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最初几天照片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31129/4299515.html

重温红色经典致敬峥嵘岁月

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减少聚集参观带来的隐患,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带您线上看展。

近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本馆临时展厅1号厅《初心与手迹——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红色经典手稿巡展沈阳首展》。

▲扫码可观看年11月16日当天直播详情

初心与手迹

年12月1日,伴随着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一期落成并试运行,“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红色经典手稿巡展”首展在馆内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70年来,中国作家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为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立传,为争取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壮丽征程放歌;共和国文学异彩纷呈、群峰耸立,一部部红色经典铭刻着一代又一代人民英雄的风骨和精神。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将珍藏的部分红色经典手稿展示于此——让我们注视这些珍贵的手迹,这是劳作的、创造的、追随着人民的奋斗与前进的手,写下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的初心与梦想……

本期我们将为您介绍的是红色经典作品《小英雄雨来》。

管桦,原名鲍化普,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年1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三女河乡女过庄村。中共党员。年参加革命工作,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曾做过随军记者。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市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

展览详情

《小英雄雨来》部分手稿

创作背景

《小英雄雨来》

(年版连环画)

初稿写成后,管桦首先请当时任鲁迅文学院研究室主任的周立波审阅。周立波被小说中主人公雨来的精神所吸引、感动,连连称赞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周立波鼓励并指点管桦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

《雨来没有死》这部作品,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初期,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诉他《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全国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作家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作家凭空想象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河北省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五十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带路进埋伏圈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管桦纪念馆

“我们知道管桦心里想的是什么”

许多“80后”、“90后”儿时记忆中的英雄——“小英雄雨来”的手稿故事,更为生动曲折。年,著名作家管桦辞世。管桦的代表作品《小英雄雨来》的手稿原本藏于管桦家乡、河北省丰润区还乡河畔的管桦陈列馆和雨来纪念园中。

管桦纪念馆建成以后不久,管桦夫人李婉邀请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人员去纪念馆参观。纪念馆虽然藏有《小英雄雨来》的珍贵手稿,但因馆内条件有限,并未配备纸质文物保存所必需的防尘螨、污染、潮湿、干燥等智能系统。中国现代文学馆不仅可以为手稿提供恒温恒湿的保存条件,而且也能够为各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手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在作家管桦的家人与文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英雄雨来》这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整个文坛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作品,最终从作者的家乡来到了首都北京,并在此“安家”。年4月,李婉女士从老家将《小英雄雨来》的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此外,还有《将军河》等作品手稿、作家的私人日记、珍贵书信、文学创作素材等,以及各种版本著作和作家签名赠书余册、作家字画作品35幅以及书桌、文房四宝等物品,共余件。李婉女士在捐赠仪式上饱含深情地说:“虽说这些手稿字画能卖不少钱,但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做,我们知道管桦心里想的是什么。”

手稿的捐赠是作者及其亲属的“一家之事”,也是文坛发展与文脉留存的“家国大事”。能够一起走进红色手稿背后的故事,我们何其幸运。这些故事里折叠了多少历史的往昔,破碎的书页中留存了多少时代的风雨,批阅的笔迹如丝丝引线,鲜活的文字似盏盏明灯,必将照亮文学的未来与前行的方向。

5G+4K融媒直播

初心与手迹——中国当代文学红色

经典融媒诵读会之一堂特殊的公开课

融媒直播当天,首先由《文艺报》评论部编辑行超介绍作家管桦的《小英雄雨来》,紧接着观众朋友们跟随着中国现代文学馆讲解员张秋萍,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我们还有幸请到了作家管桦之子鲍洪扬,现场朗读《小英雄雨来》的片段。

扫描上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