这急匆匆的夏末秋初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林甸夏末秋初的夜雨。

雨的那一头是长青林场,长青林场是四季青镇镇域内省林业厅垂青的一个县级林场,让长青林场声名远播的是境内场部一公里东面一片近万亩的松林,松林内草地盛产稀有少见的扫帚蘑,此蘑呈咖啡色,丝如猴头,味道鲜美超群,应捷足登上舌尖上的东北之首。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夏雨经常光顾,有时一日三雨时有发生。

二零零九年,大庆市在长青林场启动大庆温泉新城项目,为配套项目,由省水勘院实施长青林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并施工三十眼地热井。

我看钻的井位位于大片松林北部林木与草地交错地带,闲暇时,向北遛弯儿约半公里,是一片天然湿地,芦花飞舞,蒲棒摇曳,野荷斗艳。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远古意境也不过如此。

初秋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着万般的柔韧,阳光从东边的天空瀑布般射下来,摩挲着芦苇洁白的花絮,风从西边吹过来,摇曳倾斜的芦花,芦荡顿如镀膜了金箔、银箔,原始的荒芜刹那间流光溢彩,光华似苍穹的一种天乐,神秘而瑰异。

我突然想到梵高,想到阿尔的太阳,和太阳下梵高灿烂、辉煌的向日葵。我们快乐而震撼。风从西边吹过来,芦荡摇曳,目光所及的远处,芦花如万千森林之鸟,突然从苇海浮出,如万千鸥鹭雁鹤栖立;细看,每一支芦苇,都是一个独舞的白色精灵。

这是灵魂安谧自由的天地。

收步行至井场附进,一片一望无际的杨树林扑入眼帘,夕阳余晖映射下景色尤为壮美,树木与草地相映成画,笼罩在一片金黄色的暮霭中,惹人不能释怀。

乘余兴再向西南行至三公里,便融入让长青林场引以为荣的万亩林海,这里的树木以松树为主,间或比间生长着其他树种,姿态优雅的樟松翼然挺立,丛丛的白杨在夕阳侧映下,呈现着一抹绚丽的色彩;不经见的野花在这远离喧嚣之境,着意抒展着柔的靓丽,这似乎成了一个寂寥的幽处,引人思绪浮想,沉吟章句脱口而出。

然而,这万亩林海还有更夺人心魄的天籁之音——林海松涛。那日,我和大庆油田勘探公司钻探工程师小厍得偶闲,散步之便,融身于林海之中,而彼时为夏末秋初之时,侧耳倾辩,松涛之音虽无春季汹涌澎湃,撼人心魄,但音质雅至。

呈微波荡漾与风平浪静交替,美伦美奂,闻之流连忘返。捱至冬日,当万亩松林西南部最后一眼地热孔洗井近尾声时,热储层在静水压力下释放温泉热水澎然喷涌地表,瞬隙之间,即刻与隆冬凛烈的冷空气碰撞并随之衍生冉冉升腾的水蒸汽,在初升的朝阳映衬下伴拥着天幕上浮掠的彩云,刹那间的景色哪是一个美字了得!透过朝日蒸腾的地热水汽呈现淡胭脂红色,昭示与彰显了灵秀与大气之美!

此时此刻,洛阳牡丹也较之逊色吧!这是人间又一紫气东来——地气蒸腾。然而这人间圣境又昭示着林甸大规模开发地热资源拉开了帷幕的一角,写到这里,我们对这温泉带来的上苍恩赐的福祉而欣欣然时,不能不对地热资源开发而冷思考!恩格斯在《自然辩正法》中说:“但是我们不要过份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时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诸如:为低水平开发、粗放排放、热储层压力降低等问题避免在林甸重蹈旧辙,即为未雨稠缪与今后和将来林甸及我省地热资源能得到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起见,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自二零零九年、二零一三年、二零一五年先后申报并实施了《黑龙江省地热回灌技术应用研究》《黑龙江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远程动态监测系统建设》《黑龙江省地热井集中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黑龙江省地热资源调查重点区预可行性勘查》。

目前,省水勘院正集中优势技术力量,采用新科技手段和新技术方法行之有效地实施上述项目。在此,窃以为,从长远意义上说这是我省找热战略的大迂回;明太祖战略大迂回奠定了明朝基业,全国解放战争末期毛泽东大西南军事战略大迂回给人民解放战争画了圆满的句号。也可以说,省水勘院找热战略大迂回定将为我省热资源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筑起一个新的平台。

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大的方向乃为预测也!可以这样说,林甸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起步,虽然也可能还要走许远的路,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长青林场的未来令人憧憬,就草原、湿地、温泉而言,与西北胜利村遥相呼应,相得异彰。这还不得不为林甸湿地、温泉而笔耕不辍的文胆双杰汪洋、董谦简言叙语,二零零九年十月五日,汪洋个人创办林甸温泉湿地文化沙龙网站,“我要让这个网站成为林甸人的博览中心,我是一个文化志愿者”,《守望湿地》《林甸八景》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在网站发表。

汪洋以温泉湿地沙龙网站名闻林甸,而董谦则以文名声扬省内,二零一四年大型民俗风情龙江剧《红芦苇》由董谦编剧,是根据家乡著名作家董谦创作剧本改编,该剧给家乡人们呈现了一席品位高雅的文化艺术盛宴,弘扬了龙江黑土文化,唱响了家乡大美风情。

二零一零年董谦散文长卷《湿地人家》由作家出版社发行,填补了林甸湿地的历史。林甸是一部书,是北大荒的一个缩影,需要有人来书写它的历史和现实。从汪洋到董谦林甸的一股文脉是怎样的在人们心里荡漾使湿地温泉的余韵穿越百年。

林甸的温泉、湿地、夏末秋出的夜雨,更惹人思绪万千:

夜雨林甸聆松涛

草地一片雾朦胧

遥望西塘红苇如画

鹤湖秀美亚海映月

回眸处地热紫气熔朝霞

天地笃祜在其中

乌河驮日百万年

人猿相揖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陶土炉中翻火焰

剩有瓮葬留班点

不过几千寒热

扒马岗上弯弓月

辽金蔽日旌戈

濊貊救鹤化陈迹

更迭岁月东方白

逐云追梦且思量

适度开采青山长在永续利用皆从容

温泉之乡妙胜富春江

清凉秋雨今又是

别样温泉故里

诸君何须忧思长

夏末的雨声越来越大,密密的雨脚在地热井工地宿舍活动板房房顶彩钢板上敲击,如小鼓棰在鼓面上舞蹈。雨水顺着板房沿倾泻如注,同时也在板房前方如茵草地上放纵喧哗。我多久没有这样亲近雨了?住进城市水泥森林楼房,我们已经忘记雨打黄豆秧、苞米叶、高粱穗的声音,忘记雨点敲击屋顶的韵味,更忘记雨在草地上喧哗的情景。我早已习惯在电视天气预报的节目里“听雨”……

林甸夏末秋初的雨将我唤醒,我醒在一场百年林甸梦里。

印象原野草地风云杨树林长青西北湿地苇穗夕影晚霞钻塔长青草原掠影-野芳幽香紫气蒸腾焉谓娇

此文来自林甸进修校汪洋老师推荐

王建平

支持原创,承蒙垂青,酌情赞赏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